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紅棒教案,中班蒙氏十進位制教案

admin時間:2024-01-11 17:49:3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蒙氏教學教案剝花生

活動目標:觀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記錄剝花生仁的情況,學習簡單的統計數據的方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顒訙蕚洌夯ㄉ耸?0顆,點心盤和小碗人手一個,記錄表人手一張。智能AB猜試題?;ㄉ愂称啡舾?。活動過程:一、觀察花生果的外形。1.以猜謎導入:小朋友都喜歡猜謎,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猜一猜,小耳朵聽好了?!奥槲葑?,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誰猜出來了?2.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解釋謎面。我們來看看,花生的外殼怎樣?里面呢?打開后,里面有什么?學習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二、剝花生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謎語,而且還能說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顆花生里面都睡了一個花生仁呢?那你來猜猜看,這顆花生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幼兒猜測)是不是這樣呢?我們怎樣就能知道了?(剝開來看一看)2.你們想不想剝花生呢?今天我們一邊剝花生還要一邊記錄,怎么記呢?(出示記錄表)這里有一張記錄表,上面有兩排格子,這一排是告訴你要剝10次花生,下面這一排是讓你填花生仁的顆數,如果第一次剝出2顆花生仁,你就在第一個格子里用2來表示,第2次剝出3顆來,你記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剝的時候要剝一次記一次,一直到剝完為止,剝下來的殼放在中間的盆子里。你會不會玩?你能不能一邊剝一邊吃?好,現在開始吧!3.請幼兒剝花生,一邊剝一邊進行記錄。4.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記錄剝下的結果。5.鼓勵已剝完的幼兒說說游戲結果。6.統計數據。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剝好了嗎?你能不能把記錄的結果告訴大家?(能,請個別幼兒介紹)A、今天,小朋友真聰明,不僅會剝花生,還把花生仁的顆數都記錄了下來,知道了一顆花生里面有的是1顆仁,有的是2顆花生仁,還有3顆的。那在你剝的10顆花生中每種有幾顆呢?我們把它來統計一下好不好?你們看,老師也剝了10顆花生,我也把它記下來了,那來看看,1顆花生仁的我剝到了幾次?(數數看)把它記在哪里(一顆花生仁的地方),2顆花生仁的剝到了幾次?怎么記呢?3、4顆有幾次?記在哪里?B、小結:好現在我已經把我剝的花生統計出來了。(老師指著記錄表說一遍)C、小朋友會不會把自己的記錄結果也統計一下呢?(會)請小朋友試一試,看看你統計下來,那種花生仁的最多?D、幼兒統計,教師指導。E、交流:你統計的結果怎么樣?誰愿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幾顆花生仁的最多?(幼兒講述)還有誰愿意來說一說?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記錄表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聽,告訴他,你的是哪種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處。1.小朋友真棒,通過統計,發現了2顆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兒自己說)2.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殼和衣有沒有用呢?讓我們來聽聽花生自己是怎么說的吧!(另一位老師來扮演花生講述)3.原來花生的本領這么大,它渾身都是寶,你們記住了嗎?四、游戲:智能AB猜1、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關于花生秘密的游戲,叫智能AB猜。2、我說一句話,如果你覺得A的答案對,你就站在A這一邊,如果你覺得B的答案對,你就站在B這一邊。選對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臉花,所以,你一定要聽清楚了以后再選,看看誰能全部答對?聽明白了嗎?好,游戲現在開始。1.花生的種子在A、在泥土上面B、在泥土下面2.發霉的花生A、可以吃B、不可以吃3.花生能榨油A、能B、不能4.花生只能吃A、是的B、不是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顆花生仁A、是的B、不是6.花生的殼A、有用B、沒用評價:游戲結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幾朵笑臉花?我們來看看有沒有誰得到了6朵笑臉花的?這些小朋友就是我們這次游戲的冠軍,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難過,我們下次繼續努力,爭取奪冠軍。五、分享活動。今天我們和花生玩游戲,還知道了,這么多關于花生的知識,現在我們一起來嘗嘗我們親手剝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孩子分享花生。

