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14 11:04:2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我特意查了一下,發現1988年之前,高考作文還沒有明確出現詩歌除外的要求。
這是那時候,高考以詩歌體裁寫的滿分作文,大家感受一下:
emmmm....我能說什么呢,不過是記敘性的偽詩歌罷了,然而它是滿分作文?。?!
1988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目是《習慣》,那一年卷中明確規定“詩歌除外”,那么,高考作文為什么要“詩歌除外”呢,大概有一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它的字數,如果字數這一項硬性要求沒有變的話,把詩歌寫成800字那個真的是又臭又長了,而且同樣是800字,議論文記敘文哪個不比詩歌好寫。
其次是考試時間,如果對詩歌體裁網開一面,允許字數比其他文體少的話,那么在考試的時間安排上肯定會出現學生扎推寫詩歌,把時間空出來給前面的情況。
還有就是評判標準,梁啟超曾經評價《錦瑟》說“義山的《錦瑟》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痹姼枳鳛檎Z言中最為凝練、多變的明珠,其內涵豐富,情感往往復雜,要想讀懂一首詩要花一定的時間。而且不同的人對于一首詩的解讀也不盡相同,作為高考作文來說不便于評分的體裁都不是好體裁。
講完詩歌,我還想給大家看看一些有趣的作文題。比如:
1985年: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反映情況、申訴理由、呼吁盡快解決(化工廠排放廢水、有害氣體、污染)文題《給〈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
1991年: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寫一篇發言稿參加辯論。
1995年:任選寓言詩中的兩種鳥,展開想像,以《××與××的對話》為題(例如《麻雀與燕子的對話》、《黃鸝與鸚鵡的對話》等),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對話片斷(20分)要求:1.對話與《鳥的評說》內容有關,并據此展開想像2.用對話方式寫,不要用概述和轉述方式寫,不要寫成獨白。
可以看到這些作文題在形式上豐富多彩,寫信、辯論稿、對話等形式給予了考生更多的創造空間。相較于今天議論文記敘文一統天下的局面,我還是更為欣賞早些年的做法。雖然這又要扯到制度上,面對近千萬的考生,評分標準相對清晰、閱卷速度相對更快的議論文確實更符合時代潮流,但是從小便遠離詩歌、散文、劇本等其他文學形式的中國學生,要想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也多了一重困難。
我的希望,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們能不用為了高考而遠離更為豐富的文學世界。畢竟,我不是很喜歡
論點——分論點+論據(愛迪生居里夫人)——分論點+論據(韓信毛爺爺)——總結
這樣的作文。
我自己考的是高中的語文教師資格證??剂巳?,綜合素質就是考的一些天文地理的知識,最后面有一個寫作題,這個寫作題呢基本就都是議論文了,所以議論文還是要去練習一下的。
然后呢教育知識與能力就是考教育還有心理知識。語文學科里面是沒有議論文的,有的是教案寫作,這個是重點,可以著重去研究一下。
作文教學難,難在哪里?
作為語文教師,難在作文講評;作為學生,則難在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寫出一篇“好作文”。
語文教師把全班的作文批改完之后,都會進行作文講評,而作文講評通常的做法是,教師首先將選出的“好作文”在課堂上念一遍,并“贊美”一番,大抵是中心突出,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結構緊湊,詳略得當,說理透徹,鞭辟入里,云云。
而學生聽起來云里霧里,教師講評所用到的那些語文“術語”,學生并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義。
而語文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要么改得“一片紅”,將學生的作文改成了教師的作文;要么粗略地看一遍,再寫上幾句“冠冕堂皇”的尾批;更有甚者,“文不加點”,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分數。
如此一來,寫出“好作文”的學生,并沒有真正明白自己的作文到底好在哪里,而更多沒有寫出“好作文”的學生,也不明白自己的作文到底哪里不好,該怎么修改。在這種情況下,作文本一發,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只是看看分數,然后塞進抽屜里完事。
