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07:09:46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游戲準備:
一個空曠的地方。(如客廳或其它地方。)兩條絲巾。
注意事項:
在確定游戲區時,一定要事先進行周密細致的考察,確保安全。
游戲玩法:
1.在兒童的腳裸處和家長的腳裸處各系上一個絲巾。
2.家長踩兒童的絲巾,兒童踩家長的絲巾。
3.互相不能讓對方踩到自己的絲巾,注意運用躲閃的技巧,保護自己的絲巾
、交往游戲
(一)吹泡泡
1.游戲玩法:小朋友拉成一個圓圈。隨著老師邊說邊做動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個大泡泡?!毙∨笥咽掷洲D圈?!芭菖葑兇罅耍慌菖葑冃×?。”泡泡變大,小朋友向外把圓圈變大;變小的時候,小朋友聚在中間?!芭菖蒿w高了,泡泡飛低了?!备叩臅r候,小朋友將手舉起來;低的時候,小朋友蹲下?!芭?泡泡破了?!毙∨笥阉砷_拉著的手,跳起來。
2.注意問題:
(1)盡量讓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給孩子提供互動的機會。為了防止孩子跑開,家長可以在后面輔助。
(2)教師在組織過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確反應的時候,家長不要急于輔助,要引導孩子模仿別人行為。
(4)待孩子們熟悉了以后,可以讓語言好一些的孩子說,帶領大家做游戲。
(5)小朋友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
1.游戲玩法:準備紙條若干,將紙條的三分之一塞進褲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當尾巴。兩人一組,一個兒童當踩尾巴的人,另一個在場地上跑著躲避,不讓對方踩到自己的尾巴。
2.注意問題:
(1)孤獨癥兒童往往會無目的地亂跑,因此家長或教師要注意引導孩子關注對方。
(2)開始時,教師可以將孩子的角色固定下來,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換過來。對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師可以安排家長和孩子一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間的互動;在小朋友互動時,能力稍強的宜扮演“長尾巴的”,能力差異不要過于懸殊。
(3)為發展互動可以適當允許孩子之間的碰撞,家長不要太理會“誰吃虧、誰占便宜”的問題,等待孤獨癥兒童自己的反應。
(三)兩人二足
1.游戲玩法:兩個小朋友互相搭肩,將兩人互靠的一條腿用繩子綁在一起,兩人像是長著三條腿,然后再協同一致向前走。
2.注意問題:
(1)開始時,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和孩子組成一組。孩子熟悉以后,再將兩個小朋友組成一組。
(2)教師在分組時,要考慮一個能力強的和弱的搭配結合。
(3)走的快慢不是目的,關鍵是協調一致,既要彼此相互關注,因此慎用比賽的形式。
二、孤獨癥兒童語言訓練游戲
語言游戲即整個游戲過程以訓練語言能力為主線,強調語言的理解或語言的表達。
(一)我們邀請一個人
1.游戲玩法:將小朋友分成甲、乙兩組,面對面站好。每組的小朋友手拉手。甲組的說:“我們邀請一個人呀!”邊說邊向前走,乙組的小朋友向后退。乙組的說:“你們邀請什么人呀?”邊說邊向前走,甲組的小朋友向后退。甲組的說:“我們邀請某某呀!”(叫一個人小朋友的名字或說出小朋友的特征),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加人到甲組。甲組、乙組可以輪換著玩。
2.注意問題:
(1)家長輔助孩子認真聽。
(2)在乙組問到"你們邀請什么人呀?”之后,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聽是哪個小朋友被叫到名字。
(3)當教師說出某個孩子的特征時,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聽,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特征尋找。
(二)大皮球
l.游戲玩法:在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教師帶領孩子,邊走邊說兒歌:“走走走,跟著老師走。走走走,跟著朋友走。走走走,走成一個大皮球?!闭f完后,面向圓心站好。老師在中間做拍球人,邊拍邊說:“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輕,跳的低。拍得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痹谡f“跳一跳”、“跳得低”、“跳得高”、“跳跳跳”四句時,孩子雙腳原地向上跳起。
2.注意問題:
