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15:23:4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1.中班幼兒園轉校,我們要告訴家長盡量不要中班給孩子轉學。孩子已經適應了身邊的這些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固定小伙伴了,如果再到一個陌生的新環境,孩子還是需要再重新適應一次,對于孩子來說會比較難熬,家長也得重新適應孩子的各種變化。
2.中班幼兒園不建議給孩子轉班。
1.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不要發脾氣。
孩子犯了錯之后,不要不問緣由就沖孩子發脾氣,甚至進行體罰。我們先要冷靜下來問清楚孩子為什么做這件事情。因為孩子的思考方式跟成人是不一樣的。也許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犯了錯。而你如果不問清楚就懲罰他,不僅會傷了孩子的自尊,甚至還會積累孩子的怨氣。
2.與孩子溝通。
當孩子犯錯了之后,心平氣和地與孩子進行談話,了解他做事情時的心理活動。并且幫助他分析他這么做不對的原因。提醒他下次不要再這樣做。
3.承擔責任,并設法補救。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懲罰他,但是要讓他承擔做錯了事情之后的責任。并且陪同他一起思考是否有解決的辦法,避免造成一些更加不好的結果。不要一味偏袒孩子,要讓孩子面對做錯事之后可能會出現的后果,但也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這樣他會害怕。所以家長的鼓勵和陪同很重要。
4.如果孩子主動承認錯誤,要就他主動承認錯誤的行為進行表揚。
做錯事是做錯事,但主動承認錯誤是好的,一碼歸一碼。所以要做到“有獎有罰”,有抑有揚。不要一味批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對承認錯誤產生恐懼心里,以后很可能會撒謊不敢承認錯誤。
5.通過故事或者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
孩子犯錯之后,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名人軼事,跟孩子分析故事中的人都是怎么去面對這些事情的。比如,孩子撒謊,就跟他說列寧砸碎花瓶勇于承認的故事。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了解安全出門要告訴家里人的注意事項。
2、知道注意安全才能開心出門。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過程
1、談話,引發幼兒的美好回憶,導入活動。
2、引導幼兒逐幅觀看掛圖上的內容,組織幼兒討論。
3、教師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找出另外要注意的兩點。
4、請幼兒自由閱讀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自由地說一說安全出門要告訴家里人要注意的事項。
幼兒園離園既代表著下午放學的時間到了,孩子們在園呆了一天的時間到了離園時間定會是特別高興的,家長朋友一天沒有見到自己的寶寶肯定也特別著急與孩子見面。
那離園前的各項工作安排就特別重要,如:可以與談話的方式幫助孩子回憶今天所發生的美好事情,幫助整理孩子的儀容儀表,檢查身上,手部,臉部是否有受傷,衣服褲子是否有濕等,鞋子有無穿反等等。
作為一名教齡30年的老教師來說,我肯定的說教育機構給家長打電話,這信息絕對不是從老師那兒獲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老師很清楚的知道:決定一個學生成績的好壞,并不是參加過幾次校外培訓班,很大程度決定于孩子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把握程度。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的學生,能按時認真完成作業嗎?學習成績能達到優秀嗎?
連課堂40分鐘就不能堅持認真聽課的學生,課外教育機構再補習,效果會好嗎?答案不言自明。
第二、教育機構的課程和學校的課程完全不一樣。學校的課程、老師傳授知識的內容、方式,都是圍繞新課程、新課標、新大綱,循序漸進,穩步進行的。
老師授課前,需要有合理的教學設計,包括每一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板書等的設計,都有一定的科學根據,都是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進行的,并不是隨意的,而且都是符合每一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征。
第三、學校和教育機構的教學目的不一樣。雖然都是讓學生學習知識的,但是側重點不一樣。學校的教學是按照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按照新課標新目標精神,循序漸進的教學生學知識,教師既有教書任務,又有育人任務。
學校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發展,讓學生培養成祖國需要的棟梁之才。