可以這樣說,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學校,很多語文教師,要求學生每周一篇作文,學生在作文上付出的時間,精力并不少,但是,學生雖然寫了很多作文,但是,對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只是聽了不少“別人的”“好作文”,卻并不知道那些“好作文”到底是怎么寫出來的;他們只知道自己的作文寫得不好,真的比不上老師講評時念的那些作文,可是,到底要怎樣寫出“自己的”“好作文”,怎樣才能將自己“不好”的作文,“變”成一篇好一些的作文,又并不了然,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學生頭腦里并沒有關于“好作文”的明確概念。
久而久之,除了極少數學生勉強維持著寫作文的那點興趣,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基本上都是應付了事。
長此以往,作文便“淪為”學生的負擔——心理負擔,精神負擔。
筆者認為,從作文教學的角度說,問題的關鍵,仍然是作文批改,和作文講評。對于這兩個問題,筆者作過很多探索。
一,關于作文批改。
1,作文批改應當堅持“多就少改”的理念,這里的“就”,是“遷就”,只要學生作文中“過得去”的地方,盡量少改動,以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教師批改學生的作文,不能“求完美”,對于班級里2/3,甚至3/4的學生,“求完美”的作文理念,有害無益,對學生的作文改得越多,就越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2,注重眉批。在“多就少改”的基礎上,學生作文中“不好”的地方,選出比較突出的三四處(不能再多),加以修改,眉批時指出問題之所在,并提示學生,注意將修改前后的文字進行比較,使其理解“所以然”。
另外選出幾處相對好一些(好一點)的地方,適當地“夸獎”幾句。
3,尾批盡量不說“行話”,要說得通俗一些,讓學生能基本上看懂,比如,“語言很精彩”,或者“第某段材料選得不錯,可惜語言顯得有些干巴巴的,如果能用一些形容詞,描述出人物的神態,就好了”。
因為寫了幾處眉批,所以,尾批可以簡略一些,甚至可以說,“認真看眉批”。
二,關于作文講評。
筆者的作文講評,三十多年一直堅持對比較典型的講評“范文”(這里說的“范文”,不局限于“好作文”,只要典型即可)做“點評”,每次作文講評,至少“點評”兩篇。過去沒有電腦的時代,就是“刻鋼板”,油印,后來有了電腦,就更方便了。將頁面分為兩欄,原文設置得寬一些,點評欄設置得窄一些。
每次講評,選出五篇“范文”,其中點評兩篇,三篇不做點評。全部印出來,學生人手一份,事先發給學生,比如語文早讀的時候,或者語文晚自習的時候,讓學生先閱讀,對沒有做點評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者加以評價。在此基礎上,再講評。選出的所有“范文”,都不署學生姓名。
開始的時候,為了打消學生的顧慮,作文講評之前,對學生說,講評中選出來的“范文”,對文不對人,無論是好一些的作文,還是差一些的作文,都是為提高我們班的作文水平作貢獻!
這樣的講評方式,語文老師要多做好多工作,但是,學生特別愿意聽。
我個人覺得,這樣做作文講評,內容充實,落到實處,避免了老師一念而過,學生一聽而過的弊端。此外,每次作文,都會選六七個學生“面批”,并要讓他們修改,而作文的修改,只能在原文的基礎上修改,不能“重(chong,第三聲)寫”,并將修改過的作文,與原文對比,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慢慢地感悟到,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作文“好起來”。
所以,我對學生的作文口號是,“為寫出一篇像樣的作文而努力”!
只有學生明白了什么是“好作文”,他才能寫出一篇“好作文”來。
此外,我一般不要求學生“當堂”交作文,從布置作文題,到最后交作文的時間,為一個星期,在最后時間之前寫好作文的,可以提前“面批”。
有的語文老師不理解,也有很多學生不理解,他們說,“考試的時候,哪有這么多時間!”
我對他們說,“現在不是考試,是訓練,是要頭腦里多裝點東西,不然,每次作文都是急就章,作文水平是很難真正提高的?!?/p>
另外,作文批改也可以因人而異,作文水平高一些的學生,要求可以高一些,分數也可以緊一點,而作文水平低一些的學生,褒揚他們的進步,指出問題的時候,不要面面俱到,只須指出一兩處主要問題即可,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要求可以低一些,分數稍微寬一些。
三十余年堅持這樣做,的確很辛苦,但是,做得得心應手,看到學生慢慢地進步,再苦再累,也值得!
