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06:52:1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般情況下,傳統教學的教案包涵的內容較為寬泛,這其中包括詳案和提綱式教案。一般年輕教師書寫詳案。但無論是哪種教案其核心內容必須包括: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難點的突破和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中又可包括復習前課內容,引出課題,講授新課。以及穿插在課時內容中的啟發,提問和可能遇到的問題。
最后是課時小結,突出重點內容,布置作業,及下一課時需預習的內容(或思考題)。
課后有必要還需寫出,本節課教學效果評估,及經驗,教訓和改進的方案。
初中歷史學科教學案設計評選活動總結
為發揮歷史“教學案”導學的作用,提高歷史教師備課的質量,調動歷史教師積極主動參與網絡教研活動,總結前一段“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明確下一步教研工作思路,按照教研工作計劃,進行優秀教學案設計評選活動。
一、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的提出原因
歷史學科以往教案設計重點是知識的梳理與教法的選取,缺少師生探究問題設計與學法的選取,也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案,教案的作用不大,有的老師書寫教案就是應付檢查。
近兩年多數學校使用學案的同時,教案還要寫,老師認為增加備課的負擔,有反感情緒。有的學校還是重視教案,對學案要求與重視程度不夠。
初中歷史學科每課內容多,課時又少,傳統的教案與單一的學案,都不能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如何提高備課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我縣歷史學科需要解決的教研課題。
二、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的理論依據
依據歷史課程倡導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新課程基本理念。
遵循“教”與“學”的客觀規律,以較少時間、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的有效教學理論。
借鑒杜郎口與楊思中學的外地成功經驗。
依據我們全體歷史教師的實踐經驗。
貫徹教育局與進修學校開展“網絡教研”、“教研為基層學校服務”的文件精神。
基于以上原因和理論依據,歷史學科確定:“以歷史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為核心,全體歷史教師參與,每人完成兩課的教學案設計,利用網絡教研的方式,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教研活動”。
三、教學案設計教研活動的階段性成果
在2009——2010學年度,全縣80%的歷史教師,每人完成了兩課教學案設計的任務,歷史中心教研組五位成員,還承擔了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專題知識的歸納,教學案與專題知識歸納等資料,都上傳到“群共享空間”,到現在已經上傳作品達140多個,實現了教學案設計等資源共享的目的。
為了總結前一段教研工作經驗,明確下一階段教研活動的思路,根據《教研工作計劃》,決定進行初中歷史學科優秀“教學案”設計評選比賽。
在10—19日教學案設計評選初賽活動中,全縣有22所學校27位教師參加此次評選比賽,參賽教師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按照通知文件要求,完成教學案設計與課件制作,及時上傳到群共享空間。于19日,由七位評委進行初選,有12位老師的作品進入了決賽。
今天參加決賽的十二位參賽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站在理論的高度,闡述了自己的教學案設計基本思路,還說出這樣設計的原因與理由,這是我們在研討課上所學習不到的。應該說今天的參賽作品,大多都是課堂教學真實的教學案例,他們的教學案設計:每個環節目的明確,設計符合歷史知識呈現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科學有效,值得借鑒與推廣。下面就結合參賽教師的作品,說明一下歷史學科教學案設計的特點,
(1)情景導入的設計:
目的:引起注意力,激發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
學生主體的現狀:每周兩課時,時間跨度大;前節課學習其他學科的內容,課間學生戶外活動,精力分散。
教師的導學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創設歷史思維情景,聯系舊知識、結合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制造懸念,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開啟學生的思維。
(2)學習目標的設計:
按照課標確定“三維目標”,結合校情、學情等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探究過程與方法,課程標準對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沒有具體內容,他們所選取的過程與方法,就是課堂教學實際運用的,而不是給別人檢查看的,這樣設計學習目標是有效的。體現學習目標科學性與適用性。
(3)自主學習的設計:
目的是讓學生感知歷史知識。
教師的導學是:在教學案設計時要求明確,如:預習指導、閱讀指導、設計檢測題、課上組織與引導學生全員、有序的參與。
學生主體參與是:課前主動預習、課上自主學習、獨立完成檢測習題、學生互相交流。通過自主學習過程的有效實施,實現學生感知歷史知識的目的。
(4)合作探究的設計:
目的是讓學生理解、體驗歷史知識的發生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師的導學是:有效整合教材資源,聯系已有知識設計問題情境,利用現代化技術等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圍繞重點內容與情感目標,有效地質疑思考問題,思考題設計不偏、不難,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組織與引導學生得法、有效參與。
學生主體參與是:積極思考問題、閱讀相關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互相協作,通過合作探究過程的學習,落實了學生理解、體驗歷史知識的發生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5)知識梳理的設計:
目的是歸納歷史知識結構,得出值得借鑒的歷史結論。
教師導學是:鼓勵與引導學生梳理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系,得出值得借鑒的歷史結論。
學生主體參與是:學生在感知、理解、體驗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自己歸納歷史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6)鞏固訓練的設計:
目的是掌握重點知識,學以致用。
教師的導學是:結合中考題型與重點內容,設計鞏固訓練題,組織與引導審題、分析與解決問題。
學生主體參與是:閱讀題干、分析問題、獨立完成。實現當堂所學習的內容當堂掌握。
十二位參賽教師,遵循新課程與有效教學的基本理念,設計的教學案:學習目標明確、環節齊全、內容科學完整、設計思路清楚、便于操作,有利于教師導學與師生共同探究,把教案與學案融合成一個整體,把教師導學與學生合作探究融合成一個整體;把知識呈現與問題質疑融合成一個整體;以教師導學為主導,以學生主動探究為主體,能幫助學生最有效地理解和感悟歷史學科知識的教學案,值得我們大家借鑒!
