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5 01:48:2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課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培養學生的數感;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估測能力。2、經歷100以內的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形成過程,體驗比較的思想方法。3、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二、重點難點:重點: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難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對性,并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四、教學方法:討論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等。五、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學會估算1、估一估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海綿寶寶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到商店去參觀。課件出示海綿寶寶圖片。師:這么多美麗的海綿寶寶兒,看的老師都很想去買些海綿寶寶回家養。你們想跟老師一起去嗎?出示的圖片海綿寶寶。師:來到商店,售貨員小姐就先給我們介紹了紅海綿寶寶,她想讓我們猜一猜這里有幾個?猜的越接近的就能得到星星獎勵。(若學生憑感覺胡亂猜,則引導學生先數出10個海綿寶寶,讓學生了解到10個海綿寶寶有這么多,再觀察其余的,做第二次估計。)小結:所以今后我們在估計物體的多少時可以先找出參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較接近正確答案了。問:大家還有別的方法來幫我們進行估計嗎?2、猜一猜出示藍色海綿寶寶和黃色海綿寶寶的圖片。師:現在售貨員小姐又給我們介紹藍色海綿寶寶和黃色海綿寶寶。她讓我們猜一猜這兩種,哪種是15個,哪種是10個?猜對獎勵星星。(二)探索新知,層層深入1、比較大小師:能用你們學過的知識來比較58、15、10這三個數的大小嗎?請你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來排一排。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8>15>102、教學“多一些”、“多得多”(1)多一些師:除了用大于號、小于號比較數字外,還可以用語言來描述。問:15個與10條比較,怎么說?板書:15條比10個多問:15個比10個多多少?師:在數學中,我們用“多一些”來表示多一點點。問:15表示藍海綿寶寶,10條表示黃海綿寶寶,還可以怎么說?(2)多得多問:58個與10個比較,怎么說?板書:58個比10個多問:58個比10個多多少?師:我們習慣用“多得多”表示多很多。(3)比較“多一些”、“多得多”問:“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多,他們多的程度一樣嗎?3、教學“少一些”、“少得多”問:誰能反過來講一講,該怎么說?請同桌互相說一說。(三)鞏固新知,學以致用1、我能說。出示43頁“做一做”桃、蘋果和梨圖,讓學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說一說。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青蛙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專門捕食害蟲。(課件出示教材第45頁第4題)你們知道右邊的那只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蟲嗎?師:你們認為哪一個答案比較合適?師:你們為什么選擇30,而不選擇10和8呢?(四)聯系實際,感悟升華師: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話來表示出兩個數量間的大小關系。想一想,在我們身邊你能用語言描述出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嗎?小結:今天小朋友又學到了新本領,在今后比多少時,我們不僅可以用“>”“<”或“=”這些符號來表示,還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六、教學反思
三對二訓練一般是指以多打少的訓練內容,這個訓練內容是要求進攻隊員在短時間內運用人數上的優勢取得射門機會。教案設計應該是先從無球練習開始,再進到二對一,再過度到四對二,左右到三對二,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可將場地分為兩個半場,中間區域設置為三個人,兩邊分別設置兩個隊員,做攻防演練。最后在比賽中融入三對二戰術。
以幼兒園為模板
科學飲水安全教案
活動目標:
能自覺少喝飲料,多喝開水。
活動準備:
桌面教具(可樂、雪碧、果粒橙、白開水);一盆蔫了的小苗;布置展示欄"多喝水身體好"。
活動過程:
1、以談話形式引入活動內容。
提出問題:口渴了怎么辦?你喝過哪些飲料?
2、出示飲料和冷開水,講述故事《比第一》。
(1)討論:①故事中有哪些飲料參加比賽?②誰得了第一名?③小朋友聽了故事后應該怎么做?
(2)小結:小朋友應該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
3、出示一盆蔫了的小苗,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小苗為什么低下頭?
4、引導幼兒討論:如果小朋友少喝水會怎么樣?
