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09:34:1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孫權利用“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威逼利誘”的方法,以自身的體會來開導呂蒙.,使呂蒙心服口服,自己用功,努力學習。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孫權勸學的必要性:呂蒙當涂掌事,才學能力必須增強,不可不學。
孫權勸學的可能性:孫權以君主身份引導呂蒙學習,呂蒙虛心接受勸誡。
1.人教版7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木蘭詩是必考題目。2.這是因為人教版7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明確要求學生掌握孫權勸學木蘭詩的內容和意義,這也是對學生閱讀和理解詩歌的考察。3.在備考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誦讀和分析這首詩,提高自己的語文課程的成績。同時,可以通過這首詩加深對中國文化傳統的了解。
1、文章中心既為勸學,為什么不詳寫呂蒙學習的具體情況和通過學習后他的論議的高妙?
文章的中心在于表現通過學習使人發生巨大變化,只要能表現出這種變化就能突出促進這一變化的動因——學習的巨大作用。
文章沒有鋪敘呂蒙學習的具體狀況和他的論議,但通過魯肅的“大驚”、評價、做法,已非常明顯地表現出呂蒙的巨大變化,而這一變化正是學習促成的。
這已能突出學習的重要和功用。2、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從勸解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孫權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孫權首先要求呂蒙:“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既表現出對呂蒙的殷切愛護,又帶有居高臨下的王者權威。
孫權實事求是,根據實際情況,不要求呂蒙“治經為博士”,而是要他“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又聯系自己在學習中所受的教益勸解呂蒙:“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孫權以自身為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層層勸解。
他可以和部將就非軍事、非政治的話題進行交談。
由此可見,孫權平易近人。
他對部將嚴格要求,為提高屢立戰功的呂蒙的素質,而諄諄教導。他具有王者的風范。
讀書方法:“但當涉獵。”(大意:粗略地閱讀。)
讀書目的:“見往事耳?!保ù笠猓毫私鈿v史。)
用原文這樣回答
原因是: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翻譯: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
目的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翻譯: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
擴展資料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文題為后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后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三國時期,吳軍大將呂蒙年少時不愛學習,后來聽從孫權的勸告,“篤志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問大進。此文即是司馬光根據史料整理改寫而成的文章。
當代作家、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永健《中外散文辭典》:“本篇是一則敘事短文,篇幅短小,僅僅幾句對話,既說明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三位說話者的不同口吻,還顯示出人物的各種神情。辭約意豐,繁簡得當,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藝術。
孫權勸學中,孫權是通過自身案例來勸呂蒙讀書。告訴他再忙也沒有孫權的軍事繁忙,自己一直堅持讀書,再忙也不忘記學習,所以自己學識淵博。從而激勵呂蒙學習。
原文: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p>
擴展資料
《孫權勸學》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鑒》,文題為后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后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并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文章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