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味覺瓶教案 蒙氏課是干嘛的

admin時間:2024-02-14 16:38:3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怎樣對孩子進行早教

說到早教,我有幾點要分享的。優質的早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參加各類早教班,科學的早教,可以是免費的,可以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茖W的早教,最關鍵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家長盡量多一些優質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保護,讓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去嘗試和練習自己感興趣的技能。

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下,寶寶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途徑來獲得新知識新技能,比如可以通過看、聽、問、自己嘗試和摸索等。

下面為大家分享幾種不同生活場景下的早教,適用于0-3歲的幼兒。

場景一:在家里

一、準備食物和吃飯時

下面這些嘗試,可能會弄臟地面弄臟衣服,收拾是個不小的“工程”。不過,適度的邋遢,換來寶寶的學習機會,還是非常值得的。比如:不會太浪費食物的前提下,允許寶寶把玩各種食物,比如:

蔬菜泥,香蕉,米飯等等。把玩的過程,寶寶可以通過觸摸來認識各種食物的質地。

8-9月齡之后,允許寶寶嘗試自己拿水杯喝水。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杯子里可以少放一些水,以免弄得太濕了。

寶寶吃飯的時候,給寶寶自己手里也拿一個小勺子,讓他們試著自己勺食物送進嘴里。

在準備食物的時候,可以跟寶寶說,在準的是什么,哪怕寶寶聽不懂。

二、洗刷整理家務時

家長洗刷或整理家務的時候,可以讓小寶寶坐在身邊或躺在旁邊觀察。小月齡的寶寶,通常會對這些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另外,還可以邊做家務邊給寶寶描述和講解我們在做什么。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可以用語言不斷告訴小寶寶這是什么,在做什么。寶寶們可能聽不懂,但是這是他們最早接觸語言的機會,為將來的學說打下很好的基礎。當然,一開始我們可能會感覺怪怪的,對著完全聽不懂的寶寶,繪聲繪聲的講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我們做的多了,就會發現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且也會慢慢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其實慢慢真的聽懂了。

三、親子時光時

可以從剛出生開始,就為寶寶讀書,注意選擇不同年齡的繪本或者故事書。念書的時候,還可以配上一些動作,與寶寶一起互動游戲,比如:

Peek-a-Boo游戲,牽拉模仿劃小船的動作等。

為寶寶念繪本互動的過程,是寶寶練習語言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創造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過程。

我們還可以與寶寶一起聽音樂。另外,給寶寶穿衣服,洗澡時,接觸到了某個身體部位,就可以告訴寶寶這是什么。有一天,可能會驚訝的發現,寶寶已經能指出甚至說出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

場景二:在外面

氣溫適宜,空氣質量好的時候,盡量讓寶寶們到戶外活動。下面這些活動,都是早教的機會,比如:

帶寶寶看看樹木,花草,讓他們認識自然界中形形色色。

帶寶寶看飛鳥,看流水,看人群。在觀察的過程中,不論寶寶懂不懂,會不會說話,都可以給寶寶說說看到的人或者事物的名稱。

只要有機會,就讓寶寶聽聽各種動物的叫聲,聽過之后,我們還可以模仿給小寶寶聽。

如果有一塊綠草地,只要是允許我們坐的,就可以允許小寶寶在上面自由得爬行。

所以,早教并不是一定要花錢去報各類早教班,早教是我們的陪伴,是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

最后,安全教育是早教中必不可少的。說了這么多,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

寶寶3歲前要上早教嗎

沒必要,也絕對不要花錢把寶寶送去早教,因為揠苗助長會毀了孩子。中外教育專家研究的結果都一致地認為孩子的學業成績好壞,與學習時間的長短沒關系,相反地培養了孩子的厭學情緒,對孩子以后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不過我認為潛移默化對三歲的寶寶來說有著無可估量的作用。在這階段,寶爸,寶媽要有心地講故事給寶寶聽,有意地教寶寶朗誦詩句,有目的地,有計劃地,適時地,格物致知地教寶寶識字。這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會達到您要達到的目的。

蒙氏課是干嘛的

蒙氏課即蒙氏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種方法。

蒙氏教育:

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1909年,蒙臺梭利寫成了《運用于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1912年這部著作在美國出版,同時,很快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00多個國家引進了蒙臺梭利的方法,歐洲、美國還出現了蒙臺梭利運動。1913年~1915年,蒙臺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僅僅美國就有2000多所。蒙臺梭利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蒙氏教育的作用:

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發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兒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蠟,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在兒童自由與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獲得身心發展。據此,蒙臺梭利為學前兒童設計出一整套有效引導兒童迅速成長的訓練方法。

蒙臺梭利把幼兒學習活動稱為“工作”她認為工作使兒童肌肉和肢體動作協調,手腦并用,促進身心協調發展。通過兒童自由選擇工作,獨立操作,專心致志,從而磨練了幼兒的意志,增強了自制力、勇氣和自信心,培養了獨立自主精神,并且受到了嚴格的紀律訓練,同時也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要。蒙臺梭利教育發妥善解決了孩子的紀律問題。通過兒童連續完成手頭分級推進的工作,兒童完善了自己,磨練了自己。隨著能力的增長,兒童滿足其愿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兒童的紀律與自由意識也獲得共同成長。

