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1 16:10:0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撰寫活動設計是備課的重要環節。教案寫得好,目標明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實施過程即上課時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反之,則條理不清、輕重不分,教者思緒不明,學者一頭霧水,就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梢?,寫好活動設計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那么,怎么樣才能準備好一個好的教案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1、認知2、能力3、情感
如兒歌《過橋》的目標是:
1、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地朗讀詩歌。
2、嘗試簡單地仿編。
3、體驗活動的樂趣。
目標1學習朗讀、學習兒歌是知識層面的,是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目標2嘗試簡單地仿編是能力層面的,是能力的提高和鍛煉;
目標3體驗活動的樂趣是情感層面的,是情緒的體驗和表達。
當然,在確定目標時雖然基本是從以上三個方面來考慮,但也不是說每個活動設計都是這樣三條目標,有時候也可以結合起來,而且可以根據每個活動的側重點來安排目標的前后。如兒歌《太陽和月亮》的目標就是這樣的:
1、能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詩歌帶來的樂趣。
2、嘗試創編詩歌,激發幼兒的創造精神。
目標1中參與和體驗就包含了知識和情感兩方面的內容,參與活動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兒歌,完成知識上的學習和積累;體驗樂趣就是情感方面的感受。目標2中的創編和激發就是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創造精神也有了開拓。而且在兩個目標中顯然體驗是更為重要的,因此放在第一目標中。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活動中,有時候是知識目標最為重要的,有時候是情感目標最為重要的,而有時候是能力目標最為重要的,可以在目標的排序中體現出來。如果是三者并重的,那就可以按照知識、能力、情感來排列。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欲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一堂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的興趣,開場的第一環節很重要。引題能不能先聲奪人,對一堂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這第一炮一定要打響打好而且要打得準確,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過來。
一般在引題后就是重點內容的學習了,這里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也就是說要教之有法,要讓幼兒學得開心,學有所得。而怎么教、怎么學就看你活動過程怎么去設計。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有老師的許多隱性因素滲透在設計中,自己的心中一定要明白這個環節要安排在哪里,要如何安排,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只有做到設計時的心中有數,才能做到上課時的運用自如。
在活動的最后,我們很容易犯一個低級錯誤,即認為反正課已經完了,趕緊收場了事,殊不知這樣做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牛頭蛇尾的感覺,所以在最后的環節也一定要從容不迫、有始有終,最好能與開場相呼應,使整個活動有圓滿的感覺。而且在整個活動設計中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使整節課條理清晰,不要中餐西餐滿堂彩,一會兒用筷子一會兒用刀叉,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在每一個活動中都有一個學習、鞏固、提升、遷移的過程...注意完整性。
寫幼兒園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措施。針對每個具體的孩子,需要分析他們的情況,給出具體可執行的教學方案。
例如,在語言教學中,可以使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愉快地學習。
第二,要認真設計教學內容。幼兒的學習需要結合游戲和實踐,不宜過于死板的講解。教案中應該有具體的示范活動,以促進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要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和掌握技巧。
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從而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到知識。
