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歌教案(夜歸鹿門歌中用典的用意)

admin時間:2024-01-30 12:22:0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夜歸鹿門歌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圣地。

據《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后以廟名為山名,并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里,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游歷吳、越數年后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此詩當作于作者四十歲后隱居鹿門時,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夜歸鹿門歌理解性默寫??济?/h3>

夜歸鹿門歌

唐·孟浩然

山寺鐘鳴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惟有幽人自來去。

常考名句: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夜歸鹿門歌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表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忽然,仿佛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曾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在的棲身之地。如門的山巖、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夜歸鹿門歌的主題思想

《夜歸鹿門山歌》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夜歸鹿門歌手法賞析

山寺鐘鳴晝已昏,魚梁渡頭爭渡喧。

對比手法。

首句寫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叭恕本涑小皾O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夜歸鹿門歌》 詩歌開篇寫了什么景象

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上個場景著眼于鐘鳴、爭渡、向江村、歸鹿門等人物的動態描繪,下個場景側重于月照、巖扉、松徑等靜態刻畫,先動后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夜歸鹿門歌中用典的用意

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

“龐公棲隱處”,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唯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