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15:55:2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螃蟹對于幼兒來說并不陌生,他們吃過螃蟹,捉過螃蟹。小朋友對螃蟹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這節美術活動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使幼兒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
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我引用猜謎的形式讓幼兒猜猜,激起幼兒的興趣。
第二環節讓幼兒看一看范畫,說一說常見的螃蟹,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對螃蟹的認識,為欣賞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礎。
這樣讓幼兒進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為下面的畫螃蟹奠定了基礎。但是對于不常見的海底螃蟹,孩子們缺乏觀察,需要老師及時引導,給他們觀察的目的,指導他們觀察的正確方法,從而準確的遷移到觀察其他事物中去。
目標中班孩子的手工課小蜜蜂制作,要求孩子們掌握小蜜蜂的制作方法,并且能夠手工完成,講課分析老師可以把小蜜蜂制作的步驟,小蜜蜂的特點,小蜜蜂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步驟,方法等在黑板上,一條一條的給孩子們講解清楚,讓孩子們知道整個手工制作的程序和程序,孩子們獨立完成任務講課反饋,老師可以把手工制作好的孩子的作品進行展示,沒有完成的進行分析,原因使起更正,最后都能夠獨立完成任務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自主制作恐龍蛋,認識恐龍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特征,并培養孩子們對恐龍的興趣;
2.技能目標:提高孩子們的手工制做能力,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團結精神,培養他們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學內容
自制恐龍蛋。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知: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看恐龍的圖片,了解恐龍的生活環境及生活特征。
2.制作恐龍蛋:準備豆腐、五顏六色的泡泡紙和彩帶,按照一定的步驟將豆腐包裹在泡泡紙中,用彩帶系緊,制作成恐龍蛋。
3.等待孵化:把自制的恐龍蛋放到隱藏起來的地方,讓孩子們等待恐龍蛋的孵化。
4.展示恐龍:當恐龍孵化出來后,讓孩子們展示自己制作的恐龍。
5.歸納總結:讓孩子們自己總結制作恐龍蛋的方法和過程。同時,讓他們講述孵化過程,加深對恐龍的印象,并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教學反思
本課程通過手工制做自制恐龍蛋,培養了孩子們的手工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課程引入了一定的科普知識,讓孩子們了解恐龍的生活環境及特征,培養他們的興趣。但是,課程過程需要更好地引導和組織,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合作精神。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面塑的特點,知道面塑是我國的民俗之一。
2、感知民間藝術的美,體驗民間文化的豐富性,體會到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準備各種形態的面塑圖片,組織幼兒觀賞。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等面塑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談話法引入主題:“孩子們,春節剛過,你們在家都吃什么好處的了?”將話題引入面塑,然后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家里或者你見過的面塑,你吃過的面塑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覺。
2、教師出示各種美麗的面塑圖片,讓幼兒觀察欣賞,進一步激發興趣。并且啟發幼兒從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觀察欣賞,進一步讓幼兒形成自己的審美風格和情感態度。
3、一邊欣賞,教師一邊提問:他們有什么特點?是拿什么做的?
4、教師繼續深入:“小朋友們見過了那么多美麗的面塑,也吃過,那你們知道面塑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要做面塑呢?有什么含義?”請幼兒自行討論和交流。
5、教師向幼兒介紹面塑的由來及民間風俗。讓幼兒知道面塑實際上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種小型人物。主要出現在嫁娶禮品、殯葬供品中,也用于壽辰生日、饋贈親友、祈禱祭奠等等方面。農家把已蒸好的各種面塑花擺在諸神前,其中豬頭形面塑俗稱“大供”,另外還有花模、花果模、禮模、饃玩具等。讓幼兒感受到我國豐富的文化和民俗習慣。
6、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兒相互分享和品嘗幼兒園準備的面塑。
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制作面塑。
1.初步了解植物的的生長環境,對植物的生長感興趣。
2.樂意自主地進行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
植物寶寶圖片、視頻、操作包、記號筆、蠟筆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師:瞧,植物寶寶來看小朋友了。小朋友們好!奇怪,植物寶寶怎么看上去不開心了呢?原來植物寶寶有事請小朋友幫忙,他們想要回家,可是不知道家住哪里了?
2.介紹游戲,提示操作要求
師:誰愿意來幫幫植物寶寶找家呢?
介紹玩法:玩的時候請想一想植物寶寶的家是住在地下,還是地上,或是長在樹上?請你在這幅圖上找到相應的.位置,貼上各種植物寶寶。
3.經驗交流
a.你幫哪些植物寶寶找到了家,它的家在哪里?
b.揭示答案(觀看視頻)
c.檢驗結果:看看你給植物寶寶找的家正確嗎?
4.小結:其實,有的植物寶寶住在地上,如:青菜、菠菜等,有的植物寶寶住在地下,如:土豆、蘿卜等,有的住在樹上,如:蘋果、桔子等,可是,還有些植物寶寶住的家很奇怪,回去找找吧!
5.延伸活動
參觀無土栽培、現代農業園區等。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活動期間,可以組織親子活動:采摘桔子、挖山芋、參觀科技農業園區等,還可以讓幼兒照顧自然角、種植園地,感知植物的生活環境。
2.與藝術相結合,畫畫植物寶寶,制作植物的標本。
3.與數相結合,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按規律排序。
涼快其實是一種感覺,而我們可以人為的制造這種感覺,例如:在家里點綴一些綠色植物、放置一缸魚缸,噴點清新劑,冷色系的色彩,制造幽靜的環境氣氛,自然涼快下來。
回答如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房子的建造過程和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養成幼兒的勤勞習慣。
二、教學準備
圖片、紙板、剪刀、膠水、顏料、建材玩具等。
三、教學過程
1.導入:通過圖片讓幼兒認識房子的基本構成。
2.講授:老師向幼兒講解房子的建造過程和方法,并介紹一些常用的建材。
3.制作:讓幼兒使用紙板、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房子模型。
4.涂色:讓幼兒自由涂色,發揮想象力,讓他們的模型更加美觀。
5.展示: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讓其他幼兒一起欣賞。
6.反思:老師引導幼兒回顧整個制作過程,分享成功經驗和感受。
四、教學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房子的建造過程,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同時也能養成他們的勤勞習慣。
反思:
本次教學中,我注意到了幼兒對于房子的構成和建造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幼兒在制作過程中出現了困難,需要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下一次我會在準備工作中更加細致,為幼兒提供更好的指導和支持。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