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05:03:2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活動目標:
1、探索蛋寶寶摔不破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熟蛋若干(并畫出五官)、米、沙、海綿、棉花、泡沫套、鉛絲、報紙、布頭、袋子、橡皮泥、實物記錄表1個、母雞頭飾1個、情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去雞媽媽家做客,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引導語:我是雞媽媽,我生了好多的蛋,太高興了,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去我家做客。
2、幼兒隨雞媽媽,到家里。途中幼兒需經過一個門檻,師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從門檻的高處往低處跳。
二、引發思考并嘗試保護蛋寶寶的辦法
1、以游戲口吻:“我的蛋寶寶真淘氣,也想從高的地方跳下去,可是我又害怕我的小寶貝會受傷,怎么辦呢?”“小朋友你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我的蛋寶寶跳下去,且不會受到傷害呢?”師啟發幼兒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
2、自由探索:在不讓蛋寶寶受到傷害的情況下,讓蛋寶寶從高處跳下去。
(1)第一次探索:激發幼兒小心翼翼地保護蛋寶寶,探索各種能讓蛋寶寶跳下去又不會摔破的方法。
引導語:“請材料王國的朋友們來幫助蛋寶寶,讓蛋寶寶也能跳起來?!苯榻B材料名稱:米、沙、海綿、棉花、泡沫套、鉛絲、報紙、布頭、袋子、橡皮泥。
交待規則:①拿材料時要聲音輕,動作輕;②注意安全,不將沙子弄到衣服上及眼睛里。③聽到老師拍手的聲音,就要趕快做回來。
(2)幼兒操作,師觀察并及時鼓勵。在觀察中,重點讓幼兒用各種輔助材料讓蛋寶寶跳下去且不會受傷。鼓勵能力差的幼兒多試、多想、多觀察,用多種方法去嘗試,幫助其樹立信心,體驗成功樂趣。
(3)集體分享第一次探索的經驗。
請幼兒講述并演示剛才自己嘗試的'幾種能使蛋寶寶跳起來且不會受傷的方法,并針對剛才發生的蛋寶寶不小心摔破了,以及同樣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方法讓蛋寶寶更安全,讓雞媽媽更放心等問題,激發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
(4)幼兒第二次探索:什么樣的方法更安全?
幼兒再次利用各種材料,深入探索。師重點引導幼兒用增加材料的量或結合2-3種材料為蛋寶寶提供更安全的跳的條件。
(5)集體分享第二次探索的經驗。
師出示實物記錄表,請個別幼兒講述和演示自己想到的辦法,并做記錄。
共同討論、對比哪種方法讓蛋寶寶跳得更安全、更開心。
三、以“蛋寶寶送禮物”分小禮物,活動自然結束。
四、延伸活動:
拓展思維: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蛋寶寶的好朋友能幫蛋寶寶跳起來,讓我們再去找找看吧。
活動目標:1、探索蛋寶寶摔不破的方法,體驗探索帶來的樂趣。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顒訙蕚洌菏斓叭舾刹嫵鑫骞?、米、沙、海綿、棉花、...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壘高、搭橋、圍合、延長、等技能進行紙杯搭建。
2.愿意與同伴合作進行搭建游戲。
活動準備:紙杯、硬紙板、奶粉桶、飲料瓶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自由搭建,口向上還是向下,幼兒隨意擺放。
2.在幼兒已有一定經驗后,教師提出搭建主題,增強其目的性。(你們想給小熊寶寶蓋一座什么樣的城堡呢?),幼兒進行操作。
3.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
4.音樂響起,幼兒將紙杯歸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詩歌,分析重點語句,準確理解詩的內容。
2、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握“魚化石”意象的深刻寓義,從而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
方法與過程
1、通過朗讀了解詩的情感。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理解詩的內容,并把握詩歌的意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艾青用樸素的語言,表達豐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分析重點語句,準確理解詩的內容。
2、理解并把握“魚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寫詩時的寫作背景,正確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詩人艾青在《失去的歲月》里有這樣的詩句:時間是流動的液體——用篩子、用網,都打撈不起;時間不可能變成固體,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幾萬年也能在巖層里找見你。他凝望著一片帶有時間印記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魚骨,“那上邊不是一條魚,而是六七條,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動的”。就是這片魚化石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唱出了生命的贊歌。
二、朗讀指導與整體感知
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詩歌,概括詩中每一章節的內容。
2、能大體梳理詩人情感變化過程嗎?
