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2 14:31:3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文章構思巧妙。秦晉聯盟的實質是秦為了擴張領土,才幫助晉國包圍了鄭國,秦國與鄭國并無恩怨糾葛?!耙箍P而出”對應“晉侯、秦伯圍鄭”“國危矣”“晉軍函陵,秦軍泛南”為燭之武見秦伯做了鋪墊。
二、情節環環相扣。比如,鄭國被秦晉圍攻,情勢危急。佚之狐向鄭伯舉薦燭之武,鄭伯于是親自去請,燭之武卻不給面子,滿腹牢騷。鄭伯站在燭之武角度反思自己,打動燭之武,使之出使秦國,成功退敵。
三、人物個性鮮明。燭之武面對國君敢于直言自己的政見,臨危受命出使秦國成功勸退秦軍。
燭之武說退秦師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燭之武站在泰國的立場上說話,引起對方好感。二是說明亡鄭對晉有利于無害。三是陳述保鄭對秦有利。四是揭示晉的貪得無厭。
但是晉、秦結盟,讓秦國在鄭國駐軍,秦穆公因此退兵,晉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場戰爭被瓦解了。
志士
以國家利益為重,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
勇士
兩軍交戰,生死未卜;
出使秦師,成敗難料;
勇入秦營,知難而上。
辯士
不卑不亢,機智善辯
這是一篇記述行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鄭君之命,去說退秦軍.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便說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并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后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這篇文章,贊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只身去說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文中燭之武說理透辟,善于辭令
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四個部分:1、第一自然段秦晉圍鄭:寥寥數語,既點出了戰事爆發的原因,敵我雙方力量對比,也為下文的燭之武退秦師埋下了伏筆。
2、第二自然段燭之武臨危受命:燭之武的壯年不遇之感和鄭伯的勇于自責和善于做人思想工作在這段里得到充分體現。3、第三自然段燭之武說退秦師:體現了燭之武的雄辯之才。4、第四自然段晉師撤離鄭國,一箭雙雕,達到目的。
我認為燭之武退秦師行文思路是:
第一段交待事件的起因:“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所以鄭國被晉、秦兩國圍攻,而且已是兵臨城下?!皶x軍函陵,秦軍氾南?!?/p>
第二段第一句話寫佚之狐向鄭伯推薦燭之武能解決“國危矣”的難題。鄭伯聽取了佚之狐的建議。請燭之武出使秦,但開始時燭之武并沒有接受,他推辭的原因是“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逼渲杏胁黄街畾?。面對這種情況,鄭伯先做自我批評,“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蓖瑫r給燭之武講明利害沖突“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p>
第三段是本文的重點,寫燭之武說退秦師?!耙箍P而出”說明鄭國處境的危險
課下重點注釋
(1)晉侯、秦伯:指晉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無禮于晉:指晉文公出亡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他。以,因為。
(3)貳于楚:依附于晉的同時又依附于楚。
(4)晉軍函陵:晉軍駐扎在函陵。軍,駐軍。函陵,鄭國地名,在現在河南新鄭北。
(5)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屬鄭地。
(6)佚(yì)之狐:鄭國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請擊之:子犯請求襲擊秦軍,子犯,晉國大夫狐偃(晉文公的舅舅)的字。之,指秦軍。
(9)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10)辭:推辭。
(11)臣之壯也:我壯年的時候。
(12)猶:尚且。
(13)無能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已,同“矣”。
(14)用:任用。
(15)是寡人之過也:這是我的過錯。寡人,諸侯謙稱,寡德之人。過,過錯。
(16)然:然而。
(17)許之:答應了這件事。許,答應。
(18)縋(zhuì):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
(19)既:已經。
(20)敢以煩執事:怎敢這這件事來麻煩您。這是客氣的說法。執事,辦事的官吏,這里是對對方的敬稱。
(21)越國以鄙遠: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做邊邑。鄙,邊邑。這里用作動詞。遠,指鄭國。
(22)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焉:何。用,介詞,表原因。陪,增加。鄰,鄰國,指晉國。
(23)鄰之厚,君之薄也: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2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舍,放棄(圍鄭)。
(25)行李:出使的人。
(26)共(gōng)其乏困: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共,通“供”,供給。其,代指使者。
(27)嘗為晉君賜矣:曾經給予晉君恩惠。嘗,曾經。為,給予。賜,恩惠。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惠公回國的事。
(28)許君焦、瑕:(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這兩座城池。
(29)朝濟而夕設版焉:指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濟,渡河。設版,修筑防御工事。版,筑土墻用的夾板。
(30)乃還:于是秦國就撤軍了。
(31)東封鄭: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封,疆界。這里作用動詞。
(32)肆其西封:擴展它(晉國)西邊的疆界。意思是晉國滅了鄭國以后,必將滅秦。肆,延伸,擴張。
(33)闕(quē)秦:使秦國土地減少。闕,侵損,削減。
(34)將焉取之: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
(35)唯君圖之:希望您考慮這件事。唯,句首語氣詞,表希望。之,指闕秦以利晉這件事。
(36)杞(qǐ)子、逢(páng)孫、楊孫戍之: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國大夫。戍,戍守,即守衛鄭國。
(37)說:通“悅”。
(3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晉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幫助,才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微:沒有。夫人,遠指代詞,那人,指秦穆公。
(3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別人的力量,又返回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敝,損害。
(40)失其所與,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與,結交,親附。知:通“智”。
(41)以亂易整,不武:用混亂相攻取代聯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易,代替。武,指使用武力是所應遵守的道義準則。不武,不符合武德。整,指一致的步調。
(42)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其,表商量或希望的語氣,還是。
(43)去之:離開鄭國。之,指代鄭國。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