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2 20:47:0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編寫教案的意義
1.教案是實現向課堂教學過渡的必需環節
教學活動的邏輯起點是理解教材,第二步是研究學生對象。按照教學活動這一事物的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的發展,事物必然會運動到編寫教案這一環節。從教師的教授活動看,編寫教案的目的是實施教師培養學生的實踐思想,它要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功能,增長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形成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學生的學習活動來看,它是通過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措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思維,從而很好地領會知識。
2.教案是教師上好課的根本保證
不管一位教師教學經驗多么豐富,上課前一定要寫好教案。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案是教師在鉆研課程目標、教材、教學參考書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經過充分準備,精心設計出來的成果。教案設計的質量如何,往往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特別是年輕教師,在上課之前,不可能將設計的教案熟記于心,教案放在講臺之上,偶爾翻閱一下,可以提示教師循序教學,防止上課時手忙腳亂。
3.教案是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徑
二、編寫教案的基本要求
在一些新課程改革實驗縣(區)發現,一些教師依然采用老辦法講解新教材,課堂幾乎與學生的真實成長關系不大,教學改革被簡單地看成是教學方法與教學基本功的轉向,這與傳統教案的影響有關。
傳統教案,注重知識層面,熱衷于知識數量和知識體系,甚至就是大綱的壓縮或翻版。課堂實施只見知識不見學生,只管“講”了多少,不管“學”得好壞,教案成為課堂的“劇本”,老師機械地按照“劇本”化的“程序”轟炸學生,演繹出灌輸知識的課堂“陷阱”。
這種傳統的教案設計是以教師的教和書本的知識為本位的,從教師的主觀判斷或教學經驗出發,側重的是教學過程的程序化、細節化。盡管備課中也提出研究學生的任務,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教師備課過程中,只是作為處于一個年級階段的抽象群體來認識,研究的重點只放在學生能否掌握教材,難點怎么講上,依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來思考學生的。
要改變這種情況,設計教案時,必須從人文意識、實踐意識和課程意識出發,從學生成長的層面來思索,著眼于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立足于學生興趣的開發,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進行有生命意識的教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案要鄉土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三級課程管理使國家、地方和學校同時成為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管理主體。而且,新的課程管理體系為地方、學校甚至教師留出了較大的課程開發、實施和管理空間。但課程的建設離不開課程資源的支撐,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應立足于現有的校內外資源。教案的鄉土化就是要釋放老師的能量,激活學校細胞,用足、用好本地的鄉土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特色教學。這就使得教師要善于捕捉屬于本校、本班學生的“興趣”、“氛圍”、“人際關系”、“生活經歷”、“社會事件”等鄉土信息,并結合鄉土信息創造性地分析教材,設計教案,努力做到“教”的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吻合學生的“學”,使鄉土化教案發揮更大作用。
教案的鄉土化使教案具有地方特色,由于篩選的資源大多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倍感親切,容易信服,使用起來,也有利于促使教育教學活動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
2.教案要整合化。課程論專家張華博士提出,課程是由老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大因素構成。那么,整合就是對真實的教學情境的整理與重組,即進行物性與活性的,靜態與動態的,顯性與隱性等教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整合,讓教材知識動態化,課堂情境人格化,把教案整合成為一種對話、合作與探究的課程文化,一種互動的文本,從而促使課堂活動的結構優化。
3.教案要學案化。教案“學案化”的基本表現就是容納更多樣的學習方式,營造主體的學習地位,根據“學”的具體性實施“教”的方案,促進學生通過探究去實現獨立,通過合作學習彌補個人的有限,通過學法的習訓想學、會學。
教案“學案化”植根于對學生獨立生命的尊重,對學生具有的多重智慧優勢的充分信任。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重情感體驗,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相關的體驗,從內心感受中體會道理,而不是只記憶一些死的知識點;(2)要重探究,給學生足夠的時空去觀察、猜想、探索、歸納、類比、質疑,引導學生反復嘗試,鼓勵學生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3)重合作,課堂上的合作體現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和互補上;(4)重方法和運用,書上的許多理論知識,它們只是學習的載體,教學的目的應落實在學生實實在在的收獲上。
4.教案要彈性化?!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當拘泥于預先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設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毙抡n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程生活化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活的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的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正如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所說:“人們無法預料到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所以,課堂不能再是教案的演繹舞臺,而是根據學生變化的學習需要,精心“預設”與即時“生成”相統一的彈性調控過程。
