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06:53:3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想必大家都聽過點石成金的故事吧,古人也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放眼現在的教育亂像,誰還要漁了,都是奔著魚????????來的。過高期望值,導致教育已經極端功利化,市場化,工廠化。教師,家長,學生,都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整個教育焦慮不安。匆忙之中,人們早已經忘記了教育二字的內涵和初衷。過程不重要,結果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小孩子從上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背負著厚重的希望,被卷入浩浩蕩蕩的混流之中:上好小學——考高分——上重點中學——考高分——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掙高工資——過好日子。乍一看,這條漫漫人生路好像沒有什么問題。而且已經有很多成功的人就是這么走的。而實際上,教育的初衷就是讓人學會幸福的生活,實現自我價值。然而如今的社會,幸福成了逆命題,大家都認為上了好大學,找著好工作,賺了大錢才叫幸福。否則都不是幸福。所以所有的家長都是奔著最終結果二來的,教育也就被逼上絕路了。以上只是個人的粗淺人生,不妥之處,還望海涵。[微笑][微笑][微笑]
一個跟著一個走?;顒幽繕耍?/p>
1.在游戲中了解一個跟著一個走的好處及方法。
2.在一個跟著一個走的時候不掉隊、不推擠。
3.能積極參與游戲,體驗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顒訙蕚洌?.用小椅子拼成寬度為25厘米的獨木橋兩座。2.大型積木門洞6個。3.毛絨玩具和幼兒人數相等,大筐子一個。
4.情景表演:過獨木橋(其中一個小朋友在推擠,一個小朋友掉隊。)小動物模仿操主要目的:了解動物的叫生和生活習性。指導要點:鼓勵寶寶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出不同的動物的特征。注意:動作不必拘泥一種,重在培養寶寶的豐富想象力和大膽用肢體表現能力。隊列訓練活動目標1、嘗試模仿小學生的隊列與身體素質練習,有合作、競爭和守紀律的意識。2、積極參與練習活動,磨練自身不畏困難、堅持到底的意志。
1、德育目標:教育同伴之間不能爭吵、打鬧,要懂得相互謙讓。
2、知識目標:培養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引導幼兒說故事內容,大膽地學說對話,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詞:獨木橋。
3、能力目標:激發幼兒表演故事的興趣,大膽地學說對話,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老師評職稱到底有多難?沒有參加過老師職稱晉級的人是根本無法想象這樣的問題,那么老師評職稱到底難還是不難呢?老師自從踏入教育工作崗位那一天,就應該了解到了這些問題,并且必須了解老師評職稱需要的一系列條件,因為老師的職稱晉級,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工資收入,甚至影響自己工作的一輩子。
老師們都知道,參加工作以后必須晉級職稱,中小學老師職稱有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高級職稱有副高職和正高職。老師晉級職稱,除了學歷達標以外,還有其他一系列的條件,比如擔任班主任的年限,在正規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縣市級以上的優秀課證,年末評比中需要評優,等一系列條件就夠老師們忙乎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難度大老師們都知道。
我們參評初級職稱幾乎是自然晉級,中級職稱是“說課”的方式,高級職稱當時是答辯的方式。
下面以我們學校為例,說一說參評高級職稱到底難不難?一年,我們學校有7個老師同時具備參評高級教師職稱的資格,因為根據參評老師的人數有比例限制,所以參評高級教師職稱需由學校全體老師評分排名次,最后學校領導班子確定參評老師的排號順序,排號在前面的參評老師希望就會大一些,排號在后面的老師基本沒希望,于是有兩位老師認為自己一定不會排號到前面,就說我們不給你們當配角去了,最后有5位老師參加高級職稱評聘。
準備答辯材料。答辯材料包括學科知識,教育理論,教育教學經驗,教學大綱,論文答辯,多媒體材料等等的一系列知識,準備材料時,參評老師必須從各個方面都要做到充分的準備,我們的心里壓力和負擔的確很大,白天晚上都在琢磨這些材料,恐怕哪一方面知識漏掉,漏掉一個知識點,恐怕答辯就不能過關。
參加答辯。因為我們是鄉村學校的老師,距答辯地點距離我們有150多公里,第一天必須到答辯的城市去辦理住宿,在住宿的小旅館里,晚上我們模擬答辯現場相互出題考核對方進行演練,要把自己準備的一些答辯材料,從頭至尾再思考一遍,以備第二天答辯的時候有一個理想的結果。
