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教案,鄭伯克段于鄢的語法特點

admin時間:2024-01-12 07:07:0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鄭伯克段于鄢人物形象解析

《鄭伯克段于鄢》人物形象:1、鄭莊公,老謀深算,陰險狡猾;2、共叔段,貪得無厭,狂妄愚蠢;3、武姜,自私褊狹,昏聵糊涂。鄭莊公老謀深算,陰險狡猾。主要表現在對自己的同胞兄弟“縱其欲而使之放,養其惡而使其成”(宋人呂祖謙語,見《東萊博議》),充分暴露共叔段的“不義”。所以當姜氏“請京”,太叔“收貳”時,他都盡量滿足,并駁回大臣們的建議。但當共叔段“將襲鄭”時,他先發制人,一舉把他趕到了“共”,絕除后患。

鄭伯克段于鄢敘述方法是是順序還是倒序

鄭伯克段于鄢敘述方法是倒序?!多嵅硕斡谯场肥恰洞呵铩分械拿?。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鄭莊公設計并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于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于穎地。后來自己也后悔了,又有穎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于好。

鄭伯克段于鄢是狀語后置

古代漢語的語法和現代漢語的語法大體上是一致的,但是還是有些差別,其中的一種就是狀語后置。

所謂狀語后置,是與現代漢語語法比較而言的。

以現代漢語語法的詞序來講,狀語是為謂語服務的,對謂語(動詞或形容詞)所述的動作丶行為丶形態等進行修飾或限制,表示狀態、程度、時間丶處所等,要放在謂語前邊,甚至放在主語前邊。

而古代漢語中則通常把表示動詞的處所的狀語放在動詞后面。如“鄭伯克段于鄢”的“于鄢”這個介賓短語,就是表示“克"這個動詞謂語的處所(地點)的,承擔的是狀語的語法功能,如果是現代漢語都要放在謂語之前,但類似的情況在古漢語中都是放在謂語后面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古代漢語的狀語后置。

鄭伯克段于鄢的敘述方式是什么

鄭伯克段于鄢敘述方法是倒序。《鄭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鄭莊公設計并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于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于穎地。后來自己也后悔了,又有穎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于好。

鄭伯克段于鄢的文體

《鄭伯克段于鄢》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所著《左傳》中的名篇。

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之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全文語言生動簡潔,人物形象飽滿,情節豐富曲折,是一篇極富文學色彩的歷史散文。

鄭伯克段于鄢的語法特點

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貳以之為己邑。省略句?

2.制,巖邑也。判斷句?

3.鄭武公娶于申。狀語后置句?

4.亟請于武公。狀語后置句?

5.有獻于公。狀語后置句?

6.姜氏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7.敢問何謂也?賓語前置句

鄭伯克段于鄢人物形象分析

《鄭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鄭莊公設計并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于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于穎地。后來自己也后悔了,又有穎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于好。

《鄭伯克段于鄢》中鄭莊公的人物形象

一方面,作為國君,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具有政治家的謀略和素質,有遠見、沉著冷靜、思維縝密;另一方面,作為兒子和兄長,對母親意見的尊重以及對弟弟的一再忍讓,說明他對母親姜氏和弟弟共叔段是有感情的,體現了他人性化的一面,他重義、重情。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