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00:04:2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構成要素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
1.教學任務
2.教學對象
3.教學目標
4.教學策略
5.教學過程
6.教學評價
這六個基本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教學設計的總體框架。除此之外,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指揮者,也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2012年新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一共有多少》教案教學設計第三單元加與減(一)一、教學內容:1、加減法的意義。
2、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4、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二、教學目標:1、經歷自主探索算法并與同伴合作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2、在具體情境中,通過操作活動,初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10以內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3、能正確計算得數是10以內數的加與減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并能解決生活中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三、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2、能正確理解加與減的意義,并能運用加與減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四、基本訓練內容: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與減的意義。2、通過操作、畫示意圖、演示等多種方式,探索和交流算法。3、注重數的認識和運算意義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數的認識。五、教學具準備:教具:課件,實物投影儀,計數器等學具:各種圖形,棋子等。課題:一共有多少(共2課時,第1課時)教學目的:1.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2.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學好高中數學學習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數學課即將開始與初中知識有聯系,但比初中數學知識系統。高中數學中我們將學習函數,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點,它在高中數學中是起著提綱的作用,它融匯在整個高中數學知識中,其中有數學中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點,近年來,高考壓軸題都以函數題為考察方法的。高考題中與函數思想方法有關的習題占整個試題的60%以上。下面我把在一位高考狀元李曉鵬的新浪博客里所總結到的關于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幫助:
方法/步驟首先、準備好筆記本和草稿本,筆記本不是讓你記公式記概念,那些東西書上都有,沒必要再謄一遍到筆記本上,筆記本上主要記老師給的例題。畢竟老師是很有經驗的,他們給的例題一定是很有代表性的,必要的時候可以背一背例題的解題方法,理解思路。草稿本就是有些不是很重要的題,老師讓舉一反三這類的東西,就沒必要寫在筆記上,但是一定要跟著算,在紙上寫兩筆算一下絕對比你光看光想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上課一定集中注意力,要和老師有一定的互動,時間長了,上課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老師都是在看著你講課,你不點頭表示明白了她就不往下講。。畢竟一節課四十分鐘,一個老師一節課平均分給每個學生也就不到一分鐘,所以自私點說,就是要給自己爭取時間。課下有問題就問,最好不要問同學,尤其是以為腦子很聰明所以數學學的好的同學,這種人千萬別問,倒不是說人家不愿意給你講,而是現在畢竟是應試教育,那些聰明的同學上課不一定聽講有多認真,有些人做題就是根據自己的思路走,那些解題方法可能適合于他們并不適合你,所以問題一定找老師,老師會給你一套最適合應試的解題方法。
最后、就是有些數學公式什么的,公式背不下來就甭做題。。這是真的。。但是真沒必要像背古文那樣背,沒意義,背下來也不知道怎么用。如果上課老師帶著推導公式一定要在草稿紙上劃拉一遍,不用說你自己會推,主要就是了解一下,就當是增加以下數感,這種東西做多了有好處的。另外最重要的是,老師留的作業一定認真完成,如果你上課聽講了,作業不可能不會寫。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就是在鞏固你今天學的東西,也就是再幫你背公式,并且了解用法。還有就是,復習是絕對必要的。如果不復習,上課聽得再認真也沒用,寫作業是一方面,這是當天晚上的事,第二天上課前兩分鐘把前一天的筆記上的例題拿出來掃一遍,大概就能記起來了,再結合第二天學的東西,沒太大問題了~公式也理解了,也差不多背下來了。如果還不放心,就拿張紙把公式寫下來,每次大考前看一遍,默一默也就沒太大問題了。
活動目標:
1.能區別“1”和“許多”,并會用“1”和“許多”表述。
2.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鴨媽媽頭飾;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籃子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引入,發現“1”和許多;
1.出示一只鴨媽媽的頭飾,師:今天我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們到小熊家做客,你們看,有幾只鴨媽媽,幾只小鴨子?引出一只鴨媽媽,許多只小鴨子。
2.教師帶小鴨子到小熊家,邊走邊念兒歌:一只鴨媽媽,許多小鴨子,搖搖擺擺去哪里?一只鴨媽媽,許多小鴨子,要去小熊的家里。小熊小熊忙不停,忙著準備送大禮。
3.師:小熊家到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參觀小熊家吧。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家里的擺的食物。例如:家里有一個大蛋糕,許多小蛋糕。一個紅色杯子,許多個綠色杯子?
二、創設情境“小鴨子們送禮物”知道一個一個實物組成許多實物。
1.師:小鴨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沒有帶禮物呢?幼:有,帶了香蕉。師:鴨媽媽也帶了一個香蕉要送給小熊,那你準備幾香蕉要送給小熊呢?幼:我準備一香蕉要送給小熊。
2.師: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把準備好的香蕉送給小熊吧。請幼兒動手送香蕉,并幼兒嘗試說:我送一個香蕉給小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小鴨子每人只送一個香蕉給小熊,但是一個一個香蕉合在一起就變成許多個香蕉。小熊收到許多香蕉真是太感謝小鴨子了。
三、游戲“小熊送禮物”知道許多實物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實物。
1.師:小熊也準備了禮物要送給小鴨子們,你們看。(出示棒棒糖)師:這里有幾根棒棒糖???幼:許多棒棒糖。師:小熊為什么要準備許多根棒棒糖?幼:因為要分給每一只小鴨子。
2.師:小熊要把許多根棒棒糖送給小鴨子,每只小鴨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請幼兒拿棒棒糖并嘗試說: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師小結:小熊把許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給了小鴨子,每只小鴨們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動結束:
時候不早了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回家去了。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后還要善于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采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對教材的反思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于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游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游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