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6 09:11:1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初中數學教師資格證筆試科目有三門
《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初中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綜合素質》的考試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主要題型有單選、材料分析和寫作。
《教育知識與能力》的考試內容包括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和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主要題型有單選、辨析題、材料分析題和簡答題。
《初中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考試內容包括學科知識、課程知識、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主要題型有單選題、簡答題、論述題、解答題、案例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
以下是考試重點內容,可以參考一下
1.函數的性質
2.導數
3.概率與統計
4.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5.向量
6.數列
7.圓錐曲線
8.曲面方程
9.求極限
10.數列極限
11.函數極限與函數連續(一致連續)
12.微分中值定理及其應用(泰勒公式及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13.積分(求積分,積分的應用)
14.行列式和逆矩陣
15.線性變換
16.整除性理論
17.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8.數學課程標準
19.數學史
20.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用目測方法正確判斷7以內的數量。
2、教幼兒認識7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間的數差關系。
活動準備:
教具:數字卡1——7數量為3——7的圓點卡片
學具:添畫圓點和數字作業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認讀數字1——7.
2、看數字快速做動作。(教師分別出示數字1——7,請幼兒快速認讀數字并做出相應數量的動作。)
二、集體活動
1、目測數群
(出示數量為3——7的圓點卡片)
小朋友,看,黑板上有什么?每張圓點卡的數量一樣多嗎?(不一樣)各有多少呢?(請幼兒分集體活動個別的形式分別目測各張圓點卡的數量。)
2、按序排列點卡并匹配數字
每一張圓點卡的數量都一樣,請一個小朋友按從多到少的順序來給這些圓點卡排隊。
想一想哪張排在最前面,接下來排哪一張呢?
請一幼兒操作。要求其他小朋友認真看。
圓點卡已經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隊了,現在要請一個小朋友來給每張圓點卡配上相應的數字。
集體驗證操作結果“3、4、5、6、7,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的隊?!?/p>
3、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相鄰兩數間的關系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排列好的數字,3的后面是數字幾?(4)
4比3怎樣?(4比3多1。)那3比4呢?(3比4少1.)
按這樣的方法帶領幼兒比較7以內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教師小結:如果數字是按順數依次排列的話,那排在它后面的一個數都要比前面一個數多1,排在它前面的數都要比它少1
二、幼兒操作
1、教師演示并講解作業要求
請小朋友看黑板上這些圓點的排序,在兩排圓點中間有一個空白的,你覺得空白的地方應該畫上幾個圓點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些數字呢?空白的地方又應該寫上數字幾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這樣的作業卡,請你們看清楚你的作業卡上都有數量是多少的圓點或是都有哪些數字,它們是怎樣排的,在空白的地方應該畫上幾個圓點或寫上數字幾?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
4、評價幼兒作業情況。
5、組織幼兒收拾玩用具。
筆試和面試。筆試主要包括綜合素質試題和學科知識試題兩個部分,總分為150分。
綜合素質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包括教育教學基本常識、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心理學等;學科知識試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初中數學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包括數學基本概念及方法、數學中的運算和方程,統計和概率等。
面試主要考查考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主要包括課件設計、教學演示和教學設計等多個環節。
根據本人的教學經歷,我認為要上好一堂課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基礎
