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頌教案(雷電頌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admin時間:2024-02-14 23:50:1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雷電頌》中,各形象分別象征什么

風、雷、電象征變革現實的偉大力量,洞庭湖、長江、東湖象征人民群眾,屈原象征為正義和光明而戰斗不屈的戰斗,無形的長劍象征堅定地信念,土偶木更指昏庸無道腐朽的當權者

1975年電影屈原插曲雷電頌

1975年電影屈原插曲是《雷電頌》,作者:郭沫若。

《雷電頌》全文:

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在這暗無天日的時候,一切都睡著了,都沉在夢里,都死了的時候,正是應該你咆哮的時候了,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

盡管你是怎樣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們從夢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轉來,不能吹掉這比鐵還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塵,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動一些花草樹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長江,使那東海,為你翻波浪,和你一同地大聲咆哮呵!

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波瀾呀!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

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在這黑暗中咆哮著的,閃耀著的一切的一切,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你們宇宙中偉大的藝人們呀,盡量發揮你們的力量吧。發泄出無邊無際的怒火把這黑暗的宇宙,陰慘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你那轟隆隆的,是你車輪子滾動的聲音?你把我載著拖到洞庭湖的邊上去,拖到長江的邊上去,拖到東海的邊上去呀!我要看那滾滾的波濤,我要聽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飄流到那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上去呀!我要和著你,和著你的聲音,和著那茫茫的大海,—同跳進那沒有邊際的沒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雷電頌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詩人對黑暗的鞭撻,對光明的追求!利用風,雷,電,的大自然力量來表達他內心的世界!也正是這樣詩人為屈原的愛國精神,對祖國的光明追求!

屈原的雷電頌中有什么意象

《雷電頌》是五幕話劇《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場。

風、雷、電:象征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

洞庭湖:象征廣大人民群眾;

對風雷電的呼喚與歌頌,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強烈憤懣和摧毀黑暗的熱望,也表達了詩人對光明未來的熱烈追求。

象征手法的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為“具體”,形象可感。

整體寓意: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劇,展示了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尖銳、激烈的斗爭,起到了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作用。

《雷電頌》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

“風,你咆哮吧!咆哮吧!”運用擬人、呼告歌頌了風?!澳?,你東君,你是什么個東君?”運用呼告、反問、排比,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這些修辭格的運用有力地表達了愛憎感情,增強了語句的氣勢和表達效果。設題意圖:理解作品是如何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增強作品的藝術表達效果的?!帮L雷電”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變革力量。課文通篇運用了擬人兼呼告的修辭手法,還有反復、排比、比喻、反問等方法。例如:“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边@些語句,兼用擬人、呼告、排比;“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運用比喻,熱切地向往和贊美風、雷、電這種自然界的偉力;而“你,你東君,你是什么個東君?”“你,你這土偶木梗,你這沒心肝的,沒靈魂的,我要把你燒毀,燒毀”等語句兼用反復、排比、反問,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這樣,就直接有力地抒發了愛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顫動,靈之喊叫”,達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動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詩的形式美和節奏感,增強了語句的氣勢,瑯瑯上口,鏗鏘有力。

《雷電頌》中所有運用修辭的例句分別是

:“風,你咆哮吧!咆哮吧!盡力地咆哮吧!”

“啊,這宇宙中的偉大的詩!你們風,你們雷,你們電,……你們都是詩,都是音樂,都是跳舞?!?/p>

這些語句,兼用擬人、呼告、排比;“電!你這宇宙中最犀利的劍呀!”

運用比喻,熱切地向往和贊美風、雷、電這種自然界的偉力;而“你,你東君,你是什么個東君?”

“你,你這土偶木梗,你這沒心肝的,沒靈魂的,我要把你燒毀,燒毀”等語句兼用反復、排比、反問,無比憤怒地斥責惡神。

雷電頌話劇怎么寫

1、雷電頌的文學體裁是話劇。2、話劇簡介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與傳統舞臺劇、戲曲相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3、《雷電頌》簡介《雷電頌》是五幕話劇《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場,作者郭沫若,該篇曾多次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作者以“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手法,批判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斗爭。4、作者簡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樂山縣銅河沙灣,畢業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