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09 06:00:5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學目標。學習用普通話說出自己的名字,熟悉周圍同伴,試著接觸幾位同伴的姓名,體驗入園的快樂,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
教學過程引出興趣導入活動,出示小木耳,我叫小喵。認識小喵咪。
自我介紹。引導幼兒用普通話說出我是某班的小朋友。我叫什么什么名字,還可以介紹身邊自己的朋友。就是在旁邊糾正發音?;顒涌偨Y。
首先要有清楚的活動目標,在老師的幫助下,給他們講一下,在在老師的帶領下用積木領著孩子看是如何蓋房子的讓他們實踐操作。
在老師的帶領下,能讓他們自主結對進行游戲,學會與他人協作,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精神,比一下看誰最厲害。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年齡段4-5歲,喜歡提問,喜歡解決問題,但不知道團結,想通過這樣的區角游戲方式,讓幼兒知道團結合作,才能完成。還有幼兒在整理物品上稍有欠缺,不太喜歡整理,想利用這次活動,讓幼兒自己整理物品,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目標
1、通過自主選擇活動區角,與活動伙伴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并獲得成功的情感。
2、能專注、認真地進行活動,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
3、不亂拿亂放,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活動體驗和伙伴團結解決困難,帶來的快樂。
活動難點:在活動過程中不打鬧,活動結束后能收拾好各活動材料。
活動準備
益智區:找瓶蓋、迷宮、數圈圈、
建構區:建構示意圖、各種積木、小瓶子、牛奶盒
美工區:彩紙、皺紋紙、剪刀、膠水、手工紙、水彩筆、蠟筆
語言區:給字找朋友、圖書、兒歌的卡片、故事錄音、
數學區:數字卡片、圖形配對、量一量、稱一稱、比一比、數一數
表演區:小話筒、表演頭飾、各種樂器、節奏卡、各種服飾
活動過程
活動流程:激發興趣——實踐操作——分享快樂
一、激發興趣
故事引入,今天我們要去奇幻王國,那里有很多很多好玩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誰能玩得最好,玩得開心!
二、實踐操作
1、幼兒按意愿自選活動區和玩伴。
2、師觀察幼兒與投入材料的互動性,加以引導。
3、重點觀察:益智區,鼓勵幼兒大膽操作尋找答案。
三、分享快樂
1、幼兒說一說,今天在哪里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玩的時候有沒碰到困難?怎么解決的?
2、請幼兒當小老師評一評。你覺得他今天做的好嗎?什么地方做的最好?(為什么沒做好?你覺得可以怎么做?)
3、教師對孩子的閃光點再次肯定,引發他們再次探索的興趣。
4、教師帶領幼兒排好隊,回到自己的班級
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的不足:
1、區角的內容過多,幼兒自選區角游戲反而讓幼兒在這種自由的趨勢下,讓幼兒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很多幼兒都是這個區角玩會那個區角玩會,少數幼兒不知道解決困難,遇到困難鬧后幼兒就放棄了游戲,又進入下個游戲。
2、活動前的要求沒提到位,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有打鬧的,有搶玩具的,也有坐著不玩的。
3、教師只是在旁觀看幼兒玩讓孩子自由玩耍,沒有實踐的幫助幼兒,和幼兒一起互動,孩子們即使完成了,也沒有被老師注意到,導致幼兒興趣不夠濃厚。
今后應完善的地方:
1,區角應減少,分次玩每個區角這樣就可以避免幼兒不專心,東玩會西玩會
2、活動的要求應在游戲前就應該提出來,并且要抓住重點提,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現象也可以在次提出,讓幼兒有規矩的玩區角。
3、教師應該和孩子互動,和幼兒一起做有戲,幫助個別幼兒引導完成,幼兒有完成的很好的就可以立即表揚,讓其他幼兒有信息繼續完成。
反思:在次,上這堂課時,應該準備充分,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活動方案,要考慮周全,面面俱到,結合幼兒發展水平進行教學。
先看視頻,笑烏龜喜歡吃什么,然后老師提問誰家里的自己養的小烏龜吃什么,調動孩子的觀察力,最后老師總結小烏龜喜歡吃什么
教學目標:
1.了解水的特性,如流動性、透明度等。
2.學習如何使用形容詞和動詞來描述水的性質。
3.培養學生對語言表達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步驟:
Step1:引入話題(5分鐘)
教師通過展示圖片或視頻等方式,向學生介紹水的特性,引導學生思考水的流動和透明度等特點。
Step2:講解詞語(10分鐘)
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與水有關的詞語,如“流動”、“透明”、“清澈”等,并解釋這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Step3:練習運用(15分鐘)
教師出示一些圖片或物品,讓學生描述它們的外觀和性質,鼓勵學生使用形容詞和動詞來描述水的性質,例如:“這個杯子很漂亮,水很清澈”。
Step4:游戲互動(10分鐘)
教師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例如:“找不同”、“說故事”等。
Step5:總結歸納(5分鐘)
教師向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強調形容詞和動詞在描述事物時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多加練習。
活動目的:
1.感知物體的冷、熱。
2.能分辨冷的東西和熱的東西。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瓶白色的冷水,一瓶紅色的熱水。
2.冷水袋和熱水袋各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感知水的冷、熱。
教師指著桌上一紅一白兩瓶水提問:這里有幾瓶水?這兩瓶水有什么不一樣?我把裝水的瓶子發給你們,請小朋友摸摸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師給每個孩子一冷一熱兩個裝水的瓶子,請家長指導孩子摸摸看看講講兩瓶水不同的地方(顏色、冷熱)。
2.說說冷的感覺和熱的感覺。
教師說,我們來摸摸紅色的水。啟發孩子說水是熱的,讓孩子想想,還有什么東西是熱的,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回想曾經摸過的或吃過的熱的東西,啟發孩子說出來。
教師再請孩子摸白色的冷水,過程同上。
3.分辨冷的、熱的水袋。
在孩于面前放上許多冷的和熱的水袋,請孩子去摸一摸,按教師指令拿一個冷水袋給爸爸,拿一個熱水袋給媽媽,下一次游戲時,可把熱水袋給爸爸,把冷水袋送給媽媽,可反復游戲2——3次。
注意事項:
要防止水袋里的熱水變冷,游戲時間不宜過長。
活動結束:
讓孩子觸摸水袋,從而感知冷和熱。
活動反思:
在教學時,我由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冷與熱現象引導學生發現自然界中的冷熱現象,再通過實驗判斷水的冷與熱,讓學生明白人們可以通過手、眼等的感覺器官來感覺物體的冷與熱,鼓勵嘗試其他方法,培養發散思維。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體驗不同環境下感覺的差異,讓他們知道人們經常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與熱,這些感覺不可靠,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將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貫穿在課堂中
目標,讓小波的同學了解寒露節氣的起源,是幾月幾日?,寒露節氣的氣候特點,小學生如何穿衣服?,在寒露節氣期間
內容,講述寒露節氣的教案要具體要有方法,不要太抽象,因為小班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喜歡比較直觀的東西,所以要有具體的措施和方法進行講解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