(1)教師在游戲開始前先用皮球示范并講解,讓小朋友們看。拍皮球,皮球會怎么樣;輕輕拍,皮球會怎樣;用力拍,皮球會怎樣,使小朋友們懂得皮球與“拍”的關系。
(2)游戲開始時,教師要做示范。在示范前教師最好要先提問,讓小朋友回憶一下剛才看到的皮球的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用皮球示范多次。
(3)強調在游戲進行過程中孩子對語言的理解,必要時先讓孩子拍拍球。
(三)接龍游戲
1.游戲玩法:教師與幼兒拉成圓圈,坐在地板上。教師先做講解“每人說出自己愛吃什么和不愛吃什么”,并與家長示范。老師開始“我愛吃蘋果”,小朋友接著說“我愛吃葡萄”……老師說“我不愛吃辣椒”,小朋友接著說出一種自己不愛吃的東西,要求不能重復別人的答案,亦可變換其他內容的“接龍”。
2.注意的問題:
(1)本游戲適合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
(2)在游戲過程中盡量引導孩子自己想。如果實在想不出來,可以用圖片提示。
(3)待孩子熟悉玩法后,老師可以變換說法,脫離講解與示范。如:“我喜歡蕩秋千”,在不示范的情況下,看孩子是否能接著說出自己喜歡的一種活動。必要時再做示范。
三、孤獨癥兒童的感知游戲
孤獨癥兒童的感知游戲即整個游戲過程以訓練感知能力為主線,強調利用感知覺參與的游戲活動。
(一)聽鼓聲走
1.游戲玩法:房中放一面小鼓,孩子圍著鼓站成圓圈。當教師擊鼓時,孩子圍著圓圈走。孩子行走的速度隨鼓點的快慢變化。鼓聲停,孩子就要停下來,也可以換成其他樂器玩這類游戲。主要體會聲音的強弱、節奏變化,這對視覺型學習的孩子尤為重要。
2.注意問題:
(1)強調孩子感知鼓點的節奏,調節自己的速度。
(2)開始游戲時,教師要一邊擊豉,一邊用語言提示快慢。待孩子熟悉游戲后,教師要撤消語言提示。
(二)摸口袋
1.游戲玩法:教師事先在口袋里裝上各種玩具或日常用品。讓孩子根據要求,摸出相應的東西,如老師說“找出牙刷”,孩子就要從口袋里摸出牙刷。老師也可以說出物品的特征,如“找出圓形的東西”等。
2.注意問題:
(1)強調孩子通過觸覺找出相應的東西,因此準備的材料要確保不能讓孩子看到。
(2)要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藏貓貓
1.游戲玩法:一名游戲者藏在一個地方,要求孩子找人。如果找不到,可以喊孩子的名字,要求孩子根據發出聲音的方向去尋找,也可以采用露出一部分,如成人的腿等提示孩子。
2.注意問題:
(1)尋找的范圍開始不宜太大,要依據孩子的能力而安排。
(2)強調孤獨癥兒童運用聽和看,家長不要急于輔助。
(3)待游戲熟悉后,可以要求孩子尋找其他熟悉的人。
(4)本游戲有多種功能,可用來訓練交往中的共同關注。
以上只是就不同種類的游戲進行了簡短的舉例分析,通常情況下,適宜一般幼兒玩的游戲我們都可以讓孤獨癥兒童嘗試,特別是語言優美、簡練,配樂輕松、愉快,結構單一,競爭性不強的游戲更適合。賦予這些現成游戲什么樣的訓練功能,在什么時候賦予這種功能,什么時候就是純放松性地玩,這些是我們應該認真考慮和研究的問題,不同情緒狀態的孤獨癥兒童應選取不同的游戲。
活動:擊鼓找物
老師用小棒擊鼓,讓孩子圍著圓桌順著一個方向走動,鼓聲一停,則讓孩子停下,并按老師的指令去找物。如“把皮球拿過來”、“把球給我”等。因為孩子對敲鼓很感興趣,老師就利用這一心理特點,當孩子拿對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表示表揚,最后讓他敲一下鼓,然后再進行游戲。
可以在尾巴前面加上下面一些動詞,揪(揪尾巴)、搖(搖尾巴)、甩(甩尾巴)、豎(豎尾巴)、燒(燒尾巴)、翹(翹尾巴)、烤(烤尾巴)、夾(夾尾巴)、割(割尾巴)、數(數尾巴)、舔(舔尾巴)、剪(剪尾巴)、擺(擺尾巴)、拖(拖尾巴)、接(接尾巴)、斷(斷尾巴)、吃(吃尾巴)、找(找尾巴)、啃(啃尾巴)、揚(揚尾巴)、脫(脫尾巴)、剁(剁尾巴)等。
庫洛米被踩尾巴會很不舒服,但暫時不會對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尾巴是狗狗的一部分,與狗狗的情緒和神經系統直接相關,被踩會造成疼痛和不適,而長時間的重復刺激可能會引起炎癥和損傷。但庫洛米作為一只富有活力和適應能力的狗狗,它的身體和情緒狀態都可能迅速適應這種刺激,而不會遭受持久的傷害。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狗狗與我們一樣有情感和感受,尊重它們的身體和情感需要我們的關注和關愛。
踩尾巴游戲玩法:在競賽者的腰上掛上一條紙尾巴,拴好后尾巴落地部分都是7厘米長,每個人既要保護自己的尾巴不被踩,同時又要用腳踩斷他人的尾巴,不能用手。
規則:尾巴被踩斷者被淘汰出局,最后一位尾巴沒有被踩斷者為勝。
soul要踩尾巴進房間需要你進入的時候設置成自動進入即可
1.不斷尾的話,他們自己會踩到自己尾巴。踩到尾巴之后,會造成發炎狗這樣相對來說會更痛苦。
2.有一些小型犬被斷尾是見得最多的,比如說泰迪,通常都會被斷尾,因為它們的尾巴骨頭是很細很細的,很容易發生骨折,所以才會被切掉尾巴。
3.一些獵犬捕鼠犬從前在工作的時候,經常穿在布滿捕鼠器和一些生活器具的環境中,防止尾巴被夾住所以不得不斷尾。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