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4 12:11:2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個星期有七天,了解每一天的名稱及順序。
2、了解從卵到蠶蛾的完整演變過程。
二、教學準備:
1、電教圖片
2、8張卡片,分別寫“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其中“星期日”的卡片兩張。
3、版圖表格
三、教學過程:
1、用“小手小手變變”來穩定幼兒情緒。
2、“今天有一只蠶寶寶要到我們班來跟我們一塊兒玩,讓我們來歡迎它”。出示蠶的圖片。
3、“大家都知道它的名字叫蠶,那你們能看圖片告訴我它長什么樣的嗎?”。與幼兒觀察蠶的特征。
4、“蠶寶寶那么可愛,你們知道它是怎么長大的嗎?下面老師給你們講個《小蠶寶寶的故事》你們就知道了”
5、用電視機播放蠶生長過程的圖片,教師邊講解。
6、與幼兒討論蠶的生長過程:
①蠶寶寶小時候是什么樣子?吃什么?
②突然發現它長大了,在什么時間,變成什么樣子?你的心情怎樣?
③蠶寶寶長大后給自己建的新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建的?
④當你第一次發現蠶不見了,你想和蠶寶寶說些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⑤蠶寶寶最后變成什么樣子?
7、我們計算時間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秒、分、小時、星期……)誰知道這個故事用什么方法來計算?(星期)
8、每個星期里每一天的名字叫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與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出示數字卡片,將卡片圍成圓圈貼在黑板上。)
9、你們發現老師黑板上的卡片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兩張一樣的“星期日”卡片重疊在一起)
10、原來每周到了星期日的時候它們又重復出現了。那它們的后一天是什么呢?大家一起看黑板來數一數吧。
11、結束活動
活動目標:1、學習模仿蠶寶寶爬行的各種動作,發展幼兒肢體的柔韌性和平衡性。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積極嘗試利用布袋開展活動的興趣。3、培養幼兒的自我調節、克服困難的態度和能力。活動準備:1、物質準備:跳袋與幼兒人數相同、小樹、樹葉、籮筐。2、知識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蠶蛻變的過程?;顒舆^程:1、熱身運動。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聽音樂做準備運動。2、自由探索活動。①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蠶寶寶有哪些本領?你們知道蠶寶寶是怎么爬行的?”。②幼兒自由探索蠶寶寶爬行動作,教師觀察指導。
《童年》講述的是孤獨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長故事。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獨特視角來審視整個社會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仇恨,籠罩著濃厚小市民習氣的家庭,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說也展現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敗、沒落而趨向滅亡的過程。小說通過“我”幼年時代痛苦生活的敘述,實際反映了作家童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對光明與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時也展現了19世紀末俄國社會的廣闊社會畫
編寫舞蹈教案時需注重金色童年主題的表現,通過舞蹈形式來展現經典的“童年記憶”。因此,可以運用兒童歌曲、游戲等元素,靈活運用幼兒喜愛的簡單舞步,以及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和表演技巧,來創造出一個美好、充滿童趣的金色童年世界。同時,需要注意節奏和音樂的配合,處理好動作與音樂的契合關系,達到視覺和聽覺的統一。此外,可以考慮增加道具、服裝等元素來營造更為逼真的現場感受,讓孩子們在歡樂的跳躍中回味童年美好時光。
1、通過朗讀、吟唱,讓孩子感受到童謠優美的韻律、歡快的節奏、真摯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在學習中幫助孩子積累語言,并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例如:
1.我們來玩個游戲,大家還記得嗎?《木頭人》的游戲,喜不喜歡?學生說,學生做?!吧缴缴剑缴缴?,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還有一個不許笑!”
2.小朋友知道嗎?剛才我們玩游戲時嘴里念的是什么?是啊,剛才我們念的呀,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童謠。今天我們就來上一堂《有趣的童謠》。(揭題:有趣的童謠)
簡譜上面一般都有的,如果不跟伴奏的情況下,什么調都可以的?!锻辍愤@首歌原版羅大佑的是A調的,但是現在一般都是以G調為準。
附:歌曲童年到底是什么調的?
簡譜上面一般都有的,如果不跟伴奏的情況下,什么調都可以的?!锻辍愤@首歌原版羅大佑的是A調的,但是現在一般都是以G調為準。
《童年》
歌詞: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游戲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就是口袋里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
到底誰搶到那只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
怎么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畫
心里初戀的童年
總是要等到睡覺前
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后
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
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迷迷糊糊的童年
沒有人知道為什么
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
山里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總是
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么好奇
就這么幻想
這么孤單的童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
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
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
什么時候才能像高年級
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
盼望著明天
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長大的童年
給個例子給你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肚迤綐?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
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
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
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
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
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
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
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
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
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
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