第四,要重視教學成果的評估。在課程結束后,需要對孩子們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從而不斷完善教學計劃,為孩子們提供更好更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方案。
一、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勇敢探索的精神。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游戲的玩法。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并珍惜這份友情。
二、重點與難點學習控制好自己的身體,在有高度、有間隔的物體上爬行或行走。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1、到消防中心看消防戰士爬云梯、懸繩的實戰演習。
1、各種小器材若干(裝水的可樂瓶、小花傘、豆腐盒子、球、沙袋等)。
2、輪胎若干。
3、高度不一,寬窄不一的竹梯4架或更多。
四、設計思路六個月的嬰兒已爬行得較好了。若讓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再在墊子上、草地上爬行的話,已很難激起他們身體活動的探索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根據其身體運動的發展水平,創設相應的活動環境,提供相應的能促進幼兒身體素質全身發展的活動器具,激起他們學習的愿望,促進他們的身體活動能力的發展。本設計為幼兒提供一些輪胎和竹梯,改做成不同的高度活動器具,讓幼兒根據器具的'特點,創造出不同的玩法,既培養了幼兒克服困難、勇敢探索的精神,又使他們身體活動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得到發展。
五、活動流程扮演角色、活動身體--提供材料、自由探索--難點練習、重點指導--游戲結束、放松身體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幼兒聽音樂、扮演小猴,和老師一起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如爬樹、摘桃、游戲、過橋等。
2、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師啟發:前面有4架梯子,它們的高低是不一樣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每個小猴自己想辦法從梯子上過去,不能掉下來,看誰的本領大。
(2)幼兒自由選擇梯子和玩具,根據自己想出的方法,從梯子上過去,教師要注意保護,并對幼兒想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和鼓勵。
3、難點練習,重點指導。
(1)讓方法好,速度快和方法雖笨拙但堅持到底的幼兒作示范。
(2)提高活動的難度和增加活動的密度
①幼兒快速從梯子上爬過去,到對岸摘桃子,然后從另一側跑回來
②幼兒自由選擇各種小器具頂在頭上或身上其它部位,從梯子上走過去,名為"雜技演員"。
③對岸小兔家著火了,幼兒快速通過梯子,排成長龍(有的幼兒站在平地上,有的幼兒站在梯子上)接力運水(可樂瓶),幫助小兔家滅火。
4、游戲結束,放松身體。
大火順利地撲滅,幼兒聽著音樂,模仿洗臉、洗澡、擦干身體等動作,收拾好活動器具回教室。
六、活動建議幼兒在本次活動中創造出許多新的玩法,幼兒在梯子每一格的間隔處魚貫地爬上爬下。雖然此活動空間很狹窄,但對幼兒身體素質的培養很有好處。類似這樣的創造還很多,教師可適當增加,輔助材料,并注意觀察和引導。
活動反思:
1、關于目標的設計
爬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讓幼兒在爬的過程中鍛煉身體并在已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這就需要在活動設計上由易到難,且趣味性強。平衡木的擺放方式和次序能賦予爬行的多樣性,讓幼兒在變換爬行動作和距離的同時實現自身上肢力量和協調性的提高。
2、關于材料的選擇
平衡木在幼兒園是很常見的,平時孩子也很喜歡在上面走走,但平衡木同時還能起到鍛煉上肢的目的。例如:幼兒在平衡木上面爬行,就必須保持身體平衡,體驗手臂、手腕的拉力和爆發力;幼兒在平衡木下方匍匐爬行,就要關注自身身體和頭部,避免撞到平衡木,發展注意力和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
3、關于環節的設計
熱身環節:通過有趣的動物模仿操使幼兒的上肢得到充分的活動。
爬行環節:由易到難,平衡木的不同擺放和不同的爬行動作,逐步提高了幼兒挑戰自我的欲望。
放松環節:氣球人的設計,意在讓幼兒在愉悅的情境中充分放松身體四肢。
【游戲名稱】:
貪吃蛇
【游戲目標】:
1、幼兒排成一隊一個跟著一個走
2、在行走的過程中不碰到障礙物,鍛煉幼兒身體的靈敏度
【游戲玩法】:
在寬闊的場地隨意擺放障礙物(比如用廢棄的禮品盒),請參加游戲的小朋友分散站到場地中,幼兒分成兩組游戲。請兩名名小朋友當蛇頭繞著障礙走,遇到場地中的小朋友輕輕摸下頭,被摸頭的小朋友隨即跟到蛇頭后面,繼續繞障礙物走,直至將所有的小朋友邀請到隊伍中來走出場地一隊為勝。
【游戲規則】:
1、幼兒要一個跟著一個走(或是抓住前面幼兒的衣服下擺)不能掉隊
2、行走過程中不能碰到障礙物,蛇頭不能碰到蛇身、蛇尾,碰到者將退出隊伍回到場地,等待再次蛇頭邀請
3、每組的蛇頭要將自己組的小朋友都邀請進隊伍才能出場地
(注意:教師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場地和障礙物)