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分析評價其結果的過程。教學設計分為教學目標的編制、教材的分析和處理、了解學情研究學生,教法的選擇、教案的編寫五個部分。
1、吃透大綱,明確培養目標,圍繞目標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只有明確目標,教學設計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特別用目標教學法時更是如此,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能力目標三大類”。我在上“數列”這節課時目標有二個:①理解數列的概念。(知識目標)②會根據數列的前幾次寫出它的一個通項公式。(能力目標)
2、深鉆教材,把準重點、難點、關鍵點,做到因材施教。
“重點”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點,它是我們學習后段內容的基礎,具有常用性和應用性。如“溶液”這節課中,溶液中分散系的概念,膠體溶液的性質一項就是重點?!半y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內容。如“溶液”這節課中,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濃度的表示及各濃度表示方法相互之間的轉換就是難點。“關鍵”是指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掌握它如同掌握了一個鑰匙,其余內容便會迎刃而解。
教學中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就是在教材的重要部分,舍得花時間、下力氣,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如“溶液”這節課中,為了講清概念,講解了溶液的分類方法。突破難點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難點,逐個擊破。②創設情景,聯系實際,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抽象到具體。③運用直觀方法加強學生的感知。④對于容易混淆的內容采用對比的方法來區分各自的特點。教學內容不同,課的類型也就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不能將理論課改為實驗課,復習課改為技能訓練課等。
3、研究學生,了解學情,做到因人而教。
我們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同一年級,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載教案,殊不知學生不同,教法也就隨之不同。如:護理專業與藥學專業同上醫用化學課,采用同一方式、方法及教學大綱顯然不合適。
4、精心備課,不打無準備之仗。
在吃透大綱,深鉆教材,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編寫教案就是教學設計的主要工作,如何編寫教案,先要弄清教案的格式和結構。教案可以是詳案也可以是簡案,提倡教師寫個性教案,實用教案,創新教案。建議新參加工作的老師盡量寫詳案,總之一句話,教學設計要象小說般的完整。
二、語言藝術,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教師的語言分為口語與書面語、肢體語三種,如何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關鍵在于:
1、口語
語言標準、簡練、不哆嗦無口頭啴,消除不文明用語。
語速適中,不快不慢。語言適度,不高不低。同時還要生動,親切,抑揚頓挫,賦有啟發性。
科目是: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中數學)。
主要考試內容有大學本科數學專業基礎課程和高中課程中的數學知識??荚囶}型包括單項選擇題、簡答題、解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教學設計題等。
大學本科數學專業基礎課程的知識是指: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大學課程中與中學數學密切相關的內容,包括數列極限、函數極限、連續函數、一元函數微積分、向量及其運算、矩陣與變換等內容及概率與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
想通過一個具體事例,談一談對學習過程的感悟。
在區教學能手評選活動中聽了很多課,關于七年級上冊4.3角一節教學,同一教學內容,集中聽14節課。教學能手評選課,老師都重視,準備很精致。教學設計各有千秋,課堂展示精彩紛呈,邊聽邊思考,受益匪淺。覺得這些課有共同特點,截取期中一節課一個片來分析,深入思考一個問題,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圖形知識,老師應該做些什么呢?以此進一步認識感悟學習過程。
這是一個測量角的度數的教學片段,如何測量角的度數,老師講操作要領:對中、重合、讀數,一邊解釋步驟,一邊用ppt動畫演示,測量每一步展示的清晰、直觀,再問同學如何測量角的度數,學生對答如流,教學活動組織流暢,堪稱完美。在這些同課異構課中,類似的學習活動場景很普遍,可以想象實際常態課中,這樣的操作更有普遍性,他們的共同特點或者說本質特點是媒體替代了學生的思考!媒體替代了學生雙手!學習測量是讓學生動手就可以了,嘗試徘徊失敗很正常,貴在經歷體驗和感悟,聽測量、看測量是沒有達成學習目標的!課堂上很多時間,學生是在等待老師的操作,在等待屏幕跳出的“下一步”,期待自己的觀點與老師課件預設結果一致。如此操作,長此以往就會扼殺學生不斷產生的新奇想法、扼殺思考力、扼殺學習激情、扼殺學習靈性!
