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8 22:21:4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你好,教學目標:
1.能夠聽、說、讀、寫小壁虎找尾巴。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
3.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師生互動:老師向學生提問,你們見過小壁虎嗎?它的尾巴長什么樣子?學生回答。
2.聽故事:老師講述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
二、學習
1.學習課文:老師和學生一起朗讀課文。
2.分組討論:按小組分配角色,分別扮演小壁虎、青蛙、小鳥和老鼠,討論小壁虎的尾巴在哪里,如何幫助小壁虎找到尾巴。
三、練習
1.角色扮演:每組學生表演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
2.繪畫: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小壁虎的樣子和尾巴的樣子。
四、歸納
1.總結:小壁虎找到了自己的尾巴,是因為大家團結合作。
2.反思:學生思考學習小壁虎找尾巴的過程中,有哪些收獲和不足。
五、作業
1.家庭作業:讓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畫出小壁虎找到自己尾巴的場景。
2.課堂作業:學生找到自己的尾巴,自己給自己的尾巴畫一副畫。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學生不僅學習了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在角色扮演和繪畫環節,學生表現出了很高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討論和表演的過程中,需要老師的引導,以避免討論偏離主題。
魚的尾巴可以推動前行和控制方向,袋鼠的尾巴可以利用后肢作跳躍式前進,通過控制尾巴的位置來保持平衡,鱷魚發現河邊的獵物后,會快速地掃動尾巴,將獵物擊入河中,再用尖牙咬住獵物不放,牛的尾巴可以用來好友煩人的蒼蠅和用來散熱。
【游戲目標】
1、鍛煉幼兒四散跑的能力;
2、鍛煉幼兒有目的性的進行游戲。
【游戲過程】
讓幼兒把小尾巴裝在自己的屁股后面,(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人手一條,比賽看哪個小朋友先把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小尾巴抓到。
【指導要求】
1、指導幼兒把自制尾巴裝好;
2、指導幼兒互相抓同伴的尾巴;
3、指導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互相碰撞。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各種動物尾巴認識的基礎上,運用連貫、流暢的語言描述。
2、結合已有的經驗續編故事,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故事背景圖一張,錄音磁帶一盒,動物的貼絨教具若干,動物頭飾若干。
2、事先豐富有關動物的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出示圖片及觀看課件,讓小朋友認識了幾種動物,這樣激發幼兒課堂興趣,并了解到每一種小動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動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沒有尾巴。小朋友聽得很認真,課堂興致很高。
故事:
小雞的尾巴太小了,他很不開心。小雞問花牛:"能送我一條尾巴嗎?""我只有一條尾巴。"花牛說,"你瞧,我的尾巴可以趕跑蒼蠅!"小雞問小猴:"能送給我一條尾巴嗎?"小猴說:"我只有一條尾巴,你睢,有了長尾巴,我可以掛在樹杈上睡覺!"沒有要到尾巴,小雞傷心地回家了。后來,小雞長大了,成了大公雞。瞧,他也有了美麗的尾巴。
預設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2、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找尾巴》,故事錄音帶。
2、獅子、老鼠、烏龜頭飾。
活動過程
1、游戲“尾巴不見了”
玩法:請出扮演小貓的幼兒,兩手抱拳向小朋友們問好,在大家面前學貓步走兩趟,然后說:“我累”,我要坐下休息一會兒。全體幼兒閉上眼睛也跟著休息,小貓反尾巴藏到屁股下。教師扮演大貓說:“大家醒一醒,小貓的尾巴不見了?!贝蠹艺倚∝埖奈舶?。
幼兒園學前班體育教案:揪尾巴
【活動目標】
1、練習快跑和躲閃的動作,提高幼兒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2、培養幼兒能在游戲中友愛互助的良好品德。
【活動準備】廢舊報紙條、彩色布條、音樂游戲光盤
【活動流程】
熱身運動、自主探索、運動、分享交流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隊列練習
列隊成四路縱隊,聽口立做動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
左右轉彎等
2、聽著音樂做熱身運動
教師自編,上肢下蹲體轉-腹背踢腿整理運動
二、游戲開始:
1、請幼兒想想兩人怎樣玩布條。
請幼兒自由找一朋友,分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2、請會玩揪尾巴的幼兒示范玩法,把布條塞進褲腰,讓對方揪出布條。
教師講解玩法規則:兩人面對面站立,數一二三,同時開始左右挪
動,瞅準機會揪對方的尾巴,但不得推拉,先揪下對方尾巴為勝,
幼兒進行游戲。
三、自由玩布條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布條除了有這些玩法,還有其他什么有趣
又好玩的方法嗎?自己去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好不好?
