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土豆教案?幼兒園紅軍的故事語言教案

admin時間:2024-02-15 21:47:54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鹽的由來大班教案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認識鹽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初步了解鹽,提供了鹽的科學活動教案給老師們借鑒!

活動目標:

1、樂于實驗,樂于與同伴交流,合作。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活動準備:

1.大小芋頭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1、師: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

幼:沉下去

師:那么你們有什么辦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嗎?

幼兒討論,說各自的辦法。

2、教師演示實驗。

出示兩只杯子,一杯裝滿自來水,一杯裝滿鹽水。

師:我把芋頭放在兩個杯子里,小朋友觀察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呢?

自來水杯里的芋頭沉了下去,鹽水杯里的芋頭浮了起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杯子里的芋頭會浮起來嗎?

幼兒搖頭。

二.小組合作,操作實驗:鹽能使芋頭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則: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鹽,糖還有味精,這三種東西有一種可以使芋頭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小組合作來做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還有味精分別舀進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他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頭塊,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象會發生呢?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者符號紀錄在這張表格上。

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即使糾正。

3、匯總

師:剛才你們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

讓幼兒抒發自己的意見。

師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芋頭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芋頭塊浮起來了。

師:你們知道為什么鹽能讓芋頭浮起來嗎?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芋頭才能浮起來,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經驗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關“死?!钡慕榻B。

師: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幅畫: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而這片海名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你們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嗎?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兒各自抒發看法。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幼兒園紅軍的故事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猜想、講述紅帽子的多種用途。

2、樂意幫助朋友,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出話題。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3、幼兒可以講一個自己知道的關于紅軍的故事。然后大家選一選誰講的好。

??

中班美術畫發芽土豆教案

講課目的美術畫發芽土豆的學習與繪畫,要求孩子們掌握中發芽土豆的畫法,色彩涂法以及繪畫步驟,并且獨立完成繪畫任務講課內容分析,老師可以把美術畫發芽,土豆繪畫的方法,步驟以及在每一部繪畫中所要注意的問題,給孩子們一卡牌的形式發放給大家,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并且老師進行示范性的操作,最后,讓孩子們動手完成任務講課反饋對于好的美術作品可以在后面的黑板報上進行展覽,進行表揚

關于土豆借物喻人的作文

沒有華麗的身體,埋在地下得不到人們的夸贊;千瘡百孔的皮膚,披著土黃色衣服。這好像永遠是在人們眼中那平淡無奇的土豆吧!可你有想過嗎?當蘋果和梨披上華麗又顯眼的時裝時,土豆卻總被冷落一時,它依然不聲不響,如黃牛般“坐”在泥土里,等著農民們將它挖出。當人們大聲贊揚各種水果時,它也不計較什么。盡管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好處,但卻令我感慨萬分。

生活中不也是有許多有土豆品質的人嗎?老師正是那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之中的典型代表。他們不管刮風下雨,都堅守自己的崗位。一天天,他們揮汗如雨,如辛勤的園丁澆灌著一株株嬌嫩的小苗,他們好像我們的再生父母。早上,他們聽著我們瑯瑯的讀書聲,欣慰地綻開笑容;中午,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往食堂,草草地吃了午飯,又埋頭修改教案;一直到深夜,他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老師!不計名利,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是老師身上如金子般閃光的亮點?!盀閲遗嘤鋈瞬拧笔撬麄儓远ǖ目谔枴@蠋?!為了回報你的付出,我們一定會勤奮學習,加倍努力!我們“成熟”了,而老師的背卻佝僂了,我又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土豆的影子……

科學區會吸水的根小班教案

你好,科學區會吸水的根小班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植物吸水的根。

2.知道植物吸水是生長的必要條件。

3.了解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內容:

1.植物吸水的根的形態和功能。

2.植物吸水和生長的關系。

3.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步驟:

1.導入:老師向小朋友們展示一些植物,問他們這些植物從哪里得到水分?

2.講解:老師向小朋友們講解植物的根是吸水的器官,它們可以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養分,供植物生長和發育所需。

3.操作:老師引導小朋友們觀察植物的根,讓他們通過觀察和摸索來感受根的形態和功能。

4.實踐: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進行一次種植活動,讓他們親自體驗種植過程,從播種到澆水,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

5.總結:老師向小朋友們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讓他們了解植物吸水和生長的關系,以及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重點:

1.讓小朋友們了解植物的根是吸水的器官。

2.讓小朋友們體驗種植活動,感受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1.讓小朋友們理解植物吸水和生長的關系。

2.讓小朋友們感受種植物的生長過程。

教學評估:

1.觀察小朋友們的操作和表現,了解他們對植物吸水和生長的理解程度。

2.向小朋友們提問,測試他們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教學資源:

1.植物樣本。

2.種植工具和材料。

3.圖片和視頻資料。

教學延伸:

1.給小朋友們提供更多的植物學習資源,讓他們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特點。

2.帶領小朋友們進行植物觀察和實驗,讓他們親身體驗植物的吸水和生長過程。

小班幼兒鼴鼠種馬鈴薯教案

不吃土豆。鼴鼠主要以昆蟲為食。但是他在地下鉆來鉆去,可能會傷害土豆的根。所以他對農作物有害。

馬鈴薯原產于什么地方教案

馬鈴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藥蛋等。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秘魯和智利一帶。十六世紀中期,馬鈴薯被一個西班牙人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那時人們總是欣賞它的花朵美麗,把它當作裝飾品。

后來一位法國農學家——安?奧巴曼奇在長期觀察和親身實踐中,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還可以做面包等。從此,法國農民便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十九世紀初期,俄國彼得大帝游歷歐洲時,以重金買了一袋馬鈴薯,種在宮廷花園里,后來逐漸發展到民間種植。

相關文章
兒童視頻
推薦文章

關于搖籃網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

sitemap.xml

就要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