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4 23:43:5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大雁是一種候鳥,一般每年春季飛回北方交配產卵進行繁殖后代,當秋季溫度降低后飛往南方度過冬季,所以一般看到大雁往南飛去,就代表秋天到了,松鼠一般在秋季儲存糧食,來度過寒冷的冬季,所以看到有松鼠不停地忙碌,說明是秋天到了,
教案寫的不錯,他讓中班的小朋友明白了,小動物爬行館的特點,并且在小動物爬行館里,孩子們所要注意的問題方法和措施,并且在每一個步驟,老師提出了所有注意的問題,孩子們非常明了老師也做了大量的示范工作用直觀的方式給同學們講出小動物爬行館,他們應該做什么?
整個這節課生動有趣,設計合理,風趣幽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們積極配合,喜歡與小動物做朋友,通過這節課,使孩子們懂得要愛護小動物,保護小動物,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我們要與動物和諧相處,才能保護大自然。
總之,這節課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活動名稱:蝌蚪變青蛙
活動目標:
1.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了解兩棲動物的生活習性。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活動準備:圖片錄音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師: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
2、模仿青蛙的叫聲。
3、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知道青蛙是什么樣子的?
二、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青蛙的特征。(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白肚皮,四條腿。)
2、師: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
3、出示蝌蚪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體,大大的腦袋,細長的尾巴。)
三、了解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1、師:真奇怪,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點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呢?
2、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變青蛙》。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在泥洞里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它從泥洞里慢慢的爬出來,伸了伸腿,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碧綠的水草上產下許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產下的卵,慢慢的活動起來,變成了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
它們在水里游來游去,非??鞓?。過了幾天,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后腿,過了幾天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慢慢變短了,不見了,小蝌蚪變成了一只只非??蓯鄣男∏嗤芰?。
3、教師邊講故事邊播放課件。
4、提問:青蛙媽媽在水里產下了什么?
卵慢慢變成了什么?
小蝌蚪先長出什么,又長出什么,什么不見了,最后變成了什么?
5、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6、幼兒為蝌蚪成長卡排隊,教師巡回指導。
7、教師和幼兒共同擺放蝌蚪成長卡,鞏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
8、游戲:蝌蚪變青蛙。
四、了解青蛙的生活習性。
1、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是兩棲動物。)
2.青蛙吃什么?(蚊子、蒼蠅和田野里的許多害蟲)
五、教育幼兒要愛護青蛙。
1、師:青蛙有什么本領?
(青蛙最大的本領就是捉害蟲。)
2、師:那青蛙是怎樣捉害蟲的?
(青蛙的嘴巴里會分泌一種黏液,當看到有害蟲時,它就會伸長舌頭將害蟲粘住吃掉,如果離它遠的話,它就會輕輕的跳過去伸長舌頭將害蟲粘住吃掉。)
3、師:那你們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蟲嗎?
(青蛙是捉蟲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滅一萬只害蟲,保護了莊稼。)
4、師:青蛙的本領這么大,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呢?
小結: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不要做傷害青蛙的行為??吹接腥瞬蹲角嗤芎托◎蝌揭プ柚?。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大家都要保護它。
小動物學本領設計及反思
一、設計理念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育思想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是小學階段體育課的目標之一。
為達到這個目標,本課采用了將情境融于一定的教學內容之中的情境式教學,以系列故事的形式貫穿教學全過程,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樂中練、趣中練、玩中練。
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對發展能力、培養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嘗試運用了啟發、誘導、合作、游戲、評價、激勵等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從而真正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
本課在創設學習環境時,采用了開設“游戲菜單的方法,即為學生提供一個游戲名稱,讓學生根據菜單內容設計游戲方法、布置游戲場地并在練習中改進、完善游戲。
這樣做改變了以往低年級教學中一切由教師帶著學生活動的做法,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在學習中多一些探討、多一些思考;教師在這一學習環境中,是以一位參與者、合作者、引領者的角色巡回在學生中間。
2、設計富有趣味的教學情景體育情境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入境,讓學生在饒有興趣的情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快樂地學習和掌握動作技能。
因此,在本課教學內容中設計了多處富有趣味的教學情景,根據情景內容的不同,其入境的方式也不同。
(1)以語言描述情境情境的創設只有融入了參與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因此,在教學中用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的語調敘述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學生的情緒會隨著教師的語言描述而發生變化。
動物大連蹲
游戲時間:此游戲適合晚會時玩,活躍氣氛。
道具:動物頭飾、迪斯科舞曲帶
玩法介紹:各隊抽出三名隊員,隨機抽取動物頭飾,音樂開始后由主持人背對參賽隊員隨機喊某種動物“某某蹲、某某蹲、某某蹲完某某蹲”蹲錯的被罰下場,最后哪隊剩人最多為獲勝。本游戲技巧在主持人,尤其有領導在場上時,可連續喊領導所帶動物名多次,絕對爆料。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制作小烏龜的興趣。
2、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玩具,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是培養孩子的自主創作能力,難點是孩子們鬧,難形成統一。
活動準備
1、果凍盒,一次性筷子,碗,瓶蓋,剪刀,繪畫紙,粘紙,雙面膠等。
2、制作流程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師:你們見過小烏龜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小烏龜有四只腳,一個殼,一個頭,一個尾巴,殼上還有花紋。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只小烏龜?
2、出示材料,讓幼兒探討。
師:老師這邊準備了很多的東西,你們看看它們能做小烏龜的哪一部分?
幼兒1:泡沫盒可以做小烏龜的殼。
幼兒2:果凍盒可以做小烏龜的頭。
幼兒3:一次性筷子可以做小烏龜的腳??????
3、教師出示制作流程圖,激發幼兒制作的興趣。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辦法制作小烏龜,現在老師這里有幾張制作小烏龜的圖,請你們看著上面的圖示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材料進行制作,好嗎?
4、幼兒自己制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5、大部分幼兒完成了作品后,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小烏龜并進行評價。
6、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教學反思
幼兒玩具“做中學”為幼兒的教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對拓展幼兒思維性,培養幼兒創造力,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社會責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