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01:18:05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就我個人感想來說一下吧。
我是全日制本科學前教育師范生,目前是公辦幼兒園的在編教師。
宏觀來說,目前我國逐漸重視學前教育,漲工資也被提上日程,同時二胎開放,幼兒園教師的缺口肯定也會越來越大的。就業是很容易的。
但是就個人來說,入坑學前教育還是需要謹慎考慮的。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一畢業就考上了在編教師,并且是東北某省會城市。基本沒什么波折。但是~工資很低,特別的低。每個月扣完五險一金,就開1800元人民幣。要是沒有男朋友救濟估計早就餓死了??其次福利待遇什么的,全部沒有。年終獎,不存在的~獎金,一毛錢都沒見過~除此之外,每個月還要不停的寫教案寫各種材料還要做環創做玩教具,并且,幼兒園窮,要啥沒啥,很多做環創的材料還要自己掏錢買。連彩紙都要自己掏錢買??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熊孩子是真的存在的,并且數量不在少數。熊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兇不得,無論你對他說什么,都當成放屁。只能自己一忍再忍。講真,我以前很喜歡小孩子,現在都不想生孩子了。我現在抓緊一切要遠離這里,早日考出去,早日脫離苦海。
總之一句話,宏觀環境很好,但是入坑需謹慎。
深度學習是近幾年來隨著信息社會發展、學習科學發展及課程改革向縱身推進而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樣態和形式。
關于深度學習的概念解釋,目前有多種答案,不少專家學者都作出了本質含義一致到表述略有不同的解釋。
黎加厚教授認為,深度學習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地學習新思想和事實,并將它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
郭華教授認為,深度學習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地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并具有批判理解、有機整合、建構反思與遷移應用的特征。
深度學習具有幾個特質。一是觸及人的心靈深處的學習。二是體驗式學習。三是深刻理解與實踐創新的學習。
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效果、促進教學改革的新的學習型態,也是目前教學改革所追求的目標與境界之一。
作為小型培訓機構的校長,就我個人而言,疫情過后我還是要努力堅持下去的。
1、先介紹一下我的機構
主要針對5-12歲孩子,面積400平,學員人數430人
其中:自營科目:課后托管150人、英語190人;聯營科目:作文40人、數學50人;
2、再說說寒假的原計劃
12月中旬我們就已經做好了2020寒假的招生教學計劃。1月上旬學生期末考試時間,我們主要是通過地推、異業合作,線上親子平臺團購引流招生,新報學員近30人。1月中旬家長會,主要接受新生到校咨詢繳費、老學員續費等工作,預收學費總計49萬。因為今年春節比較早,1月24日就是除夕正好也是放寒假第一周,按照國人風俗,這時候是準備年貨的時候,都是忙忙叨叨的,所以假期第一周我們都是免費做托管、其它科目也都是以春節做主題搞搞小活動,以維護學員為主。1月23日武漢開始封城,1月25日我們接到政府1號令,整好趕上春節,所以沒有影響到節前的安排。但是節后疫情防控情形比較嚴峻,截止到今天,按照我們計劃在2月4日開始寒假課程的安排,實際已經停課48天(截止3月23日)。按照目前形勢,培訓機構復課日期還得一個月。3、算算疫情期間的虧損賬
首先是,房租6.5萬元/2.5個月。
其次,工資、保險12萬/11人/2.5個月。
再有,退費5萬(主要是新學員)。
另外,寒假正常耗課應該是約24萬。
疫情期間,做了哪些自救行為?答案是沒做。
疫情期間,很多機構掀起了“停課不停學”的自救措施,從線下走到線上,老師成為網紅。
我們沒做線上的原因是:
我們一直從事線下的實景面授,線上主要是作為溝通和維護的工具來使用,沒有做過線上直播課程,老師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能保證教學質量,我們不能做。我觀察了線上機構,大部分是原來就有線上業務的機構借疫情期間,大肆擴張,線上直播讓用戶被動接受,省去了線上機構大量的獲客費用和教育市場的成本。這點我們是沒有優勢的,所以也不適合做。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大批線下機構轉到線上,但是沒有收錢模式,基本上也是以客戶維護為主,或者是借疫情機會嘗試。而其他能收錢的基本上也是名師剛需類的應考網課類型。沒有辦法做課消,浪費時間,同時如果沒有好的體驗,那還是別做。從南到北,不能開學,國家隊出手,開始做線上課程,孩子和家長都加入到新的教學模式中,也沒有太多時間學習其他的課程。什么力量促使我繼續堅持那?年后我們都居家辦公,但是沒有停止教學研究,我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知道疫情遲早會結束,疫情過后我們必須練就更高更強的武功,而不是長了一身肉。我們利用這段時間,將下學期課程的教案、習題等教學必備的工具做了優化,優化的目標是一旦復課后,公辦學校占用周末時間或暑假時間補教學進度,占用我們培訓機構的時間,我們如何高效的、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教學進度。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疫情也讓我們反思,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們要學學在疫情期間什么樣的培訓模式能抵御災害,不至于讓我們走上滅頂之災的道路。我們自主研發了《幼小銜接的少兒編程定制課程》,以此作為下一步內容輸出項目的開始。疫情過后,潮水褪去,看看誰在裸游!回歸教育初心,堅守教育信念,我們一定要堅持!
【動動你的小手,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相守,共渡難關!】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