蒙氏語言教案《天亮了》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各種盒子或瓶子的不同打開方式。

2、鼓勵幼兒大膽用語言簡單表述。

3、培養幼兒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準備:1、各種盒子或瓶子;各種糖果若干(裝入不同的盒子或瓶子中)旺2、仔牛奶、黑白配兩盒2、自備套盒一組(大紙箱――小盒子――小熊)

蒙氏搗的工作教案怎么寫

,提起椅子,倒退一步左右。

8、然后輕輕放下后邊靠腳的椅子腿,再輕輕放下前邊的椅子腿。

9、走到椅子前,老師和幼兒一起坐下。

10、老師示范(一)11、倒谷類(1)右手三指握住水罐的把手,左手托住水罐底部。

(2)提起水罐,對準另一水罐的罐口中心,傾倒谷類。

倒完后檢查一下看谷類是否全部倒空,沒有米粒。

(3)把右手拿的水罐輕輕放下。

12、轉動托盤,使有谷類的水罐,位于右手邊。

13、老師示范...

學前班蒙氏數學等量代換教案

一、設計背景:

學前兒童已經能夠區分物體的大小,初步進行重量比較,但對重量相近物體還不能分清輕重,必須教會他們借助工具確定物體輕重的必要性。幼兒對比較輕重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到底可以用哪些方法比較輕重還沒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所以本節課的任務在于讓幼兒學會比較輕重的幾種基本方法,初步理解重量的傳遞性。

二、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借助工具確定物體輕重的必要性。

(2)能按物體的輕重差異進行正逆排序,初步理解依項排列物體間的傳遞性和雙重性,發展幼兒的判斷思維能力。

2.能力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想辦法,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能按重量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幼兒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增強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讓幼兒初步感知“輕”、“重”的含義,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幼兒懂得比較輕重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書本、石子、棉花、大象、小狗、小鳥、天平等)等。

五、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輕重,學會“看一看”的比較輕重的方法。

1.播放動物園里動物活動的錄象,引出輕重的話題。

提問:哪一些動物重?哪一些動物輕?

2.總結:以上方法為“看一看”比較輕重的方法。

3.提問:誰還能說出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

(1).幼兒觀察并回答問題,發現相關數學信息。

(2).出示一包棉花和一塊石子。

(3).幼兒進一步感知通過物體外形感知輕重的方法。

(4).在無法從外形判斷輕重時,但仍然用“看一看”的方法判斷輕重,根據學前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創設生動的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并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實生活,領會“輕重”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實踐操作,發展認知。

(一)學會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輕重:

1.請認為棉花重的同學舉手?請認為石子重的同學舉手?大家判斷的為什么不一樣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幼兒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現的結果告訴大家。

2.教師小結:棉花和石子用眼睛看,不能精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可以比較出誰輕誰重。

板書:用“掂一掂”比較輕重

(二).學會用“稱一稱”的方法比較輕重:

1.出示重量接近的1個胡蘿卜和1個馬鈴薯(土豆)。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

3.小結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一些方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胡蘿卜和馬鈴薯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幼兒觀察,現在你知道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6.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胡蘿卜和馬鈴薯誰輕誰重時,我們發現要想精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方法。

7.出示文具盒和計算書。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計算書重;

生2:計算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計算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計算書重。

得出:課桌上文具盒比計算書輕。

幼兒實驗,交流討論,猜測結果。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的評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最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從而懂得輕重是相對而言的。

(三).看一看:觀察圖片判斷大象、小狗、小鳥誰最輕?誰最重?初步理解重量的傳遞性。

(四).想一想:請幼兒比較輪船和石塊誰輕、誰重。為什么輪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塊卻沉入水底呢?

(五).排一排:請幼兒按由輕至重及由重至輕的規律對物體進行正逆排序,鞏固幼兒對輕重的感知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熟悉。

1.比一比,幼兒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說一說,先讓幼兒獨立完成,再引導幼兒說出誰最重?誰最輕?為什么?

