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4 21:51:5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案一:蘿卜的生長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2、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并喜歡大自然。
活動準備
1、幻燈片:蘿卜
2、把各種蘿卜切成小塊。
活動過程
一、嘗蘿卜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東西,你們想嘗嘗嗎?
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分別用小勺把小塊蘿卜放到幼兒的口中。
2、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么蘿卜。
3、課件:蘿卜
讓幼兒通過觀看幻燈片,了解各種好吃的蘿卜。
二、故事快樂多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吃了蘿卜,還有一個很好聽的蘿卜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了哪些事情?
2、教師講故事:蘿卜的故事
3、提問:
為什么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三、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1、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么辦?
2、遷移思考:我們今后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四、環保小衛士
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會遭遇像蘿卜兄弟這樣的遭遇,你發現后會怎么樣?
活動延伸
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聽聲音
2
教案二:種植蘿卜
活動目標:
1、對種植有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遷移種大蒜的經驗,鞏固用按的方法種植蘿卜。
3、關注植物生長,愿意連續觀察自己種植的蘿卜。
活動準備:
1、供種植的蘿卜種子若干、松軟的泥土。
2、廢舊的杯子、罐子人手一個。小鏟子若干,水桶盛好水,澆水用的小杯子若干。幼兒的小動物標簽一套。
3、幼兒用書:《蘿卜》。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蘿卜。
1)讓幼兒看看、說說、玩玩蘿卜。
2)師:這些蘿卜是什么樣的?種下的蘿卜能長大嗎?會長成什么樣子。
2、與幼兒共同回憶種大蒜的經驗,嘗試種蘿卜。
1)師:你們種過大蒜嗎?是怎樣種的?那么蘿卜又是怎樣種的?
2)師:你想把蘿卜種在哪里呢?
3、帶領幼兒種蘿卜。
1)幼兒自己動手嘗試,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和幫助。
2)重點觀察幼兒是否將種子撒到杯子里面。
樓主提問的這個女教師之所以引起網友關注和熱議,是因為她發朋友圈的內容和說話的語氣。
先來看看這位女老師發朋友圈的內容吧!近日,一位小學女教師發朋友圈稱:真想快點開學,身邊多點狗腿子。喊掃清潔區就掃清潔區。喊抱本子就抱本子,喊拿水杯就拿水杯......一天天真閑!
我認為這樣發是不妥的,原因是:
【1】作為老師,狗腿子這樣的稱呼,也不加雙引號就發朋友圈,別人看到了是真的難為情的!雖然有時候老師讓孩子做事情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甚至交際能力,;雖然老師出發點是好的,疫情時間久了,想念孩子們。但措辭也不妥??!
【2】朋友圈最后有一句,想讓他們干啥干啥,一天天的真閑,我覺得這已經顯示出來,這個老師有點無所事事的吊兒郎當的態度。這句話網友的解讀就是,她命令或者指使她的學生們做,他們就得做。把自己當做二大爺一樣,悠哉悠哉。這顯然是不對的。
老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憑什么你讓干就得干呢?
【3】狗腿子這個詞,本身就含有貶義,再加上女老師后一句的一天天閑的慌,兩者結合一塊。有損害學生人格尊嚴的嫌疑。作為老師的我,有時候讓學生幫我拿u盤,或者麥克風,水杯時時,我都會說謝謝。我認為他們沒有這個義務必須幫我拿,老師有禮貌用語,才能做到言傳身教!
有些老師也確實有利用工作之便,隨意指使學生,甚至正在上課還讓學生干這干那。作為學生有些不想做,但礙于師生關系,心里不情愿也只好為之。
結束語:
【1】我只能說,別放大老師的行為。她們不是神,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有錯誤,請做到善意提醒,造成嚴重影響的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自有論斷!【2】這位女老師不妥的行為,反映出她缺乏職業操守道德??梢韵蚣议L和孩子們道歉,利于下一步教學工作的展開!【3】學校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更加嚴格規范教師的行為,決不允許教師隊伍有不良之風和不規行為!【4】作為網民,可以公正自由的發表言論,不要妄自揣測,推波助瀾!做一個有素質的網民,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幸福密碼128771819,讓我們共同探討教育中遇到的問題!
講述目標,中班孩子的防疫小衛士,讓孩子們明白如何做一個防疫的小衛士并且知道方法步驟
內容講述,作為老師,要把孩子們成為一個防疫小衛士的方法,步驟和內容列到黑板上或者做成小卡片發給孩子們,讓孩子們熟知之前那種并且按要求去做最后達到目的
在考評方面,可以每一周一考評,對于好的孩子,給予小紅花獎勵
您好,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面試教案的寫法如下:
一、教案概述
1.教學內容: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情緒管理、人際關系、自我認知等方面的內容)
2.教學對象:小學生(年級、年齡)
3.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
二、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某個具體的心理健康主題,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實際操作、游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的心理價值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抗壓能力。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某個具體的心理健康主題的相關知識。
(2)難點:通過實際操作、游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的能力。
3.教學方法
(1)講授法:通過講解、展示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
(2)互動式教學法:通過互動、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參與活動,積極體驗和探索。
(3)案例分析法:通過真實的案例,讓學生了解某個心理健康主題的實際應用。
4.教學過程
(1)引入:通過引入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情景,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2)講解:通過講解、展示等方式,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
(3)實踐:通過實際操作、游戲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的能力。
(4)總結:通過總結,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5.教學評價
(1)形成性評價:通過課堂表現、作業等方式,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2)總結性評價:通過考試、調查問卷等方式,總結本次教學的效果和問題,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參考。
三、教學資源
1.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教材
2.多媒體設備:投影儀、電腦、音響等
3.教具:游戲道具、圖片等
四、教學效果
通過本次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了解并掌握某個具體的心理健康主題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同時,學生的心理價值觀、自信心和抗壓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和提高。
目標:認識捉迷藏游戲中可能發生的危險,避免傷害,安全教育教案:捉迷藏。準備:幼兒用書。過程:
1、導入。你們喜歡玩捉迷藏游戲嗎?可捉迷藏游戲中也會有危險,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看看圖畫書。濤濤和文文在玩捉迷藏,看看誰在躲?濤濤第一次躲在哪里?你覺得有危險嗎?噢,濤濤躲在窗簾后,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拉線纏繞頸部,很容易導致窒息,教案《安全教育教案:捉迷藏》。濤濤又躲到哪里去了?危險嗎?躲在柜子上很容易掉下來摔傷。這次濤濤又躲到哪里了?床下危險嗎?如果文文躲在冰箱里,會發生什么危險?
3、故事《會動的箱子》。老師講述故事,提問:如果文文沒有去掀紙箱,躲藏在里面的濤濤會有什么危險?
4、小衛士闖關,回答對與錯。捉迷藏時,可以躲在冰箱里。在馬路上捉迷藏。在工地附近捉迷藏。捉迷藏時,藏在停放的汽車下面。
目標,讓中國的孩子們學會防護自己,并且指導防護自己的措施和方法
內容,老師,把孩子們防護的小措施,小方法,以及在防護過程中所所注意的問題,分成步驟的給同學們進行講解,讓孩子們徹底明白防衛自己的措施,老師們還可以把這些小措施辦成黑板報,作為日常來對孩子進行教育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推薦課件:大班科學《好玩的空氣》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渴菈K干毛巾。
3、教師: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濕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么?(毛巾)這是什么?(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哦??匆豢磿l生什么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濕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會濕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么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里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那么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著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游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后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最大,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么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么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里,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么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干凈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煙了,我們應該怎么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么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么?(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