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0 21:05:3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出師表》中諸葛亮的人物形象直接描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保ㄗg文: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間接描述形象: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忠義形象。
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殫精竭慮,輔佐劉備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后己。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了“跨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國方略。
他儒法并用,以法治國,執法必嚴,賞罰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賢;他審時度勢,不斷的調整內政外交政策;他重視農業生活,安撫流亡,輕徭薄賦,發展社會經濟;他親率大軍北伐,革新武器裝備,發明了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他的一生充滿了智慧,為中國歷朝歷代所推崇成為智慧的化身。
看了問題,自己很疑惑是何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查閱新聞,自己大致知道了原因。
為什么要除去《出師表》西安市委黨校65歲的歷史學教授胡覺照日前寫給國家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議信,認為應將諸葛亮的《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以華歆的《止戰疏》代之。
其理由是:《出師表》作為范文被選入初中課本,對于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初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
信中說:在《止戰疏》中,華歆認為:“戰爭是在不得已時才發動的,不可以輕啟戰端,要等待時機的成熟?!?/p>(原文為:“夫兵,不得已而為之,故戢(收藏、收殮、止息不用)而時動?!保?。
諸葛亮的《出師表》發動北伐戰爭的原因是,劉備曾“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所以要報恩于劉禪。表現出的是一種愚忠。
《止戰疏》中,華歆認識到三國鼎立已成定局,極力主張積蓄國力:“陛下以圣德當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治二王之業?!奔匆灾艹赏?、周康王作為榜樣,先治理好曹操、曹丕留下的基業,成就一個太平盛世。同時提出了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彼鼜娏业胤从沉巳A歆民本思想和止戈為武的戰爭觀。談到用《止戰疏》替換《出師表》的實際意義,胡覺照認為,《出師表》作為范文被選入初中課本,對于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初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
個人看法胡教授的觀點,自然是有他的道理,但這一點根本就是謬論。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自己談一下個人的觀點。
1、教材的選用原則
知乎上有一篇很好的帖子,說的是《前出師表》的文體對于寫作的幫助。
在下沒如此的文采,只能為其打一個電話。對于初中生來說,家國情懷未免顯得遙遠,當下是對于語文技巧的培養。我記得這篇課文是初二學的,初中二年級的孩子,能認識多少文言,教師講解的重點分明是字詞的掌握,以及對于文章布局的解讀。而情感的深化應該是下一步的事情,對于初中生來說理解這一點確實有困難。
關于《止戰疏》的原文,感謝萬能的網友:
兵亂以來,過逾二紀。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當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紹三王之跡。雖有二賊負險延命,茍圣化日躋,遠人懷德,將襁負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時動。臣誠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為后事。且千里運糧,非用兵之利;越險深入,無獨克之功。如聞今年征役,頗失農桑之業。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二賊之釁,可坐而待也。臣備位宰相,老病日篤,犬馬之命將盡,恐不復奉望鑾蓋,不敢不竭臣子之懷,唯陛下裁察。相比于《出師表》,無論是在實虛詞的運用、倒裝句的使用上,還是文章的謀篇布局,《止戰疏》都差了少許。
因此,我覺得胡教授應該去研修一門“中學生的認知與學習”的師范生通識課程,他的想法相對于初中生來說,未免顯得太前沿了,在初中階段,文章的藝術性在教育中應遠勝思想性。
2、對于“愚忠”的解讀
愚忠是胡教授批評《出師表》的主要觀點,這涉及了三國的史實。諸葛亮是不是愚忠,三國史專家們自然會有討論,在此不多說。但即使有,教師難道一定要如此照著教授嗎?那么柳宗元的《愚溪詩序》宣示的屈原人格,蘇軾的《前赤壁賦》表現的“人生無?!钡南麡O思想,李密的《陳情表》喪失的人性,這些老師們難道也要身體力行嗎?
出于敏感,自己不由地在構思這門課的教案了。我在想,可以給學生們自由討論,諸葛亮該不該為劉禪鞠躬盡瘁,初中生的孩子,雖然沒有像杜子美那樣安得廣廈千萬間的心態,但對于諸葛亮的問題,也該有自己的看法。我是諸葛亮,我到底要不要北伐,我是應該打仗,還是應該和平共處,這些就看教師的引導了。反之,即便改成了《止戰疏》,如果教師的引導不當,怕是有學生要覺得打仗才能解決問題了。
3、教育的脫節問題
這幾年來,教材的改編成了社會的熱點,折射出社會對于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什么書應該讓孩子讀,什么書不應該讓孩子讀。記得小時候我買了一本《紅樓夢》,被爺爺說這是“女孩子讀的東西”。這就像這位胡教授,指著《出師表》大叫這是在引戰啊,我們太過于把自己的主觀強加于孩子們的主觀,沒準孩子們還在嘲笑諸葛亮的傻,我們卻以為他們要走上一條“愚忠”的道路。
甚至乎,自己在天涯看見了這樣的帖子。這樣的做法只會是在適得其反。
小時候父母說不要去玩電腦,有時候自己明明不想玩了,看見了父母生氣的樣子,覺得自己被冤枉了,反而繼續開了一局,這就是逆反心理。這也是我想讓胡教授再修一次“中學生的認知與學習”的理由。
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點昊然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