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07:27:58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干一行愛一行,不做每日牢騷滿腹的怨婦。作為一個老教師,我發現,少數教師一邊從教,一邊抱怨不斷。抱怨教師工資低,抱怨職稱制度,抱怨現在學生難管,抱怨家長是“刁民”等等。在抱怨中,他們從黑發變成白發,退休后,他們仍抱怨,抱怨自己一事無成,因為選錯行。還有一類怨婦似的教師,走上講壇第一天就難以靜下心教書,躁動的心一直想飛出校園。當初他們選擇教師是權宜之計,或者說把學校作一塊跳板,想等待恰當時機,換一個領域大展宏圖??墒撬麄兛偟炔坏搅紮C,等不到貴人相助。偶爾有了改行的時機,又缺少勇氣,患得患失,害怕在波濤洶涌大海上翻船,最后在糾結中老去。干一行愛一行,不做怨婦,才能在從教過程中感到樂趣。
二、高學歷僅僅是好的起點,不能一勞永逸,要加強學習,不斷與時俱進。相對過去以民辦教師為主體的中小學校,現在教師學歷有了極大提高。研究生博士生走進中小學課堂,已不是新聞,甚至成了一種趨勢。教師學歷高,說明教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生有了一個好的起點。高學歷教師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社會是始終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孩子的心靈世界也變化難測。教師如果僅僅靠書本理論知識,靠老傳統老經驗,紙上談兵,難免要在教育中要受挫。謙虛謹慎,加強學習,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師。愛學習的教師,在教育中,才能永葆青春。
三、教師要有一顆愛心,不管學生多么調皮難纏,不要放棄,盡力教育。作為教師,一般都想教聽話成績好的學生,師生配合默契,容易出成績,教師臉上也有光。在實際中,除了少數重點學校,學生成績好,行為習慣也好,便于教育。其它普通學校,不聽話的,成績差的后進生比比皆是。成績差有時還是小事,有的學生還公開頂撞老師,對老師不敬。我想,面對這些后進生,如何對待,不僅能考驗教師能力,更能檢驗一個教師人品。在我看來,遇到后進生,教師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要有包容之心,要有愛。要想明白一個淺顯道理,他們終究是孩子,被教育者,教師是教育者。教師付出了,結果可能不盡善盡美,但是做比不做好。做了,才無愧于人民教師稱號,才能對得起自己良心,更有助于教學業務提升。
謝謝邀請。
教師招聘考試的種類多,級別高低不等,難以一概而論,只能以案例分析個好。
一,在所難免的編制內教師招聘考試,近年來的考試題難易程度不均衡,考試內容也是范圍比較寬,各個專業的知識點更是活泛而不死板。但作為一名“旁觀者”,我覺得是偏難而不是易懂。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儲存量,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我更覺得自己僥幸在職,逃脫聘考。如果讓我去參加現在的教師招聘考試,實感力不從心,愧對職業。那個時代的教師錄用考試,與現在的編制內教師招聘考試,相差甚遠,難易懸殊大。但還是要看每個人的應變能力與活學活用智力發揮。
二,我不想說什么教師招聘考試的難度大,我又覺得現在的有些應聘者“急與求成”,盲目跟風現象比較嚴重。在我這里的有些青年學生,倒是有一種習慣性是抓題,測題,買單買題,甚至會托人打聽,機密套取,用“高級手段”獲得成功。眾說紛紜,議論紛紛揚揚,捕風捉影或者是神機妙算等等。好多人陷入困境,思想跑毛,心思放不在真正的正確學習和認真復習功課上。所以我覺得,打聽教師招聘考試的人,心里的準備條件很復雜,難易程度一言難盡,走捷徑,抓考題,想方設法獲得“意外收獲”是主要因素。我建議你還是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系統復習一下有關專業課知識點,參考一下近年來的編制內教師招聘考試題型,舉一反三的從自己的基礎知識點上鞏固練習,穩定的去投入到“應試指南”中,儲存量大而基本功扎實才是關鍵。
先說結論:中小學生要真正減負,就是藍領工資要提高,與白領工資差不多,甚至略高。
工作有很多選擇,待遇也不錯,大家才不會去擠高考獨木橋。真正有學習興趣的去上大學,愛動手喜歡實干的去盡早就業,也就是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德國一臺空調的安裝費用是1300多歐元,差不多15000人民幣,還要排隊,空調才值4、5千人民幣,我國空調免費安裝,可見人力不值錢。為什么歐美小孩學習沒有像我國小孩這么辛苦?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就業的道路千萬條,工資差別也不大。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是只有在學校才能學習。毛主席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關于“推門聽課”這個話題一直都爭論不休。
之所以爭論是因為利弊兩方面不好權衡。很多人認為“推門聽課”是學校進行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推門聽課能夠了解和掌握教師常態課的真實狀況,以便于更好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改進教學。也有人認為,推門聽課不利于教師專業成長和主動性的激發,有不信任教師,監督教師,監管教師的嫌疑。
推門聽課也不是說就絕對性的好或絕對性的不好,這要看學校管理者從哪個角度認識,有什么樣的選擇,認識角度不同,選擇的目的不同,結果就會不同。筆者并不倡導推門聽課
基于兩點原因:
一是推門聽課一定程度上是學校領導對教師的不信任的一種表現。這種聽課形式背離了民主評價的原則。背離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理念。我們說,依靠教師、解放教師、發展教師、尊重教師、成就教師,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與關鍵,是最要緊,最要命的辦學理念。
而事實上,推門聽課已經是一種不尊重,不信任的行為了。盡管,管理者有一千個理由說這是一種善意的行為,是為了加強教學管理,了解教學狀況,幫助和促進教師自身提高,管理者有權利這樣做,但還是掩蓋不了一些東西。既然是尊重和信任,那為什么連一聲招呼都不打,就去干擾老師正常的上課秩序和課堂節奏?聽完課后還要查看教案,還要了解學生,還要追三問四,難道這就是信任?