3、能畫出詩的節奏,用正確的語氣、語調讀出來嗎?
三、品讀段落,正確理解詩意。合作討論(1-5)段;
1.你能找出“魚”與“魚化石”究竟有哪些異同嗎?
2.魚改變的原因是什么?你認為作者的猜測有依據嗎?
3.你能用重音讀出這兩者的不同嗎?(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強修飾語、富有情感色彩的詞語)
4、你們能想象一下災難降臨的一剎那間魚當時的內心感受嗎?寫出來。學生小組討論,(痛苦、掙扎„„)并用語言表達。
教師范例:當無邊的災難降臨的時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覺到好像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孤獨、寂寞、失落、無助將我壓的喘不過氣來。..我好想逃,逃到另一個世界去,可是我無力掙扎。
在漫漫而悠長歲月中,我嘗試了所有努力:恨過,哭過,笑過,沮喪過,悲傷過,痛苦過,付出過,到最后還是被拋棄、被埋沒。孤獨與寂寞折磨著,傷心與難過比任何時候都多!我所剩的只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模糊不清的回憶……
四、細讀詩歌,體悟詩理
1、“魚化石”為什么能觸發詩人的創作靈感?
教師出示鏈接材料:艾青,原名蔣海澄,1941年從事文學創作出版的詩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等。在青年中產生極大的號召力,被譽為“火把詩人”。
(自由的創作期——活著的魚)1957年,詩人被無端地打成“右派”,從此便被無情地埋沒二十年,不僅不能發表作品,甚至連一個正常人的生存權利都被剝奪了,詩人從社會上消逝了。
(摧殘與沉寂期——遭受天災)直到1976年復出后,重又執筆,寫下《歸來的歌》、《光的贊歌》等出現了創作的另一個,震驚詩壇,享有廣泛的聲譽。(復活與期——把能力發揮干凈)相同的經歷,不同的表現形式,艾青想表達的,用他自己的話:“沒有創作的自由就沒有藝術的生命”。詩人復出之后,不能不對這漫長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他以隱喻的方式寫出了自己以及同時代知識分子
2、你認為,詩里的魚是誰?天災指什么?
學生回答:魚就是詩人的化身,天災指的是作者的經歷。正是基于這種深入的思考,詩人在魚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詩的意象和詩人的思緒相撞擊,產生了創作的靈感。作家丁玲在看了這首詩后,她說:“這是寫艾青自己嘛!”
五、反思自我,暢談啟示
1、我們了解魚的經歷變化,作者從中得出怎樣的啟示,悟出怎樣的道理呢?生命離不開運動:這里的運動指自由,沒有自由等同于死亡。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在死亡沒有來臨之前,把能力發揮干凈:說明要敢于斗爭,要敢于抗爭,哪怕是死亡。
2、追問:哪個詞語能表現作者的心理感受?凝視:表明作者是經過沉思,想了很久得到的。這顯然是作者對過去的反思。
3、追問:可作者卻說:傻瓜也得到教訓,傻瓜該如何理解?傻瓜:頭腦有病的人、頭腦簡單,說明這個教訓是顯而易見的、不用思考的。也說明這是一個時代的、人人都明白的、大家共同遭遇的命運。
4、這首詩在選人課本后,最后兩個分句有改動,比較一下哪個詩句更好?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當死亡沒有來臨,把能量發揮干凈。活著就要斗爭,在斗爭中前進,即使死亡,能量也要發揮干凈。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詩人直率地提醒人們要接受教訓,這是許多人以生命作代價換來的教訓。同時也是一種戰士的情懷,只有敢于抗爭,才不會從蹈歷史覆轍,因而具有強烈的警策作用。聯系前面對于魚化石的刻畫和描寫,就可以感到詩人的提醒更強有力了。
再次深情地朗讀讀課文,讀出詩人的斗爭精神與犧牲精神。
六、借事理,總結全文
這首詩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正是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感嘆。正像詩人自己所說:“這些年變成化石的人太多了。”這就清楚地說明,詩人在寫這首詩時,就不是只想著個人的哀怨、個人的命運,而是想著許許多多人的。因而,這首詩的含意就具有了很強的典型意義和概括力,同時,也就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作業布置:
1、讀完詩歌你的啟示是什么?用詩的語言表達。
2、隨筆:發揮想象力,把《魚化石》擴寫成記敘文《魚的故事》,擴展詩的容量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