四、今后歷史學科教研工作的要求。
1、教學案設計的教研活動,還是我們歷史學科今后教研活動的一個主要內容之一,每個學期、每位老師、上傳一篇、自己在教學中認為比較成功教學案設計及課件,形成主動參與網絡教研的一種習慣,以實現資源共享。
2、設計教學案不要簡單模仿,要體現自己的風格與特點,使用教學案要課前下發、課下收回,發揮“教學案”的導學作用,實現“教學案”讓學生“學會”的目標,更要實現教學案讓學生“會學”的目標。
3、今天舉行的教學案設計評比活動,應是歷史學科網絡教研活動的起步,下一步教研活動的方向已經明確,期待沒有參與的三所學校與十一位沒有參與網絡教研的老師主動地參與,只要我們調整一下工作的思路,就能提高我們的備課質量,就能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更能豐富我們教書育人的美好人生。
寫出一篇優秀的教案需要精心設計,構思巧妙,方法靈活適合學生,手段多樣,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最好的課堂效果。
一,提出教學目標。
在熟悉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情,提出具體、易于操作的教學目標。要體現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二重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找準知識內容的重難點。
三、教學策略和學習方法的選擇。
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路。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運用課堂活動、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從圖文,視頻,音樂等使學生理解知識內容。讓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等得到發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設計教學進程
一篇優秀的教案的關鍵部分是教學的進程,也就是教學環節。它是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以及學生是否達到預期學習,效果的關鍵。層次要清晰連貫,主體突出,環環相扣。
1.課堂導入。用視頻、音樂、古詩、謎語,等形式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
2.新知傳授。
根據知識內容設計出適合學情的,新知環節,要最大限度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思考參與到新知學習中。
形式不要單一,思路要發散。
3課堂練習。
與新知聯系性強,設計的題型要多樣,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展示自己。
4.課堂小結。
回扣新課,教師總結或學生匯報總結。
四、板書設計。
一個好板書是一節課的中心,板書盡量簡潔,層次清晰,美觀大方。
無論怎樣一節教案一定要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理解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情感能有升華。
編制五彩繩是一項適合幼兒園兒童的手工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端午節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和習俗。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幼兒園端午節編制五彩繩的教案:
材料:
五種不同顏色的毛線或繩子
剪刀
膠帶
步驟:
講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并告訴孩子們編制五彩繩是慶祝端午節的傳統活動。
準備五種不同顏色的毛線或繩子,并將它們剪成相等長度。
把五條線放在桌面上,排成一列。把一側的所有線捏在一起,用膠帶固定在桌上。
將每個線相鄰的部分穿過彼此,類似于編辮子??梢宰尯⒆觽冚喠骶幙椌€,或者成小組合作,增加孩子們之間的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
編織到一定長度時,停下來檢查繩子是否均勻又美觀,然后在底部再次用膠帶進行固定。
給每個孩子配一串五彩繩,并讓他們自由地穿戴或系在手腕上。
本教案適合于3到6歲的幼兒園兒童,能夠幫助他們感受到端午節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同時鍛煉他們的手部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造力。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安全,確保每個孩子在編織五彩繩時不會受傷。
教案編寫的基本步驟和內容是:
(1)教學目標:即確定本學科教學目標在本課時中的基本要求。
它可以隨時提醒教師,在教學的任何環節不要忘記使學生獲及教學目標相關的要求。
(2)教學要點:即確定本課時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及知識技能所在,并規劃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的策略和方法。
(3)教學用具:即教學媒體和教具的選擇。
(4)教學過程:這是教案的主體,它包括內容、步驟、方式和時間分配等。拓展資料:撰寫教案要打破傳統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許教案因人、因課程、因教學內容而異,倡導書寫個性化、創新性教案。
同時要改變教案檢查的傳統理念和標準,重新界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教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點:
一是每次教學的基本計劃,明確本次教學的目標及教育資源的使用計劃;
二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教學活動必須按教學準備有序有效實施;
三是教學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對教材、學生、教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學實施的工具,教學過程中教案是參照系,可以提示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標、思路,幫助教師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學。
幼兒園三月三活動是一種傳統節日,兒童可以在這個節日里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顒涌梢园酢⒑染?、吃美食、踏青等,與此同時,當地的舞獅等表演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活動流程可以按照傳統的程序進行,包括祭拜祖先、踏青賞花、組織民間游戲等,讓孩子與家長一同參與其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增進親子關系,同時也是孩子們的一場難忘經歷。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后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B、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
根據《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
C、過程與方法是什么?
對于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后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教學后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拓展資料:
我們用表格形式將教案與教學設計進行比較從中可以看出,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為關注“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是從傳統教案走向現代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我介)只有弄清了二者的區別,才能夠真正理解并掌握現代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技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會將二者混淆。
①脈絡要“準”——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②目標要“明”——是教學設計的“方向”;
③立意要“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
④構思要“巧”——是教學設計的“翅膀”;
⑤方法要“活”——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
⑥練習要“精”——是教學設計的“綜結點”。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