蒙臺梭利非常重視兒童智力早期開發,但是反對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蒙臺梭利學校主張以自我教育為主,在教育活動中,兒童是主體、是中心,主張從日常的訓練入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的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成長。教師和家長只是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和指導員。這種教師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輸式教育其效果要好得多。蒙臺梭利班的孩子在6歲前不但輕松、愉快地掌握了閱讀及計算的基本能力,還掌握了相當多的自然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蒙臺梭利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即兒童智力發展的“敏感期”問題,這對兒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蒙臺梭利發現兒童在6歲之前的不同階段對語言動作、細節、程序、閱讀、書寫等會分別表現出強烈的敏感,這段時期相關的學習十分容易、迅速,是教育的絕好機會,但是這段時間過后,這種強烈的興趣就會消失。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發展基礎。

蒙臺梭利教學法乃是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臺梭利女士(Maria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于孩子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在教室中就像一個溫暖的“家”、而孩子來到學校也只是從自己的家庭到另一個“家”、養成孩子喜歡上學、喜愛學習的態度。

一、日常生活教育: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

二、感官教育: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三、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后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

四、語文教學:蒙臺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五、文化教育:在蒙臺梭利的教室里配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等玩教具,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了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

蒙氏記憶棋的教學目標

1、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

2、孩子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3、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后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4、蒙臺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蒙氏感官區的目的和意義

蒙氏感官區是蒙氏教育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專門為兒童感官發展而設計的環境。感官區提供了一系列的感官經驗和活動,包括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等。這些活動旨在幫助兒童感受和理解周圍的世界,并促進兒童的感官、認知和神經發展。

感官區的目的是通過感官體驗和活動來培養兒童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發展全面的身心能力和潛能。

孩子應該上幼兒園了,有必要送蒙氏班嗎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內容涉及五大領域:-日常生活訓練(包括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基本動作,社交行為,教室常規);-感覺教育(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數學教育(包括數概念建立,數的運算);-語文教育(包括書寫的準備,字母、筆順的練習,簡單的單詞,短語);-科學、文化類教育(包括音樂、美術、地理、歷史、動植物等知識和能力)。

自我感覺,其實不管是什么幼兒園,主要看家長培養孩子的方向,如果想讓孩子學一些特長方面的知識,那就得選擇有特長方面的幼兒園;如果想讓孩子在較好的環境的下成長的話,那就選擇條件,飲食,玩具都比較放心的幼兒園;如果想讓孩子天天能夠開心,快樂什么都不需要他學,我這里是指通過玩能夠學到知識的話,那就選擇自己喜歡的幼兒園。

但是選擇什么樣的幼兒園一定要考慮到孩子自己本身存在的缺點與優點,一定要首先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選擇他喜歡的,主是在幼兒園一天的學習生活,能夠讓孩子得到真正的快樂。

蒙特梭利教具過時了嗎

蒙特梭利教學理念是有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特梭利于1907年所創,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她成功地跨越了地域、文化、膚色、語言、民族、時代等界限,如今已經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梢哉f,現在不但沒有過氣,而是正在蓬勃發展。

蒙氏教具是蒙氏教學理念的載體,蒙氏教學很注重“實體化”,即讓兒童在感知世界時可見、可感、可聞、可操作,把抽象的概念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教具來詮釋。比如,蒙氏數學中的“數棒”,用規定的長短來表示數字的大小,用拼接的方式演繹“加減”的概念,讓兒童在獨立操作中體會什么是數字“1”,什么是數字“2”,通過長短來體會“1”和“2”哪個大,因為兩個“1”和一個“2”一樣長,因此明白了1+1=2的意思。

蒙氏教具廣義上可分為日常生活、感官、語言、數學、自然科學等五大類。

日常生活類教具典型的代表有:系鞋帶、扣紐扣、穿衣、洗手、洗桌子、擦地板、倒水、準備食物、擺碗碟餐具、插花等。

感官類教具典型的代表有:插座圓柱體、彩色圓柱、構成三角形、色板、幾何圖形的嵌板、三項式、重量板、幾何立體組、觸覺板、音桶、粉色塔、嗅覺筒、味覺瓶、溫量板、螺絲組盒、三色圓柱嵌盒、神秘袋等。

語言類教具典型的代表有:磨砂筆畫、圖片繪本等。

數學類教具典型的代表有:數棒、砂數學板、黃色串珠棒、紡錘棒箱、灰色串珠棒、黑白串珠棒、接龍、減龍游戲、二倍數、郵票游戲、加減法板、分數小人座、乘除法板、立方體、立方珠鐵及框架、平方珠鏈、十進位法及銀行游戲、彩色串珠棒、1-100連數板、塞根板、100串珠鏈等。

自然科學類教具典型的代表有:動、植物木拼圖,世界地圖和七大洲木拼圖、地球構成模型等。

最后在集中說一下,為什么沒有過時。一是因為這些教具能夠非常好地輔助兒童促進早期心智發育,兒童的發育是人類天性,并不會因為時代發展而超前或者滯后,所以蒙氏教具從問世至今,都很受家長和兒童的喜歡。二是迄今為止,沒有發現有哪種帶有科技力量元素的教具出現,畢竟0-6歲的寶寶認知程度決定了不需要太過復雜的教具。三是在中國,蒙氏教育才算剛剛啟蒙,說實話,真正會操作蒙氏教具的家長都沒有多少,就更別提什么過時了。

關于蒙氏教學有何疑問,可以關注并私信我,讓我們共同助力寶寶成長。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