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1-31 11:23:5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學習用團點、勾線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2、作業紙,棉簽、顏料。
3、青蛙、蝌蚪、金魚、大白鵝、烏龜、鴨子等頭飾若干。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行進跳。
2、練習單雙腳交替跳,保持身體的協調能力。
3、體驗一起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荷葉若干(上面貼有腳?。∏嗤茴^飾若干、平衡木、害蟲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扮青蛙媽媽,幼兒扮小青蛙。
師:寶寶們,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先來活動活動身體。
老師邊念兒歌邊帶領幼兒做操:早上空氣真正好,我們大家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扭扭屁股,扭扭屁股,天天鍛煉身體好。
二、基本部分
1、師:我們小青蛙有一個跳的本領,你們先給媽媽看看。(幼兒自由練習跳)
2、老師示范雙腳行進向前跳。(要求雙腳屈膝,屁股半蹲,輕巧)
3、單腳跳(幼兒自由練習)
4、單、雙腳交替跳。
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時候要注意保持身體的平衡。
三、游戲《小青蛙捉害蟲》
1、交代游戲名稱和玩法
師:農民伯伯打來電話,說稻田里面發現許多害蟲,讓我們幫助去消來害蟲,小青蛙們要一個跟著一個跳和走,不要掉隊和迷路。
2、師:小青蛙在河邊發現許多荷葉,請你們來想一想,有的荷葉上有兩個腳印,有的只有一個腳印,我們該怎么辦呢?(幼兒自由發言)
師:哦,小青蛙都知道了該怎么辦,一個腳印的地方代表單腳跳,兩個腳印的地方用雙腳跳,那我們一起出發吧。
3、跳到田里捉害蟲,
四、結束部分
師:哎呀,天空黑乎乎的,快下雨了,我們回家吧。
帶領幼兒原路返回,走到小河邊時老師說:“下雨了,怎么辦呢?”(一起想辦法)撐著荷葉傘回家吧!
活動反思:
這是一個體育游戲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使幼兒學習、掌握青蛙跳的姿勢,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并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小班幼兒對模仿動物比較感興趣,幼兒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對幼兒來說比較新穎,可以充分的調動幼兒的興趣,在選材方面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
活動前我準備了大荷葉和“害蟲”。在準備部分,我扮演青蛙媽媽來找我的蝌蚪寶寶,帶領寶寶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運動,寶寶從蝌蚪變成了青蛙。準備活動是為內容服務的,我設計的準備環節與內容一致,這是比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處,青蛙喜歡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動作,準備活動可以更好。
基本過程我主要設計了小青蛙練本領,我先帶領幼兒去荷葉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樣跳,然后再進行動作講解,邊講解的時候幼兒邊做動作,然后幼兒自由練習。運動后請幼兒坐到荷葉上面休息,休息時告訴青蛙寶寶最大的本領是捉害蟲,請幼兒學習捉害蟲的方法,幼兒學的非常認真,積極性很高,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幼兒練的過程中有些幼兒姿勢做的不到位,我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于興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氣氛達到了**。整個活動比較符合孩子們的身心特點,發展了孩子的協調能力,齊心合力消滅害蟲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
2、學習用團點、勾線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形狀?;顒訙蕚洌?、《小蝌蚪找媽媽》掛圖。2、作業紙,棉簽、顏料。
3、青蛙、蝌蚪、金魚、大白鵝、烏龜、鴨子等頭飾若干。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模仿蝌蚪與青蛙的運動方式與動作,體驗樂趣。
2、樂意參與集體游戲,在熟悉的音樂與兒歌中大膽表現。
3、培養學生的模仿的能力。
4、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5、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看看、扮扮、說說過程中,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
難點:通過活動,體驗小蜜蜂采蜜辛勤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蜜蜂觸角,衣服,尾巴人手一份,其他小動物的角(如兔子耳朵,貓耳朵),衣服(斑馬衣服),尾巴(其他形狀:長長圓圓的等)若干。
前期活動:小蜜蜂的歌曲。
幼兒經驗:有關春天的小動物的認知經驗。
環境創設:紅、黃、藍花叢布置。
活動過程
1、興趣導入:
(1)播放聲音:蜜蜂嗡嗡叫。
讓幼兒猜猜這是什么聲音?