如果你要參加比賽的話我建議你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現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發展方向。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針對一個個知識點的設計,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點內在聯系的理解,注重知識點的整體建構。
如何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單元學習主題。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連接著各個知識點。我們要從多維度理解這個知識點。把知識點的內外本質找出來,具有同樣本質的東西可以進行整體設計教學。比如,加減乘除的運算,它們其實都是計數單位的計算,都是整體與部分之前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把他們設計成一個知識點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白加減乘除的內在本質。
其次,確定單元學習目標。整個單元有一個大目標,所有知識點的教學不能偏離這個大目標。
再次,設計單元學習活動。學習活動的設計圍繞主題進行,設計問題,創造情境。
最后,開展持續性的教學評價。
所以我們的單元設計應該抓住核心,整體建構,凸顯本質。
大家不防嘗試一下吧。
關于“優秀的教師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因我一直從事高中語文課的教學,同時我本人也是地市級優秀教師,我從高中語文這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文言文,二是現代文(包括當代文學),三是寫作。
1,文言文,對于高中生來說,比較難學。
作為一個優秀教師,怎么樣才能教好,必須要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語法,比如“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古今詞語不同”等。例如,我在上孫子的《謀攻》一文時,文中有“不戰屈人之兵”,這就牽涉到使動用法,譯成現代文應該是“不用戰爭就能把敵人打敗”。還有意動用法,舉個例子來說“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應該翻譯成“孔子登上泰山的最高峰時,望下一看,天下這么小呀”!古今的詞義不同,例如,司馬遷的《鴻門宴》中的劉邦的“如廁”一句,正確的應該是“劉邦偽裝上廁所而溜走了”等。而這些知識,高考時是個知識點,到時考生要靈活運用。
2,作為一個優秀教師必須把現代文(含當代文學)教好。
現代文對高中生來說,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要學好還是不容易的,必須讓學生學會分析和運用能力。比如我在上葉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節選)時,先讓學生預習課文,然后向大家提問,農民的糧食多收了三五斗,為什么農民反而破產,有同學回答說,由于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在中國辦起紗廠,他們收購的是棉花,結果在農民種的糧食賣不上價錢,所以農民反而破產了,這樣就說明同學們把文章中心思想看懂了。
現代文還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的修辭手法,(比喻,抒情,擬人,夸張,排比)等手法的運用。例如,我在上舒婷《致橡樹》的抒情詩時,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讓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樹為對象,采用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坦誠、開朗地傾訴了自己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表達了愛的理想和信念,這里就采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而“修辭手法”如果同學們掌握好,那么對寫出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3,作為一個優秀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必須指導同學們把作文寫好,這是學好語文的最好的檢驗。
寫作文。一是記敘文,二是議論文。
寫記敘文,切忌的是“記流水帳,應該抓住主題,選取有關材料,到時該議論的就要議論,該抒情的就要抒情。
寫議論文,一要論點鮮明;二要論據有力,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證明自已的觀點正確;三要有結論,與開頭呼應,這就是議論文的“三段論”,按照“三段論”的方法去寫,只要不“跑題”,高考時起碼獲得及格分。
幼兒從家庭養育,到幼兒園托育,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孩子剛離開家,離開父母。他的內心是焦慮不安的,他想父母,又被幼兒園的新生活吸引。內心的矛盾他暫時適應不了。這時他想父母,想家人,就會出現哭鬧。
這時的老師一定要耐心的用充滿愛心的語言安撫幼兒。比如領孩子到院子里轉轉,再給他講講故事,分散一下注意力。他就會好很多。給他一個安全感。慢慢的適應了,就會轉入正常的幼兒園生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