admin
時間:2024-01-10 19:59:4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教學內容,二教學重、難點三教學過程1、熱身/復習2、教授新課3、操練(即鞏固練習)4、課堂評價(即小結)5、布置作業(也可是作業設計)四、板書設計五、課后反思
0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征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后反思及自我評價.
新任小學老師我認為能獲得資格就得恭喜你!除了我們已學的知識外,我覺得應該多了解下以下幾點:1、多看前輩的教案。這點很重要,往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你會經歷無論你怎么講,都會有部分學生聽不太明白的時候。那時你就得學會變通,換另一種講法與導入了。那么多看別人的教案會給你多一種選擇。2、最好的教與學是師生互動。想辦法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讓你的教學更貼近與進入學生的生活。你教的知識,他覺得每天都能用得到。3、給自己打上優秀老師的標簽,走進學生的心。小學生自制力差,但你別忘了孩子們是最單純的。誰對他們好,他們會天生的,無條件的信任你。所以會用心的聽你的每一句話,學習效率高。4、多了解孩子的性格,不同性格與家庭背景的孩子,成長經歷不一樣,自信的孩子多加擔子、調皮的孩子適當戒勉、害害羞的孩子多多夸獎。記住好孩子都是夸出來來的,這句話絕對不錯。5、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有些無意的舉動,學生會模仿。千萬不要經常在學生面前玩手機,做與教學無關的事。
這是從另一個方面講的如何教小學生,希望有點幫助。
題主的問題切中時弊。我們國家的普通高等教育層次設計是: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碩士—博士)。???平逃呐囵B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術和初步能力。?師范類??茖W校主要培養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也就是說,師范??茖W歷的畢業生,考取教師資格證后,完全可以勝任小學的教學工作。國家設置師范專科學校的目的就是為幼兒園和小學輸送師資的。?研究生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管理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可以看出,
?研究生教育并不是為小學準備的。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從事該學科科研教學的能力。研究生教育應該是為科研院所輸送人才,即使是專碩側重業務,也不是為小學設計的,因為研究生的專業設置中,根本沒有小學(學科)教育專業。研究生所學的知識和小學(學科)教學相差甚遠。而??茖W生所學的知識恰恰就是為小學(學科)教學設計的。所謂術業有專攻。毫不夸張地講,?非小學(學科)教育專業,擁有研究生學歷的新人,?絕不會比?小學(學科)教育專業,只有大專學歷的優秀畢業生?更適合小學教學工作。之所以會出現招聘小學老師夸張地要求研究生學歷,是因為一些地方的管理者沒有正確的人才觀,只認學歷,更不懂學科教育的特點,盲目跟風,浮夸虛榮,以為學校的老師的學歷高,教學質量就提高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另一個原因是近幾年研究生的盲目的擴招。大量的研究生畢業后,沒有合適的研究院所可去,只得委曲求全地去和本科生、專科生競爭工作……實際上是對教育資源和人才的浪費。同時也壓縮了??圃盒5纳婵臻g,久而久之,學歷教育的要求必然水漲船高,教育的投入必然捉襟見肘,普通家庭的教育負擔也必然越來越重……但愿有關部門能從教育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對各層次的人才配置,制定合理的規則,切不可任由各方諸侯各行其是。教學目的:
1.能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及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的方法。
2.能夠用實驗證實自己的設想。
3.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重點: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難點: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教具:小球教學過程:一、讓小球動起來1.以2人小組或一人單獨進行。活動時間約為20分鐘??梢园凑仗岢鰡栴}、設計方案、實驗、交流、思考與結淪的過程進行探究。2.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探究過的各種力,然后提問:你能用幾種方法讓小球動起來,又能用幾種方法改變小球運動的方向?引起學生思考。3.猜想與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讓小球動起來,把自己的想法記下來,并與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比——比誰想的方法多而奇特。教材中第37頁的圖只是為學生提供一些思路,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辦法,利用各種力使小球動起來。從而體驗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4.分組實驗。教師提示學生,在球體上添加別的物品(如插進一枚大頭針等),可以改變底面的形狀(如改為斜面、挖一個小坑、放一個擋板等)。要求學生把實驗的力法、現象、結果記錄下來內容方案實驗什么力讓小球動起來改變運動小球的方向
5.交流評價。實驗結束后,分組交流各自的做法及觀察到的現象,計出采用方法最多而奇特的小組。鼓勵學生在討論時用到風力、彈力、重力、引力等術語。
