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03:44:4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么》是在三下《混合》單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巖石和礦物》單元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第一部分“尋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進行,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干燥并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積實驗。讓學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見的物質,也有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過一幅圖生動地描述了土壤與生命的關系。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2、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請的顆粒后沉積。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土壤是由巖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物、植物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三)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準備:為學生準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紙、放大鏡、圓柱形玻璃瓶、鑷子、小棍、水、牙簽。
教師演示:小黑板幾塊。酒精燈、石棉網、玻璃片。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師: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實驗材料,猜測一下,我們今天會研究什么?(研究土壤)
師:“土壤”我們在三年級研究過,四年級學習巖石時也提過,你們知道土壤中有什么?
板書:“土壤中有什么”這節課我們又會有什么新發現呢?翻看課文,讀課文第一段。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么?
[復習舊知,引導學生對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欲望。]、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師:這是一份剛從地里挖來的新鮮土壤,把它倒在一張白紙上。材料員拿出白紙放在桌子中間,再把新鮮的泥土倒在白紙上,同學先用肉眼仔細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書本第3頁的表格中。
學生分組研究土壤。
匯報:你們小組有什么發現?(有水分、動植物活體或殘體、沙子、黏土、腐殖質等)
一、盆土
蟹爪蘭喜松軟、透氣、排水性好的土壤,養殖時可自己用園土、河沙、腐葉土、基肥混合配制,也可購買專用土栽培。
二、光照
蟹爪蘭喜光,但不耐曬,養護期間讓它接受散光即可,放在室內光線明亮處,強光必須遮陰,否則容易曬傷。若長期缺光易導致徒長,也會影響開花。
三、溫度
蟹爪蘭不耐高溫,耐寒性也差,最好能給它提供15-25℃的環境,夏季高溫環境下加強通風,提供32℃以下的環境,冬季盡早將蟹爪蘭搬到室內,控溫在10℃以上才行。
四、肥水
蟹爪蘭耐旱,不耐水澇。給它澆水建議遵循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進行,嚴禁積水。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長勢旺盛,生長速度快,最好施加薄肥,施加稀釋的肥液即可。
五、注意事項
養殖蟹爪蘭期間要注意定期換土,最好是間隔1-2年就換土一次,還要結合修根同時進行。若長期不換土,土壤會板結,會阻礙根系呼吸。
我喜歡植物小草是我最喜歡的植物。
雖然在別人看來小草是一種很普通的植物,但是它的生命力很頑強,人們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寒冷的冬天,小草仍然在土地上頑強地站著,格外突出???,它為了保暖,還讓大地媽媽為自己披上一件黃色的大棉衣,冬爺爺的風都吹不動它了。陽春二月,許多花草樹木都還在躲避著寒冷的時候,小草已經忘記了自己冬天的疲勞,悄悄地把自己黃色大棉衣換成一件嫩綠的小背心兒,高高地抬著頭,對著太陽公公微笑。因此,很多人都說,如果在二月份左右的時候,一看見草地顯露出綠色,就表示春天已經到了。綠色代表著頑強的生命力,小草就是突出的例子。它幾乎每時每刻都陪伴著我們,默默地為我們帶來綠色,美化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綠綠的小草,是我的最愛,它那平凡的綠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每當我看到隨風輕輕搖曳的小草,心情就會格外舒暢。我喜歡小草,更喜歡它那頑強的生命力!鄒城市鮑店礦學校尹澤燕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發現干、濕泥土的各種特征,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知道泥土很寶貴,與人、動物、植物關系密切,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已帶幼兒挖過泥,尋找過泥土里面有些什么。
2、物質準備:小水桶5個裝些水、雨鞋幼兒自己準備10雙、一次性手套10副、各種塑料小鏟子、模具等若干、放大鏡6個、音響和輕音樂;事先尋找一塊較為干凈的泥地;植物、小動物家制作的ppt。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玩泥土的工具,幼兒進行第一次探索。
(1)師: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在這個小樹林里面玩泥土,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玩的?在玩泥土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2)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工具,我們再來玩一玩泥土,看看你會有什么新發現呢?(播放輕音樂,幼兒自選工具進行第一次探索)
(3)互相交流:你是怎么玩泥的,你發現了什么?(通過摸、搓、捏、戳等方式來感知干泥的松、硬、粗糙、易碎等特性。)
2、投放水,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
(1)師:往干的泥土里面加點水,你又會發現什么呢?(幼兒自由探索)
(2)互相交流:水到哪里去了,這說明泥土是怎么樣的?(泥土會吸水)你還發現了什么?少放一些水,泥土變成什么樣子了?多放一些水泥土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小朋友再來玩玩看。
(3)師小結:泥土中加了水以后會變得軟軟的、有黏性,會變形,有韌性。水少放一點就變成了爛泥、多放了就變成了泥水。
3、出示PPT,感知泥土的作用。
(1)師:剛才我們發現關于泥土的好多秘密,那你知道泥土有什么作用嗎?
