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21 03:51:0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伯牙善于演奏,子期善于欣賞后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挑斷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伯牙絕弦》寫出了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和知音難覓的現象。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這個傳說創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伯牙絕弦無法點,因為這是一個傳說故事,不存在實際可行的方法。伯牙和子期是兩個好友,子期去世后,伯牙因為傷心而放棄了音樂事業,最終弦斷音絕,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珍惜友誼和人生,不要輕易放棄。
伯牙絕弦的底茶由茉莉雪芽茶底搭配鮮牛奶,喝起來有茉莉的茶味又有淡淡的?香,回味有淡淡茉莉香氣甘甜
原文如下: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辨R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作者是薛濤。薛濤(約768~832年),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陜西西安)人。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制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脫樂籍后終身未嫁。成都望江樓公園有薛濤墓"。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冶,并稱唐朝四大女詩人。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黃娥并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余首。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薛濤畫像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后終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通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后袁滋、劉□、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相繼鎮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于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后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
伯牙絕弦不是出自弟子規,最早出于呂氏春秋等古書中。
弦指琴弦,絕弦可以理解為不在碰琴弦,這句話出自《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段話: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楚國伯牙,在晉國做了大夫,奉命出使楚國途中,偶遇樵夫子期,因子期聽出了伯牙瑤琴弦音而嘆:“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隨即焚香,燃燭。義結金蘭,相約來年相會。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期而至,誰料卻與子期陰陽相隔,子期離他而去,伯牙悲痛萬分,在子期的墳前含淚彈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仰天長嘆:知音不在,我鼓琴為誰?言畢,以琴擊祭臺,琴破弦絕。伯牙子期的故事,讓無數后人感嘆不已!“伯牙弄琴,子期深諳”聲氣相投,正是所謂的知心??!
人生在世,未曾有過知音的人,此生不足以圓滿,就如同沒有經歷過風雨坎坷之人,不足以暢談人生一般。知音,是莫逆之交,是彼此欣賞,彼此關愛,彼此慰藉心靈之人。知音,不分年齡,不分貧富,不分官職大小,不分性別,只要心有靈犀,能讀懂彼此。惺惺相惜。便足以慰藉此生。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知己的緣分已是高級的緣分,也是高級的靈魂契合,人生難得一知己,知音更是可與而不可求的,在這紛繁復雜的塵世中,能和自己靈魂契合之人,不是萬里挑一,也需千年修得。
我有一壺酒,足以醉四方,唯有一知音,方可話衷腸。人活一世,最大的幸事,莫過于在有生之年結緣到知音。你的身邊又有多少人能謂之知音呢?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