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4 20:52:2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大班主題教案《少數民族》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在“我是中國人”的主題背景下產生的。在區角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特別感興趣。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關于少數民族的疑問。為了讓幼兒對少數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活動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把音樂融入到課程中,讓幼兒在感受具民族風格的音樂氛圍中,進一步認識少數民族的服飾、風俗。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萌發愛祖國的情感。
2.初步了解傣族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
3、在了解四個民族的基礎上,根據他們的音樂風格嘗試表演舞蹈。
活動準備:
1.課前豐富有關地理知識,幼兒已在區角活動中,對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等歌舞及服飾有一定的了解。
2.自制ppt,錄音機。
3.幼兒與老師自制的少數民族服裝。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呈現中國地圖,幼兒各自講述知道的中國地圖知識。
2.聽各族音樂,辨認他們各自屬于哪個民族,并嘗試找到他們在“大公雞”身上的位置。
二、了解各民族的風俗、飲食、服飾
1.放映投影片,探討三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
放映投影片,讓幼兒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各自講述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
2、了解傣族服飾與風俗
(1)“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老師扮演小客人,跳著孔雀舞進場)你知道這只小孔雀是從哪里來的嗎?”(小孔雀自己介紹自己的家鄉)
(2)“小孔雀的衣服漂亮嗎?你們來說說小孔雀的衣服和我們的衣服什么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與幼兒一起探討傣族的風俗。
活動延伸,請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少數民族,說說他們各自的特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標記進行分類。
2、通過情景游戲等活動,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并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的圖形\"土坑\",將鏤刻下來的圖形作成鋪路的\"石頭\"。小籃同幼兒人數。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標記,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外撿石頭!\"(隨音樂進入活動室)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繽紛的小石頭,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撿。\"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5、游戲:按標記舉\"石頭\"。
二、鋪石頭:
1、\"大家撿了那么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2、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地嵌入相應形狀的\"坑\"里。
3、出現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還有坑沒有鋪好,該怎么辦?\"4、幼兒再次操作。
5、發現問題:\"老師發現這里有塊石頭很特別,是用兩種顏色的石頭拼起來的。\"請個別幼兒介紹他的方法。
6、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鋪平\"地上\"的\"坑\"。
7、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三、踩石頭:
1、\"路鋪平了,我們來玩踩石頭的游戲!\"教師介紹玩法:\"音樂一響,小朋友就一邊念兒歌一邊動起來,音樂一停就立即踩到\"石頭\"上,并說說踩的是什么形狀、顏色的\"石頭\"。
2、游戲重復2~3次。
3、讓幼兒找找在幼兒園里有沒有這樣的圖形,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東西的形狀是圓形、三角形、長方形及正方形,回園告訴老師,并列出圖表。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重疊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兩組實物的多少。
2、初步理解一樣多,多1個,少1個等詞匯。
3、培養幼兒的比較能力和對應感。活動準備:磁性動物教具5只及相應房子,小貓5只,紅綠雪花片若干。
首先對幼兒園大班數學圖形的拼組課程的教學目的進行明確。
其次,對幼兒園大班數學圖形的拼組的課程進行設計,比如首先認識數學圖形,然后導入圖形的知識點。最后對幼兒園大班數學圖形的拼組課程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并制定后期的跟進學習計劃。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并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p>空間概念和時間概念作為整個數學概念結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客觀物質世界中物體的存在形式及其關系的抽象和概括。
認識基本的空間幾何形體、空間方位關系以及對時間的感知,既是學前兒童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是認識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同時也是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整理冰箱教案寫的不怎么好,從教學目標來說,老師沒有說明這節課究竟讓孩子們做什么?整理冰箱,它的步驟是什么?
孩子心里很模糊,從講課分析來說,老師沒有把整理冰箱的方法,步驟一級在整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沒有個孩子講的十分明白,所以孩子對整個流程掌握的不好,以至于任務完成的不大好,這些都需要改進的地方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