3.延伸,講解故事《笨驢》,并升華知識點。

六、活動反思

1、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學習原理,通過“看一看”、“掂一掂”、

“稱一稱”的比較輕重的方法?;顒又凶约旱贸隽撕芏嘟Y論,領會到了探究的快樂,活動貫穿這節課的始終,讓幼兒一直保持著參與的激情。最后,《笨驢》的故事是耐人尋味的,讓幼兒充分動腦,更是知識的升華。

2、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在觀察中學會“看一看”比較

的方法;在親身經歷中通過探究和協作活動學會“掂一掂”比較輕重的方法;在探究和推理中學會“稱一稱”比較輕重的方法。在教學中注意實物等從多感官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快樂中主動地學會知識。

3、讓幼兒個性化地學習數學。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節課,孩子們敢提問題、會提問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學生為自己的創造而開心,為自己的發現而興奮。同時,我也注意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表現,使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整個課堂活動中,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想其所想,說其所說,做其所做.我們要做到"蹲下來看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而且教學中要肯定幼兒的一切努力,贊揚幼兒的思考結論,激勵幼兒的創造欲望。

最后,我也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有時沒有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今后,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蒙氏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教案

教學目的

1.認識植物生長不僅需要水分,還需要養分。

2.知道砂土、黏土、壤土的不同特性對植物生長會產生影響。

3.知道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有水、養分、空氣、陽光、溫度等。

重點

知道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包括水、養分、空氣、陽光、溫度等。

難點

砂土、壤土、黏土的特征與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波波、妍妍、琪琪三個好朋友走到一個墻角邊,發現墻角邊的兩株植物長得大小不同。

為什么生長在相鄰位置的兩株植物的生長狀況有很大不同呢?

植物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一課《植物生長靠什么》(板書課題)。

二、新課

一)植物只“喝水”就夠了嗎?

觀察書上的一組對比實驗,得出植物的生長不僅需要水分還需要營養。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土壤里有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這些養分溶解在水中,能被植物吸收。

三)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

1.壤土能保水保肥,養分豐富,最適合植物生長。

2.黏土能保水保肥,養分較豐富,但透氣透水性差。

3.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養分較少。

根據三種土壤的特點,把你的預測填寫在P64“我的預測”里。

四)各種因素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

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分和營養,除此以外,還有哪些因素對植物的生長有較大的影響?

陽光、空氣、溫度會對植物產生什么影響呢?

1.如果植物的生長缺少了陽光,植物會有什么變化?

2.如果植物的生長缺少了空氣,植物會有什么變化?

3.如果植物的生長沒有適宜的溫度,植物會有什么變化?

得出:陽光、空氣、溫度等因素對植物的生長有較大的影響。

五)拓展:制作豆苗迷宮

指導閱讀P67

三、作業

制作豆苗迷宮

板書設計

11.植物生長靠什么

一、植物只“喝水”就夠了嗎?

二、土壤浸制液里有什么?

三、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

1.壤土

保水保肥、養分豐富

2.黏土

能保水保肥、養分較豐富,但透氣透水性差

3.砂土

保水保肥能力差、養分較少

四、各種因素對植物生長有什么影響?

1.陽光

2.空氣

3.溫度

五、制作豆苗迷宮

中班蒙氏十進位制教案

1把放在托盤上的材料端來放在墊毯中央。

2把單個的珠子從托盤上捏起來,先放在兩個手掌中間感受一下。

3遞給孩子,讓孩子用同樣的方法感受一下。

4把單個的珠子放在托盤下方最右側的墊毯上。

5用同樣的方法把串珠10,串珠100平方片和串珠1000立方體一一拿起來,感受一下并依次放到左側擺成一排。

6認真觀察一下在墊毯上擺好的材料。

7開始把材料放回到托盤上。

蒙氏常識性標志教案

蒙氏科學認識標志教學目的

1、引導幼兒看一看、認一認各種圖形標志,了解他們的不同含義,及其在我們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引導幼兒欣賞圖形標志,使學生了解圖形標志具有直觀、簡明、易懂、易記的特征。

3、訓練幼兒觀察、分類能力,培養注意力

4、建立幾何圖形意識,自由拼組

5、培養幼兒審美能力

6、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及求知欲望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