(2)出示圖片:蜜蜂。
一起來看看小蜜蜂在干什么?(播放動畫、音樂)
讓幼兒一起唱動畫里的歌曲。
(3)過渡:原來勤勞的小蜜蜂去采蜜。今天,我們來學學小蜜蜂去采蜜,先要把自己打扮成小蜜蜂。
2、操作體驗:
(1)讓幼兒自主選擇衣物,打扮自己,把自己裝扮成小蜜蜂。(材料投放了許多不是小蜜蜂特征的東西。讓幼兒在選擇中,認知小蜜蜂的明顯特征:短觸角,黃黑條身體,尖尾巴。)
(2)師見幼兒打扮差不多后,在外打扮成蜜蜂媽媽出場:誰是我的蜜蜂寶寶呢?小蜜蜂應該和蜜蜂媽媽長的一個樣,有……(蜜蜂媽媽的出場,讓幼兒對照著自己或是互相檢查小蜜蜂的裝扮是否正確?師從中引導強調了蜜蜂的明顯特征。)
3、游戲體驗:
(1)打扮好了,小蜜蜂要跟著蜜蜂媽媽去采蜜了。(放音樂,幼兒熟悉的小蜜蜂歌曲,飛到了花叢中。)
(2)幼兒自主采蜜,聽指令采蜜。
(3)師:累不累?蜜蜂采蜜真辛苦。你喝過蜂蜜嗎?什么味道的?喝了蜂蜜有什么好處?
4、活動延伸:
采蜜采得真辛苦,嘴巴也干了,一起去喝蜂蜜泡的水。延伸生活活動:喝水。
活動名稱:小蝌蚪變變變(科學)活動目標:1、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并嘗試根據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進行排序。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初步萌發愛護青蛙的意識。活動準備: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課件、音樂、青蛙生長過程卡片4張1套活動過程:一、猜猜謎語、激發興趣1、謎語:黑腦袋,圓溜溜,長尾巴。東游游來西游游,好像許多黑豆豆。(出示小蝌蚪)2、師:這么可愛的小蝌蚪,那你知道它們的媽媽是誰嗎?(青蛙)二、根據已有經驗,推測青蛙的生長過程。1、那小蝌蚪又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呢?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小蝌蚪變變變。提供操作小圖片,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圖片排序。讓幼兒看看、排排、說說小青蛙是怎樣長大的。2、幼兒為蝌蚪成長卡排隊,師巡回指導。放音樂(小蝌蚪)3、幼兒排圖,完成猜想過程。4、講評卡片,組織討論。三、觀看動畫課件,了解小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1、播放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我們來看一下動畫,看看小蝌蚪是怎么一步步變成青蛙的。2、請個別幼兒和老師一起排圖,完成小蝌蚪變青蛙的生長過程。(1)、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后腳?(2)、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3)、最后就變成誰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了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從哪里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后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么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里為什么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了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后,爸爸在媽媽的身體里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里展開了游泳比賽,游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里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后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里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后課件初步了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什么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后來慢慢的長出了什么?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里做些什么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后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怎么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里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里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里,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么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后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里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里住了十個月。
體育游戲:快樂向前沖
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練習各種爬法,并設置障礙物增加難度,老師巡回作指導。
1)雙手、雙腳爬。要求腿和胳膊要伸直,蜘蛛爬。
2)螃蟹爬。要求手、膝同一方向往前爬。
3)匍匐爬。要求身體一定要貼著地面。
教師小結:很勇敢、進步很大,爬得非常快!
三、游戲活動:
游戲一:我是小小解放軍、技能考核階段,設置情境:解放軍要去打仗,途中會遇到山坡,草地,池塘,鼓勵幼兒探索如何渡過,大膽頑強的完成任務。
規則:幼兒分兩組,比比那組爬得快。
1、設置障礙物紙盒,幼兒練習爬行。
2、匍匐爬過平衡木。
3、爬過障礙物輪胎。
教師小結:教師小結:小朋友爬的真快,很勇敢,熟練地完成每一項技能,都可以成為小小解放軍。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