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認識前后教案 幼兒園中班認識菱形教案反思

admin時間:2024-01-13 15:43:4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中班蒙氏數學分類排列教案怎么寫

教學主題:中班蒙氏數學分類排列

一、明確結論

本節課將通過蒙氏教具,幫助幼兒掌握分類排列的能力。在數學分類排列中,將同類事物分類,按照一定規律排列,既考慮了分類能力,又能鍛煉幼兒思維能力,因此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概念之一。

二、解釋原因

1.蒙氏教具能夠幫助幼兒直觀的感受分類排列。

2.分類排列能夠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綜合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于大小、顏色、物品、場景等多個方面,培養了幼兒對于分類排列的關注和認識。

三、內容延伸

1.基于分類排列能力,可以引導幼兒對事物進行歸納總結,讓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事物本質;

2.可以引導幼兒將事物從多個維度進行分類排列,從而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和批判性;

3.通過掌握分類排列的方法,能夠讓幼兒更好地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四、具體步驟

1.讓幼兒根據不同顏色的木塊進行分類,做出相應顏色的生活物品;

2.讓幼兒根據大小不同的木塊進行分類,做出大小不同的物品;

3.讓幼兒根據不同類別的動物進行分類,學會體會動物之間的特點;

4.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玩具進行分類,從而刺激幼兒的興趣。

五、教學目標

1.能夠掌握分類排列的基本能力;

2.了解分類排列的重要性;

3.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分類排列的能力。

幼兒園中班認識菱形教案反思

1.學生對菱形的認識還有待提高。2.因為在幼兒園中班階段,孩子們的審美意識和空間感知能力還未完全成熟,需要進行更具體、生動、深入淺出的教學。3.為了更好的幫助幼兒認識和理解菱形的形狀,可以針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特點,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如使用圖形模型逐步展示、讓學生上臺在大屏幕上練習畫菱形等。同時,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和關注,使得學習教育能夠順利展開。

中班認識車的結構教案

1.知道常見汽車的名稱、外形特征和用途。

2.認識轎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引發幼兒對汽車奧秘的探究興趣。

3.感受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中班認識杜鵑花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樂于與同伴交流自己對杜鵑花的認識和看法,能認真聽同伴講述。

2.對杜鵑花進行有序的觀察和描述,嘗試運用形容詞稱贊。

3.在集體中講述時,清楚連貫,聲音洪亮,態度大方。

活動準備

杜鵑花圖片若干;教師講述順序示意圖。

活動過程

1.觀察紅色的杜鵑花,感知理解,講述對象。(1)請幼兒觀察紅色的杜鵑花,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樣子?什么顏色的?可以用什么好聽的話來說說他。二(2)啟發聯想:杜鵑花像什么?(3)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幫助幼兒了解杜鵑花的另一個名字,映山紅

數量比較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用目測方法正確判斷7以內的數量。

2、教幼兒認識7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間的數差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數字卡1——7數量為3——7的圓點卡片

學具:添畫圓點和數字作業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認讀數字1——7.

2、看數字快速做動作。(教師分別出示數字1——7,請幼兒快速認讀數字并做出相應數量的動作。)

二、集體活動

1、目測數群

(出示數量為3——7的圓點卡片)

小朋友,看,黑板上有什么?每張圓點卡的數量一樣多嗎?(不一樣)各有多少呢?(請幼兒分集體活動個別的形式分別目測各張圓點卡的數量。)

2、按序排列點卡并匹配數字

每一張圓點卡的數量都一樣,請一個小朋友按從多到少的順序來給這些圓點卡排隊。

想一想哪張排在最前面,接下來排哪一張呢?

請一幼兒操作。要求其他小朋友認真看。

圓點卡已經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隊了,現在要請一個小朋友來給每張圓點卡配上相應的數字。

集體驗證操作結果“3、4、5、6、7,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的隊。”

3、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相鄰兩數間的關系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排列好的數字,3的后面是數字幾?(4)

4比3怎樣?(4比3多1。)那3比4呢?(3比4少1.)

按這樣的方法帶領幼兒比較7以內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教師小結:如果數字是按順數依次排列的話,那排在它后面的一個數都要比前面一個數多1,排在它前面的數都要比它少1

二、幼兒操作

1、教師演示并講解作業要求

請小朋友看黑板上這些圓點的排序,在兩排圓點中間有一個空白的,你覺得空白的地方應該畫上幾個圓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些數字呢?空白的地方又應該寫上數字幾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這樣的作業卡,請你們看清楚你的作業卡上都有數量是多少的圓點或是都有哪些數字,它們是怎樣排的,在空白的地方應該畫上幾個圓點或寫上數字幾?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

4、評價幼兒作業情況。

5、組織幼兒收拾玩用具。

中班節氣立冬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讓孩子們了解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機器立冬,讓孩子們了解立冬,他的特點特征以及它的具體日期,包括李宗杰起整個生活有什么變化,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寫課程分析老師,可以把立冬這個節氣的具體日期和相關方面的內容寫到黑板上,給孩子們講解,孩子們考最后用自己的方式來描寫整個立冬接起的方法特征,步驟包括它呈現的特色,老師,可以把寫的比較好的孩子挑出來進行表

小班數學識別重復性模式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區別“1”和“許多”,并會用“1”和“許多”表述。

2.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鴨媽媽頭飾;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籃子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引入,發現“1”和許多;

1.出示一只鴨媽媽的頭飾,師:今天我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們到小熊家做客,你們看,有幾只鴨媽媽,幾只小鴨子?引出一只鴨媽媽,許多只小鴨子。

2.教師帶小鴨子到小熊家,邊走邊念兒歌:一只鴨媽媽,許多小鴨子,搖搖擺擺去哪里?一只鴨媽媽,許多小鴨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著準備送大禮。

3.師:小熊家到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參觀小熊家吧。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家里的擺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個大蛋糕,許多小蛋糕。一個紅色杯子,許多個綠色杯子?

二、創設情境“小鴨子們送禮物”知道一個一個實物組成許多實物。

1.師:小鴨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沒有帶禮物呢?幼:有,帶了香蕉。師:鴨媽媽也帶了一個香蕉要送給小熊,那你準備幾香蕉要送給小熊呢?幼:我準備一香蕉要送給小熊。

2.師: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把準備好的香蕉送給小熊吧。請幼兒動手送香蕉,并幼兒嘗試說:我送一個香蕉給小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小鴨子每人只送一個香蕉給小熊,但是一個一個香蕉合在一起就變成許多個香蕉。小熊收到許多香蕉真是太感謝小鴨子了。

三、游戲“小熊送禮物”知道許多實物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實物。

1.師:小熊也準備了禮物要送給小鴨子們,你們看。(出示棒棒糖)師:這里有幾根棒棒糖?。坑祝涸S多棒棒糖。師:小熊為什么要準備許多根棒棒糖?幼:因為要分給每一只小鴨子。

2.師:小熊要把許多根棒棒糖送給小鴨子,每只小鴨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請幼兒拿棒棒糖并嘗試說: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師小結:小熊把許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給了小鴨子,每只小鴨們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動結束:

時候不早了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回家去了。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后還要善于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對教材的反思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于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游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游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