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0 17:44:1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活動目標:認知:愿意認真傾聽老師講故事。
活動重點:愿意認真傾聽老師講故事?;顒与y點:知道壞心情變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顒訙蕚洌洪_心、悲傷的圖片各一張,繪本《壞心情變好心情》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主題。
能力:知道壞心情變好心情的方法有很多。情感:愿意與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心情。
。
教:小朋友你們開心的時候會怎樣?(大笑,高興)那悲傷的時候呢?(哭泣、發脾氣)
二、出示開心、悲傷的圖片,幼兒討論。
教:小朋友看看老師手上拿的這兩張圖片有什么不同?請個別幼兒舉手回答。
教:這張圖片上一個心情很好,一個心情很壞。那小朋友覺得有好心情好?還是要壞心情???
1、引導幼兒說說壞心情給身體帶來那些傷害(如壞心情傷肝,愛發脾氣等)。
2、教師小結。
我們要每天保持一個好的心情,要大度不能愛生
氣,要和別人和睦相處,做事不能斤斤計較,喜歡幫助他人等。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壞心情怎樣變成好心情。
1、教師講《壞心情變好心情》的故事幼兒仔細傾聽。
活動延伸:內容:
2、幼兒說說在故事中你聽到了什么方法?
3、教師請個別幼兒說一說如:不開心的時候可以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可以找好朋友說說話等。
4、教師小結。
教:我們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要努力使自己變成好心情,因為壞心情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
中學生是心理素質比較敏感脆弱的階段,中學教師和家長都應該多關注,多引導。
中學生心理輔導方法口訣:獎懲脫來訪,合理退
1.獎勵法:對于中學生的值得鼓勵的行為,給予表揚和鼓勵。
2.懲罰法:中學生是人格、各種價值觀形成比較重要的時期,對于錯誤的觀點和做法老師和家長要及時發現,及時制止。必要時要給予些懲戒。
3.系統脫敏法
這個方法主要適用于學生有緊張、焦慮的情緒時。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學生安靜地待一會兒,用輕松的音樂做輔助,使其全身心地放松。教師用語言慢慢引導學生走出焦慮的情緒,去憧憬美好的環境:草原、大海、藍天等。
4.來訪者中心法:這個方法主要適用于受到嚴重打擊的學生,可能是家庭的變故、成績的下滑、其他方面力不從心等。這個方法,學生是主體,創設一個鼓勵、支持學生的環境,對于學生身上的優點進行放大,使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建立自信。
5.消退法:這種方法主要針對一些激進或者處于萌芽狀態的不良行為?;蛘呤轻槍σ恍┬睦砻舾写嗳醯膶W生。停止對不良行為的強化刺激。
6.合理情緒療法:這種方法多用于心理比較強大的學生,更多地是自愈。這個方法通常經過3個步驟,首先,確認讓自己產生煩惱的事件。其次,回顧整個事件過程,分析情緒變化和影響情緒的因素。最后,用積極的信念抵抗消極的信念。
1.以朋友的身份,真誠面對學生,消除顧慮情緒。
試想:一位擺著架子,整天板著臉不與學生溝通的教師,怎能讓孩子們沒有心理負擔地與你接觸?又怎會使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呢?小學生心理狀態還不成熟,受到挫折便會產生心理壓力,這時就需要教師做他們的知心人,耐心傾聽他們的傾訴,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那樣他們才能逐漸學會與人溝通,敢于面對挑戰,適應社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沒有太多顧慮,發言必將積極許多。
2.以長輩的身份,潤物無聲地關懷學生,減輕學生憂慮心理。
教師的身份應是多重的,教師的責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關系讓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然而,學習上的困難等還會使他們產生憂慮。如有的孩子,父母對其學習的期望值很高,這些學生每次考查前都會憂心忡忡,怕萬一“失手”該如何是好?教師此時就應以長輩的姿態出現,告訴學生成績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平時學習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檢查,只要認真學習,學到能力,學到本領,不要太在乎這一兩次成績,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會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會的。細心開導,孩子們逐漸會對此憂慮慢慢減輕,解開了束縛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佳。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受到家庭和社會環境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人的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孩子從小就有了孝順父母尊重長輩有禮貌的教育,上了小學一年級更會和別的小朋友相比變得懂事,所以老師只需要繼續教孩子做人的道德底線不打架不罵人,和做事基本原則就好。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體各方面得到良好發展,能在學習和社會活動過程中與人建立良好關系,能諒解他人,辨別是非,在遇到困擾時能克服困難。
目前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尚無統一公認的標準。綜合多數心理學家和醫學家的觀點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碼應具有如下標準:
1、身體健康,智力正常。身體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標準之一,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條件。
2、人格完整,意識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懷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熱愛生活,興趣廣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并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善于調節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其性格、情感都能符合其年齡特點。
3、樂于交流,善于結友。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善于結交知心朋友,與朋友能溝通心靈,友好相處,對矛盾和分歧,能正確對待,妥善處理,并有樂于助人的愿望和行為。
4、情緒穩定,樂觀開朗。情緒是心理健康的溫度計;樂觀能使人心情開朗。保持相對的樂觀、穩定的情緒,就能在順境中積極向上、謙虛謹慎,在逆境中意志頑強并能戰勝困難。
5、有所追求,積極進取。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對現實,勇于承擔責任。
心理健康教師資格證考試包括3個科目,科目一為《綜合素質(中學)》科目二為《教育知識與能力》科目三為《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師資格的筆試僅開考科目一與科目二,科目三《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結合面試一并考核。
教師資格證的心理健康教育考試內容為: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政策法規。
不是很難。
考心理健康教師編制不是很難,要經過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幾關。
筆試只要多看書,多刷題,基本上沒有多大問題,面試還是要多練習。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