小結:小朋友如果少喝水,容易流鼻血、嘴唇會干裂,還經常生病。多喝水能讓小朋友的身體更健康。
5、引導幼兒觀看"多喝水身體好"展示欄,鼓勵幼兒在運動前后、起床后、生病時等時段多喝開水。
活動延伸:
1、生活活動: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喝水,提醒幼兒在運動前后、起床后、生病時等時段多喝開水。
2、指導家長在家中為幼兒提供喝水的條件。
教學目標:1、使學生掌握得數是6、7的加減法,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抽象出得數是6、7的加減法的過程,能夠正確地計算得數是6、7的加減法。
2、通過游戲等方式,使學生在具體的觀察與動手操作活動中學會得數是“6”和“7”的加減法,發展學生的數感。3、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的參與到討論得數是6、7的加減法活動中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掌握“6”、“7”的加減法。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教具準備:磁扣磁板掛圖一、創設情境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能說說你們喜歡做什么游戲嗎?今天教師也要和你們一起來做游戲,你們歡迎我嗎?那我們今天就來做一個猜數游戲。(板書課題:猜數游戲)師:對于能夠積極參加游戲并遵守游戲規則的同學老師將會獎勵他一枚笑臉,誰得到的笑臉最多,誰就是今天游戲的獲勝者。師:游戲規則是這樣的:1、能認真聽老師提出的要求。2、能傾聽小朋友們的發言。3、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說話完整。聽清楚游戲規則了嗎?好,下面我們先來做一個單手猜數的游戲。二、猜數游戲1、數數師:請同學們數出我在黑板上貼了多少枚棋子?(師貼,生數)師:好,現在我從中拿出一部分,誰來猜猜我手中有多少枚棋子?(學生或許猜多了或者是少了,教師給予相應的“多了”或“少了”的提示)師:他猜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一起來數數。(師在黑板上貼出來)2、拆分“2”與“4”師:現在老師把這6枚棋子分成2堆,注意觀察,老師左邊擺了幾枚棋子,右邊擺了幾枚,一共是多少枚棋子呢?誰能完整的說一說?生:左邊擺了2枚,右邊擺了4枚,一共擺了6枚。師:根據這個你能列出2個加法算式嗎?生:2+4=64+2=6(板書2+4=64+2=6)師:那么如果老師把這6枚棋子貼在黑板上2枚,誰知道我手中握著幾枚?生:4枚。師:你怎么肯定是4枚?生:因為一共是6枚,減掉黑板上的2枚,所以手中就有4枚了。師:你能列出減法算式嗎?生:6-2=4(板書6-2=4)師:如果我在黑板上貼了4枚,誰知道我手中又有多少枚呢?生:2枚師:你怎么知道是2枚呢?用減法算式表示呢?生:6-4=2(板書6-4=2)3、學生帶領做游戲師:剛才同學們猜的有理有據,所以都猜對了,那么還是這6枚棋子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大家來做這個游戲呢?師:你向大家說你是怎么擺的,一共擺了多少個?師:誰能根據他擺的棋子列出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算式呢?生答師板書4、全體動手操作師:剛才老師用這6枚棋子擺出一種方法,又找了一名同學也來擺出了一種方法,并且都列出了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你們也想親自來擺一擺嗎?好,那就拿出你們手中的學具,邊擺邊想,看看這6枚棋子還能擺出哪幾種方法,并把相應的加法和減法算式記錄下來。生動手操作,師根據學生的匯報相應的板書。5、小結:剛才我們把6枚棋子分成兩堆,擺出了四種不同的方法,除了左右擺一樣多的情況下可以列出一加一減兩個算式,其余每種分法都可以列出四種算式。三、老鼠偷土豆1、編故事師:看到同學們表現的這么出色,老師決定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作為獎勵。有一天,一只老鼠太餓了,就到處找吃的,正巧他經過一片土豆地,看到滿地的土豆他高興極了,于是他找來了一個大袋子裝了7個土豆就往家跑,不料袋子是個漏的,土豆“啪啪”掉出來2個。(師邊講故事邊貼板畫,并注明7個)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數字寶寶。
2、喜歡數學,并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認識數字1—10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10,誒你感到幼兒認識數字。
二、游戲:找數字
——教師事先把1—10的數字寶寶貼在教室里的各個角落。
1、教師:你們認識數字寶寶1—10嗎?請幼兒從1數到10。
2、教師請個別幼兒來操作——現在請幼兒聽仔細要求,聽聽老師要求你們找什么數字寶寶,看看誰找的對,沒請到的幼兒要看仔細他們是不是找的正確,如,找的不正確的,你們要指出來。
3、游戲開始:教師說:數字寶寶9在那里,請到的這名幼兒去找數字9,并將數字卡片9貼在黑板上。
4、游戲可反復進行,教師一旁指導。
三、游戲:誰不見了
——教師將數字1—10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教師先請幼兒一起認識數字1—10。
——教師在在數字1—10的卡片中拿掉幾個數字,請幼兒觀察黑板上的數學里,睡不見了。
——教師可從簡單到難:先從1—5開始:1—5的數字寶寶里少了誰???
——在1—10的數字寶寶中少了誰啊?
四、練習操作
1、教師分發幼兒用書——翻開書本第11頁。
2、教師講解作業要求,幼兒操作。
3、教師巡查指導,并幫助個別幼兒。
——注意:貼貼紙要要輕輕的撕,撕了的廢紙要扔垃圾桶里。
4、教師批改幼兒作業,幼兒糾正作業。
要看什么職業。
教師職業,能與不能,目前主要以學歷及工作量作參考。
但工作量大,未必能證明教育教學效果好。
因為教師的工作,不僅含教學,還含教育。
所以,教師工作量難以量化。
那么,也就不好認可能者多勞。
其它行業,不了解情況,也不好發表意見。
一、教材的選擇
我們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的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當的,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先發制人,從根本上達到教育的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
目標的制定原則上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一個活動目標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確定:認知、能力、情感。
三、流程的設計
流程的安排正如做菜的順序,是先放主料還是先放佐料,放佐料時是先放姜蒜還是先放酒醋都是有講究的,放得好放得適時則色美味鮮,入口回味無窮;若放料放得不好則食欲全無,再好的營養再好的材料也是付之東流,失去應有的價值。
四、教具的準備
教具是為教學服務,所以宜精不宜多,宜巧不宜花,每一件教具都要用在刀刃上。教具的設計和準備既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更要考慮課的需要教具的份量要足,但不要多了,多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五、教案的要素
一個完整的活動設計包含四個要素,即上面說到的四個大點:設計意圖,也可以是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