(2)播放PPT,幼兒欣賞。
(3)小結:泥土可以種花、種草、種莊稼,是小蟲子的家。泥土很寶貴,沒有它,植物就不能生長,人和動物就沒有食物吃,有的動物也會沒有家。我們要珍惜土壤、保護土壤。
定向運動是一項非常健康的智慧型體育項目,是智力與體力并重的運動。它不僅能強健體魄,而且能培養人獨立思考,獨立解決所遇到困難的能力及在體力和智力受到壓力下做出迅速反應,果斷決定的能力。
還有助于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起強大的社交網絡。
定向運動是一項學生體育項目。因為它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邏輯思維及識圖能力。
定向運動是一項家庭體育項目。周末一家人回歸自然,放松身心,自我娛樂,融洽關系。增加樂趣。
定向運動是一項精英人才體育項目。因為它富于挑戰,勇于嘗試從未被嘗試過的方案,并要求全身心的從雙腿到大腦以最高時效達到世界頂極目標。定向運動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世界軍事體育項目,擁有自己的世界錦標賽。定向運動是一項自然環境體育項目。因為它教會你如何在大自然中行為把握自己,愛護自然,遵守郊野公園守則。
定向運動是一項不需任何花費的群眾性體育項目。所需的只是一張好的定向地圖和一個指北針。
服裝可穿著定向專業套裝,也可只是普通運動服裝。定向運動是一項探險尋寶體育項目。給你驚險刺激的人生經歷。定向運動是一項廣交朋友的社交性體育項目。在這里,不論男女老少,種族背景,文化階層,社會地位,相互交流,共享人生。
因此,定向運動吸引了全世界男女老少,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人們的廣泛參與。定向越野(Cross-CountryOrienteering)是定向運動(Orienteering)的主要比賽項目之一。
參賽者要依靠標有若干檢查點和方向線的地圖并借助指北針,自己選擇行進路線,依次尋找各個檢查點,用最短時間完成比賽者為優勝。定向越野介紹--定向運動的出現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廣闊而崎嶇不平的土地上覆蓋著一望無際的森林,散布著無數的湖泊。
城鎮、村莊稀疏散落,人們的交通主要是依靠那些隱現在林中湖畔的彎彎曲曲的小路。
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生活,理所當然地要比別的地方更需要地圖和指北針,否則,要想穿越那莽莽林海是十分困難的。
正因為如此,那些最經常地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山林中行動的人們--軍隊,便成了開展定向運動的先驅。
他們深知,如果不具備在山林地辨別方向、選擇道路和越野行進的能力,就不能完成保衛國家的重任。
1918年,瑞典一位名叫吉蘭特(MaijOrErnstKillander)的童子軍領袖組織了一次叫做“尋寶游戲”的活動,引起參加者的極大興趣,這便是定向運動的雛型。由于這個活動的組織方法簡便,不僅對提高野外判定方向的能力及學習使用地圖有好處,還能夠培養和鍛煉人的勇敢頑強精神,提高人的智力、體力水平。
開展定向運動不需要象其他體育項目那樣在場地與器材上支付大量經費,娛樂性與實用性兼備,因此日益受到軍隊的重視,并且很快地在民間流傳開來。五彩繽紛的定向運動世界定向越野(Cross-CountryOrienteering)這是各種定向運動比賽中組織方法比較簡便,開展最為廣泛的一種。由于其比賽的成敗全在于個人的識圖用圖、野外定向和奔跑能力的強弱,因此適于各種年齡、性別的人參加。
、在仙人掌的部分用那坡里黃色畫一片土地,在其中用一些檸檬黃和白色畫陰影和高光用檸檬黃色在土地上畫一些小草,不要太高,大概只有最高仙人掌的三分之一高
你好,科學區會吸水的根小班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植物吸水的根。
2.知道植物吸水是生長的必要條件。
3.了解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內容:
1.植物吸水的根的形態和功能。
2.植物吸水和生長的關系。
3.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步驟:
1.導入:老師向小朋友們展示一些植物,問他們這些植物從哪里得到水分?
2.講解:老師向小朋友們講解植物的根是吸水的器官,它們可以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養分,供植物生長和發育所需。
3.操作:老師引導小朋友們觀察植物的根,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摸索來感受根的形態和功能。
4.實踐: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進行一次種植活動,讓他們親自體驗種植過程,從播種到澆水,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
5.總結:老師向小朋友們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讓他們了解植物吸水和生長的關系,以及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重點:
1.讓小朋友們了解植物的根是吸水的器官。
2.讓小朋友們體驗種植活動,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1.讓小朋友們理解植物吸水和生長的關系。
2.讓小朋友們感受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評估:
1.觀察小朋友們的操作和表現,了解他們對植物吸水和生長的理解程度。
2.向小朋友們提問,測試他們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教學資源:
1.植物樣本。
2.種植工具和材料。
3.圖片和視頻資料。
教學延伸:
1.給小朋友們提供更多的植物學習資源,讓他們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特點。
2.帶領小朋友們進行植物觀察和實驗,讓他們親身體驗植物的吸水和生長過程。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