2.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發現的新玩法。
3.探索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
【延伸活動】
將幼兒探索的新玩法用報紙條玩揪尾巴的游戲,利用晨間、戶外活動鼓勵幼兒自由組合玩游戲,回家后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繼續探索報紙條的玩法,共同體驗快樂,增近親情,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一、活動目標(一)認知目標1.在對各種動物尾巴認識的基礎上,運用連貫、流暢的語言描述。
2.結合已有的經驗續編故事,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二)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好奇心。二、活動準備(一)物質準備故事背景圖一張,錄音磁帶一盒,動物的貼絨教具若干,動物頭飾若干。(二)知識經驗準備事先豐富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三、活動方法探索法、類比法、變異法。四、活動過程活動一理解故事內容1.出示大背景圖,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圖上有誰。(松鼠媽媽和小松鼠)2.它們看見了小魚,小魚是怎樣在水里游來游去呢?(引出故事題目)3.借助貼絨教具,完整講述故事。提問:①故事里出現了哪些動物?②馬大哥的尾巴為什么甩個不停呢?③蜜蜂的尾巴為什么像把尖刀?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4.引導幼兒再次欣賞配樂故事。提問:你覺得小魚、大馬、蜜蜂、猴哥、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為什么?(啟發幼兒討論,學會自我保護的意識)?;顒佣硌莨适?.兩位教師扮演松鼠媽媽和小松鼠。2.幼兒扮演小動物表演,注意表現角色的動作及神態。活動三續編故事1.啟發幼兒思考:還有哪些動物是有尾巴的呢?它們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開,可吸引異性等)2.請幼兒把自己想像、創編的情節續編到故事中去。3.請幼兒自由組合,把續編的故事隨著音樂講給大家聽。五、各領域滲透科學:動物尾巴的功能。健康: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六、生活中滲透抓住良好的契機,向幼兒隨機進行教育。七、環境中滲透在大背景圖上每種動物的尾巴處提問:“我的尾巴有什么用?”進一步刺激幼兒思考、解答。八、家庭中滲透請家長帶孩子到動物園觀察動物。------------------------尾巴的功能松鼠媽媽帶著小松鼠去猴大伯家做客。路過小河,小松鼠看見小魚在水里玩耍,便問:“媽媽,小魚在水里怎么會游來游去呀?”媽媽說:“這是它尾巴起的作用呀。”走過草地,看見大馬在草地上吃草,尾巴還擺來擺去的,小松鼠問:“媽媽,馬大哥的尾巴為什么甩個不停呢?”媽媽說:“這是它在用尾巴趕走身上的蒼蠅呀!”走過花叢,看見蜜蜂在匆匆忙忙地采蜜,小松鼠問:“媽媽,蜜蜂兄弟的尾巴怎么像把尖刀?”媽媽說:“是呀,如果誰欺負它,它就用這把尖刀來保護自己?!眮淼綐淞?,聽到“歡迎、歡迎”的聲音,小松鼠抬頭一看,猴哥、猴姐用尾巴吊在樹上,正向他們打招呼呢!小松鼠想了想,問媽媽:“小魚、大馬、蜜蜂、猴哥的尾巴這么有用,那我們的尾巴有什么用呢?”媽媽說:“我們靠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睡覺時用尾巴當枕頭或當被子?!毙∷墒竺约好兹椎拇笪舶透吲d地笑了,原來,不同動物的尾巴都有各自的功能呢!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