教學設計是小學教師資格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部分的模塊,除了會出一題40分大分值的教學設計題外,近年來,教學設計在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中也出現了出題的情況,2016年上半年的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就出現了教學設計類的材料分析題,因此未來的考試中有可能會加大針對這一模塊的考核。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即我們常說的科目二,教學設計題有6題,6個題分別類屬于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學科,但是不是每題必答,而是六選一,即在六個題中選擇一個作答即可。由于語文學科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也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針對無教學經驗的學員,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會重點講解語文的教學設計題。
教學設計題一般出現在最后一題的位置,題目的呈現方式是給一段材料,內容是課文的片段,后附三個小問。根據以往的出題規律,語文學科的課文材料有高低年級之分,低年級一般為識字類,高年級一般為閱讀類和作文類。
后附的問題有三問:第一問是文本特點類,即對文本的分析,包括文體、修辭手法、語言特色、文章結構、內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詩歌,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的修辭手法,用詞/語文(準確、優美、形象、生動、質樸、簡潔),通過(總分總/總分/時間順序)的結構/順序(記敘了/描寫了)(某個故事/某地方的優美景色)。第二問包括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針對文章內容、修辭或寫作方法、文章結構,教學難點針對中心思想或主旨、實踐應用,如教學目標一般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第三問包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有導入類、整個教學過程類、課堂練習類、作業類和評語類。
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憶異逢佳倍插
促深憶異逢
佳倍遙遍插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詩的寫作主題。
(2)如指導三年級小學生練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
解析:
(1)本篇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通過描寫詩人自己獨自漂泊異鄉生活孤苦,遇到佳節良辰,想到遠在家鄉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發作者思鄉懷親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認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茱、萸12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10個生字;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詩句與小組合作討論體會詩句抒發的思鄉懷親之情,能夠讀出詩句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提高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激發對于古詩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與親人的情感。
(3)導入:
采用提問導入法,激趣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學生回答:中秋節、春節、端午節......
教師提問:那大家知道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
教師:很好,有同學說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是一位唐代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的所見所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導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給學生提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我認為高中語文要教會學生以下知識和能力。
一、聽。聽課,聽力,傾聽。聽自然,聽社會,聽自己。
二、說。說話,對話,演講,溝通,口頭表達。
三、讀。朗讀,閱讀,讀課內課外,讀自然人生。
四、寫。積累,模仿,練習,寫作。寫作文,寫隨筆,寫見聞,寫感受,寫心得。記真事,抒真情。
五、思。思考,構思,情思,思想。思考自然,思考人生,思考自身。
六、美。學會審美,學會甄別,學會鑒賞,用美學滋養自己。善于分辨書本和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丑惡。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和心靈去創造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題主所說的語文作文,說白了就是考場作文,考場作文根據文體的不同,它們的結構也有所不同。
結構是思路的外現,思路決定著結構!接下來,穆老師將從記敘文、議論文和散文三大考場作文類型入手,給你做圖文并茂的講解??
一、記敘文
我們先來看一下記敘文寫作對于結構方面的要求,穆老師為大家整理如下:
一篇優秀的記敘文,往往是許多結構知識點的完美組合,穆老師經過查閱各種資料,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得出下圖:
記敘文常見的結構方式有如下幾種: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穆老師就以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為例,給大家做個簡略講解,如下圖:
二、議論文
首先,我們通過下面的一張PPT截圖,了解一下論述層次的考題形式及議論文的結構。
我們再來看一下,本論結構的具體內容,見下圖:
三、散文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散文的思路?為了讓大家很直觀的理解,穆老師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將知識點言簡意賅的濃縮在下圖中,希望大家認真查看哦。
我們要想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行文思路,有一個問題必須得先解決,那就是散文是如何寫出來的?(這里只討論一般情況下)見下圖:
穆老師建議大家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去找散文的思路:文章線索、結構層次和記敘順序。(前兩個是重點)如下圖:
人行有路,文亦有路,希望大家能夠潛心鉆研,深入文章內部,沿著文章的小徑,領略沿途的風景,發現作者曾經的美麗。
希望穆老師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歡迎關注“高分語文英語”,駐足這里就能學習和進步!
一、這是一個系統問題,限于篇幅,這里只概括說一說。二、作文一般應該按照兩條路線來教學:一)按照作文的類型來教寫作文。
筆者把作文分為七類:
1、寫事
2、寫人
3、寫景
4、寫物(說明文)
5、寫理(議論文)
6、寫圖(看圖作文)
7、寫想象
二)按照審題立意、結構思路、內容材料、語言文采等四個要素來教學
三、具體的教學方法:(在筆者的頭條號以后會有詳細說明,可以關注。)但是寫作文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寫什么;2、怎么寫(方法待續)
四、至于改作文,由于老師時間有限,批改大量作文只能快速地把每個同學的重要優點和缺點指出來寫明批注,部分細節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每次改作文,都要細改個別同學的作文,因為要拿來作為典范供全體同學學習和仿效的。如下面的作文,筆者是這里批改的:原稿:修改稿:如果覺得不錯,有請關注點贊轉發!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