什么是學習?宏觀意義理解是能改變自己,影響生活,可以創造價值的活動都是學習,我們的課堂學習是大學習范疇中的一部分,課堂學習是預設學習方案,在特定時間讓學生充分接觸媒介,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產生新奇的想法的過程。關于老師課前學習活動預置可以根據學情和教師自身風格的不同進行設計,形式多樣很正常,但是必須保障學習活動的真實發生,是保障學的有效,而非講的精彩,更不應該是課堂本真被精彩課件淹沒!合理接觸媒介、通過實踐進行反思內化且不斷分享自己新奇的想法的過程就是讓學習真實發生的過程。
角的認知一節真實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什么樣子呢?其關鍵點是——確保在實踐中學習!
通過做一做去體驗和感知,數學源于實際生活,關于角的認知親自動手折一折、指一指、說一說,角的形象不只是在教室中有,讓學生體驗感知到我們本來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認識到理解角的奧妙會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問題,體驗到角無處不在,角的形象在具體操作中逐漸明晰的,有實踐經歷,學習印象會更加深刻。
通過畫一畫,拼一拼去體驗和感知,理解角的定義時,學生動手去畫角就可以真實體驗到什么是“從同一端點出發”,什么是“無限延伸”,通過實際操作來體驗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畫出1°的角、畫出1″的角的畫圖嘗試過程中感悟到1″的角有多小。
通過量一量,比一比去體驗和感知,角的和差倍分關系認知,可以用一副三角尺嘗試拼圖;比較角的大小就可以直接去測量,直接讓角疊合在一起,然后思考內化生成理念。通過回顧時間單位換算,類比遷移到角度的度分秒換算中去,看似簡單的操作實際上是雙手幫助大腦思考。
通過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去體驗和感知,真實提出質疑、真實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思維碰撞,學生的奇思妙想,產生激動不已的觀點很多時候是在交流中被激發出來的,必要的交流活動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實踐活動。質疑角的n等分規律,將角的比較經驗、角的計算經驗、關于角的畫圖經驗熟練準確的介紹給同學,在輸出中提升認知水平。這樣的交流是創造價值的交流,自然是有意義的實踐活動。
學習過程是經驗積累、提升思考力、促進智慧生成的過程,促進學生感悟,動手實踐是最好的途徑,學生不僅僅是在簡單操作,而是用手在體驗、用手在思考,手的操作訓練實際上是對大腦操作訓練,從這個意義上講有真實必要的實踐操作過程的學習才是真實的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
一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高高興興的嘰嘰喳喳的折一折、畫一畫、拼一拼、量一量……,畫面很美。
這個真的說不準,需要看你面對的是什么樣的群體。拿我來說吧,曾經面對過藝術生群體,他們中有一半都是基礎薄弱,甚至初中能考及格的也就百分之10左右。這種學生比較苦惱,因為正常就聽不懂學不會,但是要面臨考學壓力,他們對自己根本沒有信心。我說說我的做法吧。
第一步:把課本順序打亂,先從簡單的易拿分的入手。例如:最后一個選做題第一問解絕對值不等式、然后集合、復數、線性規劃等。講一個練幾個,然后經常復習。先建立學生的信心,讓他們感覺可以學會,可以拿到分。這樣學生自覺性不知不覺的提高了。并且高考題拿到手這類題能夠解答。
第二步:提問。每次上課或者快放學的時候抽出十分鐘左右提問,如果不會按學校的措施或者自己給自己一個印象深刻的教訓。這類學生普遍自覺性比較差,同學訓練,為自己的錯誤買單,讓學生慢慢的建立自律性。
第三步:加快順序,有側重點。大題重點抓不等式、數列(解三角形)、立體幾何(這類學生空間感強些)、概率和統計、圓錐曲線和導數第一問。小題主要抓1-9和填空題的前三個。
依次:集合(1個)、復數(1個)、線性規劃(1個)、數列(解三角形2個)、概率統計(1-2個)、立體幾何(2個)、向量(1個)、框圖(0-1個)、三角函數(2-3個)、函數(2-4個,基本每年三個,只有14年四個,13年兩個)、推理證明(0-1個)等
讓學生知道考哪里,怎么考。應該怎么復習怎么練習,學生的積極性自然提高了很多。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