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08:27:3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應該具備很多能力,比如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教育探索能力、創新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指導能力、信息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利用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
它要求教師在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教學相關要素上設計與創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著多維性、動態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等特點
信息化教學設計除包括一般教學設計流程外,重點是突出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使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設計流程中含教學環節,師生活動,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及應用意圖效果預期等環節。要針對每個教學單元指出應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并說明為什么用,有什么效果。
程序設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普通物理、計算機科學導論、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實驗、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數據結構與算法、概率統計、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數據庫系統、編譯原理、分布式計算、軟件工程、計算方法、人工智能、操作系統設計與實現、算法分析與設計、計算機接口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高級數據庫技術、數據挖掘、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
可以更直觀更簡明得教學,讓學生在信息化的大時代里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對于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教師,光有一桶水是不夠的,教師必須擁有自來水。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機會認真學習,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中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
虛心、主動地向其他信息技術教師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豐富教學手段,抓住學校安排外出聽課的機會,不恥下問,及時消化,吸取別人的好的教學方法,在自我的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評價,不斷提高。
信息技術的新課程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其理念主要體現在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信息素養基礎。
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先按老師指令完成才能沖浪,課堂前先指定規則,讓學生按規則辦事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