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7 01:54:52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活動目標
1、感受風吹來的方向。
2、了解風為自己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3、能觀察、比較出不同的風。
4、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5、初步了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風的方向。
難點:觀察、比較不同的風。
活動準備
風車、扇子、風箏、小盤子、圖書、紙張、泡泡水、紙飛機、紙飛鏢、羽毛、電風扇、課本(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教師:“誰也看不到我的影子,誰也捉不住我的身子,沙沙沙,有時我只搖搖樹枝,嘩嘩嘩,有時我要推倒房子,請你猜猜我的名字?”(風)還有什么方法能使風兒出現?
幼兒探索各種可以起風的方法。
2、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1)游戲:《我們會制造風》通過幼兒自由玩風車、吹泡泡、玩紙飛機、紙飛鏢等各種活動體驗風的方向、風力,進一步提高幼兒游戲興趣。
(2)探索怎樣讓風為我們做好事?讓幼兒了解植樹造林可以減少風沙的常識,強化幼兒愛護樹林,不亂讓垃圾的行為。
3、討論交流。
(1)觀察課本了解風吹來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戲:尋找風吹來的方向
在游戲中感受不同方向吹來的風,我們身上的衣物也會朝另一個方向擺動,尋找戶外還有哪些東西告訴我們風來了
(3)教師也可以在電風扇上綁上長紙條,[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然后改變電風扇方向,再請幼兒觀察紙條飄動的方向。
(4)活動結束
延伸活動:
小朋友繼續嘗試用長紙條在有風的地方找“風”。
活動目標:
1.通過表演幫助幼兒建立自信。
2.鼓勵幼兒在同伴面前大膽地表現?;顒訙蕚洌?.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準備一個節目。2.打擊樂器若干,歌曲《過六一真高興》錄音?;顒咏ㄗh:1.欣賞散文詩《六一的早晨》,激發幼兒表演的欲望。2.引導幼兒制作表演道具“小紙帽”。
3.幼兒自愿表演節目。教師可先請能力強的幼兒表演,對能力差、膽小的幼兒多鼓勵,也可請幾個幼兒一起表演?;顒幼詈糜糜螒虻男问酱?,如:擊鼓傳花等。
4.幼兒自選打擊樂一起表演《過六一真高興》,表達愉快的心情。教師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節奏的難易程度。散文詩:六一的早晨早晨的風,輕輕地吹開清香的荷花,一群小鳥在樹上又唱又跳。幼兒園里,掛著一串串五顏六色的風車、彩旗和氣球。小朋友高高興興地來到幼兒園。小朋友為什么這么高興,啊,今天是小朋友的節日——六一國際兒童節!看!男孩穿著帥氣的衣服!女孩子穿著漂亮的衣服,頭上帶著好看的蝴蝶結!老師把禮物送給小朋友們!六一的早晨多么快樂!過六一真高興1=D2/4興奮、愉快地3532|30|3532|30|5.5|35|草兒綠,花兒紅,慶祝六一小妹妹,小弟弟,快來一起1612|30|2321|20|2321|60|真高興。你唱歌,他跳舞做游戲。你當小羊,他當小狗,2323|3532|11|10|22321|22|我敲起小鼓冬冬冬。我當個狡猾的小狐貍。22321|66|22256|3532|111|10||
人們利用風力進行發電的錄像片斷以及刮臺風的錄像片斷,說說風娃娃做了什么事,是好事還是壞事。再次強化學生的認識,明白做事不能光有好的愿望,一定要看是不是對人們有好處。
2.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風的資料展示給大家,說說風還做了哪些好事和壞事。
充分因為在十分鐘的時間內,荷花可以把握好教學進度,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理念,為獲得更好的評價積累更多的經驗。此外,荷花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調整,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理解程度做出相應的改變和安排,這也是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同時,荷花可以通過不斷的試講和反思,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為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給個例子給你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肚迤綐?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設計理念
吟誦,是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應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指導學生注意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在破解文義的設計中,重點抓住描寫動作的關鍵字眼,勾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調動多種感官體驗,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韻味,輕松地理解詩意。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詞。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3。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短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聠?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
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
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
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沖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
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
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桿。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借助風的力量。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只小漁船里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劃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
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
匯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并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贊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
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并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
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扒迤綐贰钡摹皹贰币x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后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閑居的人家”?!肚迤綐反寰印愤@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檐、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
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匯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獲,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里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里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發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閑、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活動目標:1.體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2.能大膽運用語言、動作等形式表現詩歌內容?;顒訙蕚洌涸姼璞尘皥D片一張、詩朗誦音樂活動過程:導入活動:出示背景圖,復習詩歌...活動目標:1.體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2.能大膽運用語言、動作等形式表現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詩歌背景圖片一張、詩朗誦音樂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出示背景圖,復習詩歌名字
師:看了這幅美麗的圖畫,讓想起了哪首好聽的詩歌?
一、看圖復習朗誦詩歌一遍
教師引導幼兒看圖朗誦一遍詩歌
二、感受詩歌
1.師:詩歌里問了一個什么問題?誰來試著問一問?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有感情地問:風在哪里?
2.提問:詩歌中的樹兒、花兒、草兒是怎么回答的?請你用詩歌中的話來說一說
翩翩起舞是什么樣子?
頻頻點頭、輕輕晃動分別是什么樣子?(請幼兒用語言或者動作表現一下)
3.提問:這首詩歌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優美、舒服、好聽)
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朗誦它?(輕輕的、好聽)
教師帶領幼兒嘗試有感情地朗誦一遍
4.提問: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請你用好聽的聲音和好看的動作來念這一句詩歌。
當幼兒表現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時,教師適當引導
三、配樂詩朗誦
師:這么美的詩歌這么美的聲音,再加上一段好聽的音樂就更美了。
教師帶領幼兒伴樂朗誦詩歌
四、分角色朗誦
將幼兒分成三組,師幼合作朗誦兒歌
師:老師扮演提問的人,三組小朋友分別扮演樹兒、花兒、草兒,最后一句大家一起念。
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交換角色)
師:朗誦時使用好聽的聲音,并做出相應的動作。
五、結束
請你把這首好聽的詩歌帶回家,分享給你的爸爸媽媽。
附:詩歌《風在哪里》
風在哪里?樹兒說:當我的枝葉翩翩起舞,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花兒說:當我的花朵頻頻點頭,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草兒說:當我的身體輕輕晃動,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風就在我們身邊。
春天,它吹綠了大地;夏天,它送來了涼爽
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夾說,他們年齡小,對認識事物和現象比較浮淺,所以對雨的認識要引導他們觀察自然現象,教,引導他們廠辦是自然界中的一個自然現象,天會回然下雨,我們也不開雨水,莊壕也離不開雨水,離開了它們會干死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