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3 10:55:0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綜合運用搓、團圓、壓扁、粘合、捏等技能,表現出常見
的水果特征。
2、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捏出自己喜愛的水果。
活動準備:
1、橡皮泥若干盒。
2、泥工板若干。
3、水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夏天來了,水果也多了起來,小朋友知道夏天有那些水果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夏天有西瓜,李子、桃子、黃金瓜、梨瓜等等,那這些水果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回答,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水果的特征。
1、引導幼兒說出水果的特征。
教師:今天,胡老師帶來了許多水果的圖片,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圖片上的水果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水果的特征并用語言表達)
1、和幼兒一起討論這些水果的制作方法。
教師:剛剛我們看見了那么多的水果,今天,胡老師就讓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用橡皮泥做水果,好嗎?
教師:蘋果是圓圓的。上下有小坑??梢韵劝严鹌つ鄨F圓,再在橡皮泥的上下壓按出小坑。香蕉是彎彎長長的,可以把橡皮泥搓成長條以后彎曲而成。西瓜可團圓后在捏長一下,把它變成橢圓形。
教師:小朋友還可以再想一想,你還吃過或看過什么水果,它們是什么形狀,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做??梢宰约涸囈辉嚕湍愕暮门笥焉塘可塘?,看看應該怎么做。
三、幼兒自主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幼兒作品。
1、教師請小朋友起來說一說自己做了些什么水果,是怎么樣做成的,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收拾教具,結束活動。
學會依據不同的果蔬、形狀、顏色等運用插接和切挖的方法,進行有趣的組合。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用插接和切挖的方法對果蔬進行創意設計制作。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水果、蔬菜、盤子、牙簽、橡皮泥、塑料刀等。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老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大桌的東西,(出示多種水果蔬菜)快來看看有什么?
幼兒:蘿卜、土豆、蘋果……
教師小結:這些給我們許多營養的水果和蔬菜,大家都知道它們的名稱。藝術家能把它們做成很多工藝品,今天我們也來用藝術家的眼光看看它們像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多種形式觀察果蔬
教師分別有側重點的觀察土豆、菜花和蘿卜。
①教師取一土豆,讓幼兒從不同角度(平、豎、側、倒)觀察土豆分別像什么。
幼兒:像小老鼠、小汽車、冰激凌、毛毛蟲、圣誕老人的帽子……
②教師取一菜花,讓幼兒不同角度觀察像什么。
幼兒:像雨傘、大樹、花籃、降落傘……
教師再把菜花切開,讓幼兒觀察小部分像什么。
幼兒:小羊、卷發美女…
③教師神秘的取一蘿卜,讓幼兒分部分(根、莖、頭、整體)觀察像什么。
幼兒:根--像蛇、老鼠尾巴、蚯蚓、蜻蜓和蝴蝶的身體……
根加部分莖--像兩條腿、鈴鐺、高腳杯、帽子……
整體--像大哥大手機、人物……
教師小結:我發現小朋友都有藝術眼光,現在你就來做真正的小小藝術家,配選一種蔬菜或水果,讓它們大變身吧。
2.學習果蔬大變身,熟練技巧
老師出示:材料和工具
提問:現在材料和工具有了,那怎樣才能制作出這么精美的作品呢?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幼兒討論
教師做一半成品,示范插接、切挖的操作手法。
教師小結:你可以用桌子上的任何輔助材料,用插接、繪畫、拼接等各種方法來創造,做自己心中的藝術品。
3.自主創新,制作作品
①每人選一種水果或蔬菜,幫忙設計。
教師:說出你的想法,你們想用自己的巧手做什么樣的果蔬寶寶呢?