6.思考與結論。引導學生思考:實驗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靜止變為運動的?并把結論寫在教材的橫線上。圖中的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1.建議2——3人一組,活動時間為20分鐘。2.活動可分三步進行:(1)教師出示觀察問題:圖中的物體各是什么,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物體運動需要的力與什么有關?要求學生進行觀察思考。(2)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物體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帆船是在風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的,箭是在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思考物體受力與其結構、材料的關系,如帆與風力,弓的材料、形狀與彈力,碾子的結構與牲畜力等。(3)舉出更多生活中人們是如何利用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并試著分析力與物體的構造、材料之間的關系。3.閱讀科學在線。這是活動1、活動2的延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物體機械運動的三種基本方式。建議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幫助學生閱讀、思考:比如,物體運動起來是什么樣的?物體的運動方式與受力情況有什么關系?你還知道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等等。鼓勵學生列舉出更多的物體做平動、轉動、振動的現象。教學中不要求學生對平功、轉動、振動下定義。
不是的。是都要準備。到地方了,再跟你講,選哪一科。
課堂練習設計就是要針對不同的課型,采用不同的練習設計方法。
1、新授課的練習設計。
新授課主要是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為內容的課型,這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常用而又最復雜的一種課型。
一般的說,在新授課之前要安排一些“鋪墊性”的練習,“鋪墊題”的設計大致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完全由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組成的題目,通過有目的、有組織的復習,為引進和學習新知識搭橋鋪路,從而為促成新知識的遷移作好準備;另一類是把要學習的新知識轉化為學生學過的舊知識,分層出現,要求學生逐步分析解答,有意識地分散教學難點,從而為學生順利地學習新知識做好思維上的準備。
講解新知識之后要安排鞏固練習,即通過提問、板演等形式,及時了解各類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練習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難,力爭使新知識當堂消化。
練習設計的藝術是教師緊緊圍某一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種同類型、同結構的練習,其常見的形式是:基本題(與例題相仿)——變式題(比例題稍有變化)——綜合題(新舊知識的適當結合)——思考題(僅供學有余力的同學練習)。
體現了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鞏固、加深和發展”的過程。
2、練習課的練習設計。
練習課主要是以練習為主,教師要針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以及不同的知識點,通過多種方式設計練習。
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嫻熟的技能技巧。
應在練習的形式、層次和安排上狠下功夫。
常見的練習形式有:鞏固練習、變式練習和綜合練習。
(1)鞏固練習。
這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目的是進一步引導學生鞏固和加強新知。
(2)變式練習,即變換概念、圖形、應用題等非本質特征,突出其本質特征的一種練習。
在練習課上經常應用這種練習,對學生概念的正確形成、圖形特征的認識、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法的掌握,有著顯著的效果。
(3)綜合練習,就是注意把新舊知識放在一起或把相關的不同的知識放在一起而進行的練習。
一般有五種形式:①統一計算法則的綜合練習;②進行知識間比較區別和聯系的綜合練習;③進行知識歸類的綜合練習;④單一知識練習到復合知識的綜合練習。
例如教了歸一應用題后,可進行與一般應用題進行復合應用的綜合練習;⑤以一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綜合練習等。
3、復習課的練習設計。
復習課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并使知識系統化,以便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與技巧。
復習課并不是把所講述的內容簡單地重復、再現,它不同于新授課和練習課,因而在練習設計上,要服從復習課的“查漏(缺漏知識)、系統、加深、提高”的特點。
常見的練習形式有鞏固練習、歸納練習、引伸練習、發散練習等。
(1)鞏固練習。
復習課的鞏固練習要抓住重點知識、主要的能力要求,可抽取某一部分內容或學生的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題,目的是讓學生排除錯誤,加深、提高。
(2)歸納練習。
主要是學生學完某章、某節或某一單元之后,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條理化的整理而設計的練習。
它一般采用歸納要點、列表總結、列表對比等形式來進行。
(3)引伸練習。
即在復習課上以某一類知識為起點,把與其有聯系的相關知識也容納進來而設計的目的明確、層次清楚、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系統練習。
其目的有二,一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某一類知識全面、深入的了解;二是促進學生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高解題能力,更好地形成技能技巧。
(4)發散練習。
即在復習課上引導學生從某一類知識出發,緊緊圍繞這一類知識內容而進行的多種形式的練習,其目的是把封閉性習題變為開放性習題,以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來理解問題的實質,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以及多向思維能力。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