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00:01:2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鳳陽花鼓》又名《鳳陽歌》,是安徽民間小調最早流傳于鳳陽而得名。這首歌曲,在全國知名度都很高,是鳳陽民歌的代表作。
在舊社會時期,安徽鳳陽是一個有名的貧困縣,當時在封建統治階級的剝削下,又遭遇上連年水患,老百姓迫于生活外出逃荒,有的沿街賣唱?!而P陽花鼓》揭示當時賣唱者的歌舞,表演時手拿花鼓小鑼,配以簡單的動作,遍舞邊唱。當時,由于旋律簡單易記,歌詞貼近貧苦人的心聲,《鳳陽花鼓》便很快地在流傳開來。
唱風陽花鼓戲的時候。
安徽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與花鼓燈、花鼓戲并稱鳳陽三花。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賣藝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鳳陽花鼓是根植于鳳陽傳統民間的戲曲藝術瑰寶,有鳳陽“一絕”之美稱,并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鳳陽花鼓是安徽省鳳陽縣的曲藝。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打花鼓、花鼓小鑼,是安徽地區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流行于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耙艄澠嗤瘢钊松褡怼保ā稉P州畫舫錄》),內容多是“狀家室流離之苦”(《清稗類鈔》)。由于它的起源背景和它悲凄的唱詞內容,它一度成了貧窮討飯的象征。2006年,鳳陽花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是安徽省的鳳陽縣。
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屬于民間表演藝術。
鳳陽花鼓,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突出,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代表曲目有《鳳陽歌》《鮮花調》《王三姐趕集》《秧歌調》等。
鳳陽花鼓題材來源于日常生活、生產,內容貼近百姓生活。它既包含鳳陽人共同的人生體驗,又與同地域的生活事象、風土人情息息相關,描摹出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生活畫面,展示了勞動人民、尤其是鳳陽女性豐富且細膩的情感世界。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