綜上所述,學校老師絕對不可能把學生信息泄露給教育機構,請各位家長放心。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
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有交往禮儀包括問候禮儀、同伴禮儀、做客和待客禮儀、接打電話禮儀、居住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就餐禮儀包括餐前禮儀、使用餐具禮儀、就餐時的禮儀、餐后禮儀。儀表儀態禮儀包括:儀容、形體禮儀、穿著禮儀、坐立行的姿態。教育學認為:德育與智育的融合與互動是課堂教學的規律,德育與智育血肉相連,相互促進。因此,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應滲透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中,應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師在活動中以引導幼兒從談話活動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明白禮儀的常識并在活動中身體力行,成為一個講禮儀的小大人.語言活動具有有語有文,有義有圖,有情有景等特點。在語言活動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幼兒容易理解,樂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顯。教學時,可以先讓幼兒觀察圖畫,理解圖畫;再讓幼兒用語言表達圖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讓幼兒進行表演。使幼兒在看圖會意、看圖說話、仿圖表演的過程中,提高說話能力;同時,也使幼兒在看、思、言、行的過程中,受到文明禮貌的教育.幼兒禮儀教育內容、方法幼兒禮儀教育的基本內容(1)基本禮儀(2)家庭禮儀幼兒禮儀教育內容、方法幼兒禮儀教育內容,應遵循以下特點:(1)專業、科學,符合兒童認知特點(3)幼兒園禮儀(4)公共場所禮儀第一部分:基本禮儀1、基本動作:站(下冊1頁)、走(下冊3頁)、坐(下冊5頁)、蹲(下冊7頁)、撿、如何敲門(下冊31頁)、門的開關(下冊33)、遞接物品的方法(教材上冊23頁)、咳嗽、打噴嚏、打哈欠2、禮貌用語:您好、再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系;請3、個人禮儀:揩眼屎、擤鼻涕、洗手、洗臉、照鏡子、剪指甲、飯后漱口、擦嘴、刷牙、勤洗澡、衣服的疊放、洗手間的使用方法……4、基本交往:打招呼、談話、自我介紹、介紹他人(上冊31頁)、如何接電話、如何打電話(上冊33頁)、對弱勢人群應量力幫助……第二部分:家庭禮儀1、尊敬長輩(稱呼長輩必須用尊稱、聽從教導、體貼長輩、回家和離家的時候打招呼、有長輩陪伴身邊時應請長輩先行、幫助爸媽做力所能及的事、如何對待成人的錯誤……)2、行為習慣(說話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物歸原位、愛惜物品、不浪費、和他人和諧相處、要和家長在一起、如何排解不良情緒……)3、客人來訪(引進門、邀入座、敬茶、對客人彬彬有禮、收到禮物要致謝、接待小客人……)4、拜訪作客(先約定、準時到、不亂摸亂動、上門拜訪或慰問病人要帶禮物……)第三部分:幼兒園禮儀1、入園離園禮儀(主動和老師、幼兒、家長問好、道再見)32、課間盥洗禮儀(照顧自己、謙讓、物歸原處……)3、教學活動禮儀(學會傾聽、積極動腦、發言舉手……)4、戶外活動禮儀(排隊、上下樓梯不推擠他人、不扒護欄、行進時有事需先出列、遵守游戲規則、在規定范圍內活動、集合解散聽口令、不趴堆、游戲時要謙讓、玩過的玩具送回原處……)5、進餐禮儀(餐前洗手、不挑食、不搶食、進餐不說話、不浪費、不發出吃東西的聲音、自己送碗筷、飯后擦嘴漱口……)6、午睡禮儀(疊好的衣物有定處、午安禮、睡間禮、起床整理……)第四部分:公共場所禮儀1、行走(遵守交通規則、右側通行,過馬路時走專用通道、不邊走邊吃、不隨地吐痰、不尾隨圍觀、保持距離、不占盲道……)2、等候(按順序排隊、不插隊也不讓他人插隊、不席地而坐、不擁入街道之上妨礙交通……)3、乘車(主動購票按順序上車、先下后上、上車時不擠不推、要禮讓老弱病殘孕;行駛中不打鬧大聲喧嘩、不向車外丟東西、吐痰、不脫鞋,不蹬座位、不在車上吃東西,下車提前準備、需他人讓路要用借光、勞駕或請您讓一下等文明用語……)4、乘電梯(升降式電梯:不扒門,不劃門,先出后進、不強行擠入、不亂按、超載時主動退出……乘步梯、滾梯:靠右側、不推不擠、不打鬧……5、游泳館(不向池內扔臟物、不向池內大小便……)6、圖書館(輕聲細語、不污損圖書、書歸原位)7、商場(不亂跑、買計劃內的東西、不攀比、不私拆商品、不私嘗食品……)8、公園(維持公共衛生、不亂扔垃圾、維持公共秩序、持票進入、不折花、不踐踏草坪……)9、遇意外(地震、著火、海嘯、恐怖襲擊等意外時會報警、會自救、不亂跑、不驚慌喊叫、要沉穩、聽指揮、聽大人安排……)幼兒園禮儀教學方法(1)故事啟迪法:(2)行為辨析法:(3)示范演示法:(4)情景表演法:(5)游戲童謠法:(6)活動競賽法:開展禮儀教育的方法·瑯瑯上口的禮儀三字經·制定周日訓練目標·每個月孩子們都進行一場小比賽教孩子禮儀,就是教孩子優雅的過一生!呵呵希望能幫助你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