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06:03:2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算
小學面試教案通常是作為評估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思路的重要參考依據,因此教案的質量對于教師的評價和錄用決策具有重要影響。
在小學面試中,教案的評分通常是考慮到教案的設計、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評估結果。
因此,教案的分數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響到教師的錄用機會和職業發展。因此,小學面試教案的分數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認真準備和投入精力。
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分數,能用分數表示出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經歷舉例、解釋、建模、應用的學習過程,了解先分后數的分數實質,建立整數和分數之間的聯系,感悟數學的學習方式,在富有情趣又層層推進的學習中,感受數學的邏輯魅力和思維力量。
解答,
1.分數的組成部分:
分數線,分子,分母
2.分數的寫法
3.分數讀法
4.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
5.平均分的事物
6.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方法
7.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8.計算技巧
9.解應用題技巧
【知識點】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占的份數作分子。
認識幾分之一: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認識幾分之幾: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2、比較大小的方法:新課標第一網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3、分數加、減法:
①、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教編筆試面試的分數是由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組成的。1.筆試部分占60分,主要測試考生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2.面試部分占40分,主要測試考生的言語表達、教學設計和教學演示能力。因此,教編筆試面試的分數是由這兩個部分綜合計算得出的。
在幼師面試中,教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很有可能會占到面試分數的相當比例。教案展示了你作為一名幼師對課程的準備和規劃能力,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對學生差異化教學的實施能力。因此,準備充分的教案會對你在幼師面試中取得好成績非常有幫助。
分數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知道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的讀寫法,知道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是幾分之一
2,能力目標:能夠借助圖形實物等手段,知道分數是把一個物體或是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是幾份的數是分數
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善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設計是小學教師資格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部分的模塊,除了會出一題40分大分值的教學設計題外,近年來,教學設計在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中也出現了出題的情況,2016年上半年的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就出現了教學設計類的材料分析題,因此未來的考試中有可能會加大針對這一模塊的考核。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即我們常說的科目二,教學設計題有6題,6個題分別類屬于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學科,但是不是每題必答,而是六選一,即在六個題中選擇一個作答即可。由于語文學科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也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針對無教學經驗的學員,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會重點講解語文的教學設計題。
教學設計題一般出現在最后一題的位置,題目的呈現方式是給一段材料,內容是課文的片段,后附三個小問。根據以往的出題規律,語文學科的課文材料有高低年級之分,低年級一般為識字類,高年級一般為閱讀類和作文類。
后附的問題有三問:第一問是文本特點類,即對文本的分析,包括文體、修辭手法、語言特色、文章結構、內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詩歌,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的修辭手法,用詞/語文(準確、優美、形象、生動、質樸、簡潔),通過(總分總/總分/時間順序)的結構/順序(記敘了/描寫了)(某個故事/某地方的優美景色)。第二問包括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針對文章內容、修辭或寫作方法、文章結構,教學難點針對中心思想或主旨、實踐應用,如教學目標一般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第三問包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有導入類、整個教學過程類、課堂練習類、作業類和評語類。
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憶異逢佳倍插
促深憶異逢
佳倍遙遍插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詩的寫作主題。
(2)如指導三年級小學生練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
解析:
(1)本篇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通過描寫詩人自己獨自漂泊異鄉生活孤苦,遇到佳節良辰,想到遠在家鄉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發作者思鄉懷親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認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茱、萸12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10個生字;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詩句與小組合作討論體會詩句抒發的思鄉懷親之情,能夠讀出詩句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提高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激發對于古詩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與親人的情感。
(3)導入:
采用提問導入法,激趣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學生回答:中秋節、春節、端午節......
教師提問:那大家知道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
教師:很好,有同學說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是一位唐代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的所見所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導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給學生提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