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初中物理優秀教案應該怎么設計)

admin時間:2024-01-16 07:30:1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考大學物理嗎

要考。

《物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試內容包括物理學科與教學知識(物理專業知識、物理教學知識)、教學設計(分析物理教材、確定物理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設計物理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物理學習評價、物理教學評價)。

《綜合素質》(中學)考試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基本能力?!督逃R與能力》(中學)考試內容包括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課程、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德育、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什么是物理教學設計

物理教學設計是指一節物理課的講解過程中的教學重、難點和教學物理知識的流程,以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的設計。

特崗面試物理教案怎么寫

首先圍繞特崗面試的相關要求,寫明自己物理教案的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主要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一一列舉,其次詳細寫明自己的教授方法,最后不要忽略對板書設計內容和使用教具內容及課后作業等相關內容的描述

初中物理教師資格證報考條件

1.物理專業知識

(1)掌握與初中物理密切相關的大學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礎知識。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識和技能,能運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3)掌握物理學研究方法和實驗手段;了解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和最新發展動態。

2.物理教學知識

(1)理解初中物理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基本理念,熟悉《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學原則,認識物理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及其規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學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學活動包括的主要環節,具備物理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教學評價的相關知識。

初中物理《做功了嗎》教學設計,初中物理教案,滬科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機械功的概念;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知道功的單位及其物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列舉、解釋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去知道機械功的概念;

(2)通過物理現象,歸納簡單的規律,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創新思維。;

(2)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點:

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及功的計算。

教學難點:

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器材:

滑輪組、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討論1: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各有什么特點?(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了力,卻費距離;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卻省距離。)

討論2:在使用動滑輪提升重物時,當動滑輪的重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力忽略不計時,拉力F與物重有什么關系?拉力上升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高度n有什么關系?(拉力F與物重的關系為F=1/2G,拉力上升的距離S與重物上升高度n的關系為S=2h。)

歸納:以上兩種簡單的機械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省力的機械不省距離,省距離的機械不省力。

[新課教學]

算算想想:在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過程中,“拉力F與上升的距離S的乘積”與“物重G與物體上升高度h的乘積”有什么關系?

總結: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過程中,拉力F與上升的距離S相乘,正好等于物重G與物體上升高度h的乘積,即FS=Gh。實際上其他簡單機械也有這樣的規律。

指出:其實物理學家已經總結出了力和距離的乘積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就是機械功。

一、機械功的概念:

物理學中把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機械功(簡稱功)。

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思考討論:課本P196面圖10-24

圖a:人用力推車,車未動,在推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因而推力沒有做功。

圖b:汽車的牽引力使汽車移動一段距離,牽引力對汽車做了功。

圖c:吊車的作用力質量貨物移動一段距離,吊車對貨物做了功。

進一步說明:

1、人推車沒有推動,雖然施加有力的作用,但是沒有移動一段距離,這些力就沒有“成效”,即“勞而無功”。

2、一木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雖然移動一段距離,但是沒有施加有力的作用,即“不勞無功”。

3、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進了一段距離,分析雖然有力和有距離,但是距離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距離,物體在力的方向上沒有移動距離,這個力也沒有做功。

總結: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體上;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

強調:“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是指“缺一不可”,總結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1)S=0(勞而無功)

(2)F=0(不勞無功)

(3)F的方向和S垂直。

三、功的計算公式及單位:

問題:如圖,在力F的作用下使物體在水平方向移動s這個過程中,F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如何計算?

說明:力學中就是用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來計算功的大小,用字母F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因為功的英文單詞是work,我們取首寫字母W來表示功。

1、功的計算公式:

W=FS

2、功的單位及物理意義:

為了紀念英國物理學家焦耳,就專門用焦耳作為功的單位。

(1)國際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2)1J的物理意義:1J=1N·m,即:物體在1N的力的作用下,沿該力的方向通過1m的距離,該力所做的功就是1J。

感知1J的大?。杭窗褍蓚€雞蛋提高1m做的功約為1J。

學生練習:估計下例一些力做功的大?。?/p>

(1)將一袋10kg的大米從地面扛到肩上,做的功大約是多少?

分析:∵G=mg=10kg×10N/kg=100N

∴W=Gh=100N×1.5m=150J

(2)將兩個雞蛋舉高1m做功多少?

分析:W=FS=Gh=1N×1m=1J

(3)體重為600N的某學生從一樓到二樓,大約要做多少功?

分析:W=Gh=600N×3m=1800J

(4)將一瓶500mL的礦泉水從地上拿起并舉高,做的功大約是多少?

分析:∵m=ρv=1g/m3×500㎝3=500g=0.5kg

G=mg=0.5kg×10N/kg=5N

∴W=Gh=5N×2m=10J

鞏固練習:

1、如圖,把一個重100N的箱子勻速舉高1.5m,他對箱子做了多少功?再沿水平方向前進10m的過程中,他又對箱子做了多少功?

初中物理優秀教案應該怎么設計

應該以創新的覺度去制作,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么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么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怎樣寫好物理教學案例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