現代教學設計的“預設”教案應以學生的學習和學生的發展為本位,從學生的實際現狀出發,以粗線條的“靜態教案”為基礎,綜合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注重教學策略,特別是多種教學思路的設計,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使其成為具有指導性的“動態方案”——彈性化的教學“預設”方案。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才有可能根據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再做出詳細的、適時的動態調整或調適,從而可以彌補在粗線條的“靜態教案”中,原先設定的學習難點可能不全成為學習難點或還有新的學習難點,原先設定的教學程序可能不是實際的教學程序等缺陷。所以,預設的教學方案是“外出旅行時的指南,而不是火車行駛的固定路線和時刻表”。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隨時進行調整,使“預設”與“生成”相統一,即在“預設”基礎上“生成”,在“生成”過程中提升“預設”的層次、水平。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植物的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征之一。
2.過程與方法: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能用數據記錄植物的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關注周圍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教學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
你好!影子變魔術教案中,我認為可以改進的地方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更多的示范和練習環節,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魔術的本質和技巧,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另外,教案可以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差異化教育,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傊?,影子變魔術教案是一份值得借鑒和改進的教學資源。
教案設計得當且反思深刻。因為生命與健康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而愛護我們的牙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教案中,設計了多種教學活動,如觀察牙齒、制作口香糖、演示牙齦按摩等,不僅照顧了孩子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的需求,還達到了讓孩子們切身體驗、感受牙齒健康的目的。反思方面,在教學結束后,學生們能夠輕松理解惡習會導致齲齒、烤鴨肉等高能食物會影響口腔健康等概念,充分認識到了保護牙齒對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影響。
設計意圖:
圖書區是幼兒園活動區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域,隨著對區域活動越來越深入的研究,我們認為:圖書區應不只是可以看書、簡單獲取知識的區域,它應有更深更為廣闊的探究價值和輻射空間。每天幼兒都會去圖書區看書,無論是加餐后、區域活動時,還是自由活動時和離園時,他們都會主動選擇圖書區。雖然幼兒看書的興趣一直很濃厚,但是,圖書區的作用確不應僅僅如此。于是,根據幼兒的興趣,結合班級圖書區的實際情況,帶著對圖書探究的欲望,我們確立了“我和圖書交朋友”的主題活動。力求真正以“圖書”為點,進行全面的、輻射式的主題活動。
活動總目標:
1、通過參觀,知道圖書館是藏書、借書、看書的地方。并能通過與管理員的現場交流,了解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及具體分工。
2、了解圖書的演變過程,知道圖書經歷了龜殼刻字、竹子刻字、手抄草書、到今天的印刷術的漫長演變過程。
3、知道書是由封面、目錄、正文、封底四部分組成。學習正確的看書方法,懂得愛惜圖書。
4、能大膽想象,制作自己的圖書,樂于與同伴分享交流。
5、幼兒學習簡單的修補方法,提高幼兒動手操作、分類整理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6、幼兒有閱讀的興趣,能愛護圖書,體驗看書的樂趣。
7、初步了解圖書的價值,嘗試使用貨幣購買圖書,并知道根據自己的金額找零。
活動準備:
1、聯系圖書館
2、書的演變資料圖
3、準備紙張、裝訂機等工具。
4、幼兒自己準備圖書若干,并標記好價格。
活動一
書的世界真奇妙
活動目標:
1、知道圖書館是藏書、借書、看書的地方。圖書館里有書庫、閱覽室、借書處等,了解圖書管理員的工作。
2、幼兒了解書的演變過程及產生過程,知道書是來之不易的。
3、知道圖書有封面、封底、目錄和正文組成,學習正確的看書姿勢,懂得愛惜圖書。
4、幼兒學習二級分類的方法,并能根據圖書的大小、顏色、厚薄等進行分類記錄。
活動準備:聯系圖書館、書的演變資料圖、圖書分類統計表
我個人認為:了解夏天到來時生活中的變化教案設計符合學生的身心認知規律、通過學習增長見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和積極性。。
相互認識,從小培養幼兒對小朋友、家人、老師有禮貌的好習慣。
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名字,培養幼兒的自我識及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小熊布絨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奇妙的顏色
活動由來:
五彩繽紛的顏色能夠孩子最直接的感官刺激,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與顏色有最直接的聯系。我班孩子對顏色特別好奇、喜歡,幼兒在繪畫的時候常說:我見到的小草是綠色不是這種蠟筆的綠色,孩子的一席話是我們產生了思考,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僅僅存在這十二種顏色,那么更多的顏色它們從哪里來呢?為此我們設計了《奇妙的顏色》這一主題。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
主題壁報
區域游戲相關內容
家園合作
資源利用
1、通過實驗、觀察和探索等活動,引導幼兒除不感知我們的世界有多種顏色,顏色是有趣、奇妙、會變化的。
2、培養幼兒對顏色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使用顏色的能力。利用本班的墻壁,在瓷磚墻上上貼上與顏色有關的相片。
引導幼兒利用水粉的繪畫工具,自己調制出的各種顏色。
公布《奇妙的顏色》的網絡圖。
為幼兒提供有關顏色小常識的圖片
科學區: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了解這是三原色,以便幼兒做實驗。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