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小露珠教案,中班霜降節氣教案反思

admin時間:2024-01-21 14:34:5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中班霜降節氣教案反思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這個時候早上的露水凝結成霜,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霜降節氣的特點是早晚天氣較冷,中午則比較熱,晝夜溫差大,秋燥明顯。由于“霜”是天冷,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的表現,故以“霜降”命名這個節令。

青蛙寫詩有幾小節

《青蛙寫詩》共有五小節。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7課是《青蛙寫詩》,該篇課文以青蛙的視角寫了一首小詩,并巧妙地將標點符號嵌進這首詩中。

《青蛙寫詩》中要掌握的生字:

“下”,讀音“xià”,部首“一”,獨體字。

組詞:下雨、下面、下樓。

造句:魚兒出水,預示著快要下雨了。

“個”,讀音“gè”,部首“人”,獨體字。

組詞:一個、個位、個人。

造句:爸爸買了一個蘋果。

二十四節氣寒露小班教案

寒露一到百草枯,薯類收藏莫遲誤。就是說到了寒露節氣,天氣轉涼變冷,由于氣溫比白露時更低,所以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節氣后,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晝夜溫差較大,這個時節也是濟南地區小麥播種的適宜時期。由于氣溫變暖,小麥播種由原來的“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演變為“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二十四節氣白露小班教案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別多。

老師可以給幼兒簡單講解一下露水形成的原因,并觀看有關露水的照片。

(春秋季節,白天和晚上的氣溫變化較大。白天,太陽照熱了大地和空氣,地面和樹木出了很多看不見的“汗”叫做水蒸氣,到了晚上,大地開始變涼,涼的最快的是小草和大樹,但是空氣中的熱散發的比較慢,空氣不容易變涼??諝庵械乃魵饨佑|到最先冷卻的小草和大樹,凝結成小水珠,這就是露水。到了早晨,天氣仍然很冷,這些露水還會留在草葉和樹葉上。)

在早上4—6點,也就是太陽快升起來的時候適合收集露水。

?

老師可以組織一次收集露水的活動,需要孩子們早一些來幼兒園。不方便組織的話,也可以建議家長帶幼兒去。

成人與幼兒一起拿上小吸管、小瓶子,穿上長袖長褲,去小區花草叢中、公園里收集露水,感受自然的奇妙與探索的樂趣。

?

02

穿衣比賽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天氣逐漸轉涼了,適當添衣,老師可以開展一場穿衣比賽,讓孩子們了解季節、溫度和衣服的關聯,增強自理能力。

《指南》中明確表明,各年齡段幼兒基本生活能力(關于穿衣)的發展目標為:

3—4歲在幫助下能穿脫衣服和鞋襪。

4—5歲能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扣紐扣。

5—6歲會自己系鞋帶,能按類別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

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開展不同難度的穿衣比賽。

比如,小班幼兒可以兩兩一組,協助穿衣,最后看哪一組用時少、穿的好。

中班幼兒需自己獨立穿好衣服、鞋襪并系好紐扣,用時少的獲勝。還可以增加一些難度,讓幼兒每穿完一件衣服都要做一個規定好的動作,才能穿下一件衣服。

大班幼兒除了將衣服穿整齊外,還要系好鞋帶,并將桌子上凌亂的積木收拾到放置積木的地方。

03

認識一朵不一樣的“花”

“白露棉吐白”,現在正值棉花吐絮期??梢詭е⒆尤ビ^察棉花吐絮,也可以將幾支棉花帶到班級里,讓幼兒進行觀察。條件不允許的幼兒園,可以收集一些關于棉花的圖片或視頻,播放給幼兒看,讓幼兒了解這朵不一樣的“花”,并講一講棉花的用途。

觀察完后,可以讓幼兒畫一畫這朵白白的、軟軟的“花”。

?

04

體驗白露習俗

祭禹王

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這春秋兩祭規模最大,歷時一周。

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民間的意思是,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

喝白露茶

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

采集十樣白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吃番薯

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這個節氣,老師可以帶幼兒一起將紅薯做成美味的佳肴。

如,烤紅薯。教師準備紅薯,引導幼兒清洗,放到烤箱里,設定合適的溫度和時間即可,時間到了就可以品嘗美食啦。

?

如,煮紅薯粥。讓幼兒嘗試洗米、添加水,再將切好的紅薯塊放進鍋里,就可以開始煮粥了。

?

05

學習白露小知識

了解白露三候

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

鴻雁來:大雁準備南飛避寒。

玄鳥歸:燕子是北方之鳥,秋分往北飛,是為歸。

群鳥養羞:百鳥開始儲存糧食以備過冬。(羞:美食)

學習關于白露的詩詞

《白露八月節》

唐·元稹

露沾蔬草白,天氣轉青高。

葉下和秋吹,驚看兩鬢毛。

養羞因野鳥,為客訝蓬蒿。

火急收田種,晨昏莫辭勞

初秋孟浩然教案

《初秋》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凄、齋”,讀準“重”,理解詞語。

2、讀懂《初秋》,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初秋》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立秋左右。

(2)作者:孟浩然(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孟浩然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不覺、習習、重、凄涼、茅齋

(學生發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語。)

3、句子的理解:

A、不知不覺就立秋了,夜也漸漸長了。

B、清涼的風緩緩的吹著,又感到了涼爽。

C、酷熱的夏天熱氣終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靜了。

D、臺階下的草叢也有了點點露珠。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8、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7、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背默古詩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