②幼兒動手操作:動動腦,動動手,相互幫助,制作出一個果蔬寶寶,比一比誰的設計最妙,誰的作品最美。
③教師巡回指導、解答。
4.作品展示
①老師:到了展覽的時間了,最后5秒鐘修飾。倒計時5-4-3-2-1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分三組放到前
會變的小尼條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為了讓他們更好的鍛煉手指的活動能力,橡皮泥是他們最好的玩具,老師讓小朋友把小倪把搓成長條條把長條條對折過來在伊寧就變成了小麻花,哇,小麻花可真漂亮把小麻花再折個個用力一壓,又變成了一塊兒香香的餅干,小朋友的手太巧了
中班幼兒捏柿子教案,老師在手工課上讓小朋友用橡皮泥捏柿子,老師,把試試的圖片放在前面,告訴小朋友捏柿子的重點是我的中間有一圈凹洼,硬要把這一圈凹凹凹捏出來,才能像柿子,小朋友按照老師的說法捏柿子老師給博會的小朋友重點指導給捏的好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并把捏的好的柿子給大家看看
1、先用淺黃色粘土捏出一個面包,用工具在上面劃一道口子。
怎么用超輕粘土做熱狗
2、把口子掰開,用刷子把面包表面刷粗糙一些。
怎么用超輕粘土做熱狗
3、用紅色粘土捏一根熱狗,注意兩頭用工具劃出褶皺,把熱狗放在面包里。
怎么用超輕粘土做熱狗
4、最后加上白色的芝士醬,簡單的粘土熱狗就捏好了。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并逐步學會團圓、搓長、壓扁、粘合等簡單的技能。
2、激發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活動準備:每人一塊墊板、一團橡皮泥,事先準備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糖葫蘆、蛇、餅干、刺猬、等彩泥成品?;顒舆^程:1、魔法口袋變變變教師以神秘的魔術師登場,以神秘、夸張的口吻,夸張的動作依次變出糖葫蘆、蛇、餅干、刺猬、等彩泥成品,讓幼兒觀察、討論。2、認識彩泥教師提問:這么好看的東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兒用已有的經驗自主討論)幼兒每人一塊彩泥,進行觀察、觸摸、討論。(給幼兒足夠的空間,盡量讓幼兒發現彩泥的特性)請個別幼兒發表意見。確定幼兒的討論結果,告訴幼兒這種軟軟的,會變的像面一樣的東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變變變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橡皮泥。(1)團圓:彩泥變湯圓。(2)壓扁:湯圓變大餅,比一比誰的餅大。(3)搓長:湯圓變筷子,比一比誰的筷子長。(4)讓幼兒自己來變一變,說一說變成了什么。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們一起玩游戲了,真開心呀。彩泥寶寶累了,我們送它回家吧。教師引導幼兒檢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潔,讓幼兒將橡皮泥放進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顒臃此迹?.活動導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幼兒對彩泥的興趣。2.在引導孩子認識彩泥的時候,沒有向孩子闡釋清楚彩泥的性質。3.在活動中設計了讓幼兒自己變彩泥,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活動中,幼兒玩彩泥時,比較專注,捏出了各種各樣的造型。通過這次活動,幼兒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獲得了發展?;顒咏Y束時,幼兒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您好,教學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態和行為。
2.探討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2.學生的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從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中推斷其社會行為。
2.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觀察和推理。
教學方法:
1.講授和討論。
2.觀察和實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不同種類的恐龍,讓學生了解恐龍的多樣性,并激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
2.引導學生探討恐龍是如何生活的,詢問學生對恐龍的了解和想法。
二、講授和討論
1.講解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如恐龍的群居和群體行為、領地爭奪、交配和繁殖等。
2.通過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讓學生了解如何推斷恐龍的社會行為。
3.討論恐龍的社會行為對它們的生存和演化的影響。
三、觀察和實驗
1.給學生提供恐龍化石、骨骼和其他證據,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不同種類的恐龍,了解它們的外貌和生態特征。
2.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觀察恐龍模型的交互行為和群體行為,從而了解恐龍的社會行為。
四、總結和評價
1.總結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和發現。
2.評價學生對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教學資源:
1.恐龍化石和骨骼模型。
2.視頻和圖片素材。
3.實驗工具和材料。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