答辯現場。第二天,我們提前兩個多小時到答辯地點等待答辯,當時參加高級職稱答辯的老師有很多人,都坐在侯答大廳凳子上,等待喊到自己的名字,由于我們很是心里著急和忐忑,不時的需要上廁所,生怕自己答辯時心里著急出現意外!那種等待的情形實在無法形容,相當于等待上“刑場”!終于喊道我了,敲門進入答辯室,前面座位有三個考核老師給我提問題。一般情況下共3—5道題,第一道題是抽簽,第二道題和第三道題評委老師問你答,如果前三道題答的都比較順利,說明評委老師沒有難為你,就基本過關了。如果前三道題答得不順利不理想,還有第四道和第五道題,評委老師還要問,基本沒希望了。
等待消息。一個月左右在網上公布答辯結果,還好我們去的5位老師有3位已經過關,過關的高興,沒過關的兩位,相當長時間精神不振,沒辦法準備答辯材料第二年再戰。
繼續參評。第二年我們學校又有2位老師達到了參評條件,和第一年沒有評上職稱的兩位老師以及第一年沒有報名的兩位老師同時參加了高級職稱評聘報名,結果第一年沒報名兩位老師中一位,答辯時跟評委老師就一個問題觀點不同,發生了爭辯,因而這一年沒有評上高級職稱。這位老師后來又參加了兩年的高級職稱評聘,終于心滿意足,評上了高級職稱。
評審方式改變。又過幾年,評審方式改變為先考試再答辯,凡是符合參評高級職稱條件的老師必通過第一關考試,考試合格后再答辯。我們學校有兩位接近五十歲的老師趕上了“倒霉點”、由于年歲已大,考試成績總是不夠理想,他們都分別經歷了三年考試沒過關,連“答辯”機會都沒有,最后只能遺憾地與中小學高級職稱無緣。
中小學老師的職稱是老師一生要爭取問題,希望老師們都能夠評上自己理想的職稱。職稱是否應該改變評審制度,增加職稱比例,或者自然晉級,或者縮小職稱工資差距,應該是一個問題。(個人觀點)。
俞敏洪直播中說:“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不斷地重復,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后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p>
這番言論里所說的現象確實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特別普遍。不只是中小學老師,大學老師里不斷更新學習的也是一少部分人。這符合“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在教育行業里,20%的人會學習更新知識,80%的人不會。有人的地方就存在二八定律!
為什么大部分老師除了教科書,其它書籍閱讀甚少呢?
1.中國教育市場很龐大,屬于長青行業。校外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多不勝數,所以對老師的需求量大,大的需求量導致老師的素質參差不齊。
2.至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仍是少數,中國大陸本科生占全國總人數的4.3%,一半都不到。本科生里從事教育行業的也只是一部分人,所以綜合素質強的老師很少。
3.中國人每年平均閱讀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名倒數!據統計中國人均閱讀量4.35本;日本40本、韓國11本、法國20本、以色列60本、美國50本。并不只有老師閱讀量少。大部分人仍處在求生存的階段,閱讀意識幾乎沒有,看看你身邊有多少成人有閱讀習慣就知道了。
4.老師的本質就是一個職業,是及其繁雜的一個職業,地地道道的服務行業。并不只是把書教好就行,學生累了不想學了、考差了打擊自信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了…家長不知道怎么教育甚至沒時間管,這只是光上課就行了那么簡單嗎?工作量很大。
5.老師只是一個人身上的一種身份。當離開學校下班回到家,她可能有自己的兒女要教,可能有家庭要顧,下班看書學習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老師本身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在嘈雜的生活中開辟出一片靜土。現實是很多人并沒有長期的自律能力,所以怎么長期閱讀。
俞敏洪老師的言論“所見即世界”,站在他的角度,闡述了他眼中的世界,很片面。不能說明所有的中小學教師都不閱讀,有的是不斷學習更新新知識的老師,只是人數少而已。中小學教師一年閱讀不了幾本書,既有現實的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對自我要求的自律因素。
人是環境的產物!中國人整體的文化程度提高了,自然而然各行各業的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人會增多。所以做好自己便是本分,不拖國人閱讀量評比的后腿,自己先閱讀起來吧。
先說結論:中小學生要真正減負,就是藍領工資要提高,與白領工資差不多,甚至略高。
工作有很多選擇,待遇也不錯,大家才不會去擠高考獨木橋。真正有學習興趣的去上大學,愛動手喜歡實干的去盡早就業,也就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德國一臺空調的安裝費用是1300多歐元,差不多15000人民幣,還要排隊,空調才值4、5千人民幣,我國空調免費安裝,可見人力不值錢。為什么歐美小孩學習沒有像我國小孩這么辛苦?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就業的道路千萬條,工資差別也不大。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只有在學校才能學習。毛主席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