二是推門聽課對教師的業務成長和專業化發展并沒有多少實際上的幫助。相反,還會給老師專業化成長或多或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會在一些老師心理造成陰影。
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是一道風景,每一節課都是一個藝術,沒有完全相同的教師,就沒有完全相同的教學設計、教學風格和教學效果。至于一節課老師會怎么去上,是不是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去上,那也不一定。因為,教學設計是死的,但課堂是活的。有時候課堂上即興生成的東西,或隨機出現的狀況,會完全改變教師的課前預設。而“推門聽課”之后,幾個領導一本正經的坐在教師后面,原本很輕松的課堂一下子都緊張起來了,老師也只能按照即設的方案進行,沒有多少老師敢涉雷池半步,敢讓課堂游離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之外,更沒有多少人敢讓課堂舒展,就更談不上課堂的生成和靈活性了。
所以,聽課者所看到的其實也并不是一個真實的生命課堂。再者說,推門聽課給教師傳遞信息并不是幫助自身的業務發展和提升,而是檢查、監督、考評。
有一個案例:開學初,教研室的領導和教研員去一個學校檢查工作,推門去聽一個老師的課,結果被這個老師趕出門外。這個教師的理由很簡單,“你誰呀?憑什么進我們教室?教研室的人怎么了?誰說教研室的人就有權利不到招呼進別人的課堂聽課?再者說了,我在這里上課,我就是這里的主人,你們進入教室聽課征求過我的意見嗎?云云。”
后來,好像課也沒有聽成,教育局卻責令讓這個老師公開道歉,因此上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結果不太清楚。但我們可以做一個判斷,這個老師錯了嗎?我不管別人怎么看這個問題,我還是支持這個老師。如果換成是我,我可能沒有那樣的勇氣。這個案例需要我們去深思。
在教學管理中,為了解課堂教學實際狀況,所進行的調研、督導、學生問卷、座談和聽課等等,其實是很正常的管理方式,只是應把其目的性和方式轉變一下,要讓老師愿意接受,并能自覺遵守這個規則,且能在自己的教學中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意識。
基于此,所以,我們在實踐中堅持要把原來的“推門聽課”“巡課”“隨堂聽課”轉變成“點課”“約課”。
所謂點課,就是在前一周就明確下一周的某個時段,某一位老師的課要去聽的,都誰會去參加聽課,聽課的要求是什么等等。這樣以來,授課老師就非常明確了,這一周,他就會精心去備課。通過查閱資料、主動請教、觀看名師課堂實錄、參考名師教學設計、反復打磨等等途徑來盡可能地完善這一節課。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專業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再加上,課后的點評、研討、交流又是一個提升過程。
有人問,這樣的課會不會有虛假和作秀出現?當然,這種擔憂有道理。但實際上,這樣聽課,我們的目的不是看這節課到底有多么的完美,而是注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這個過程。
關于“約課”就更有意義了,學校有針對性的提前預約某一個老師上公開課。上課的時間、地點,甚至連上課的內容都作規定。這樣以來,與“點課”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基本相同,但不同的是,規定了教學內容以后,就更加側重于對教材、課標和教學設計的研討。這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聽課活動,其主要目的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不管哪一種聽課方式,都要建立在教師本身的自主性上。離開了教師本身的自住性,什么樣的方式都是蒼白的。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能不能夠找到更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激發教師自主能動性的方式。從這一點出發,“點課”“約課”比“推門聽課”要好得多”。
現代網絡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行業的業務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用具?,F在電腦的應用十分廣泛,快捷。
作為教育行業,現在也是普遍用電腦辦公,由以前手寫手抄演變成現在的電子辦公,電子教案在老師中不算什么希罕事情,但仍然不能完全無紙化辦公。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