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2-16 16:41:3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一)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應堅持“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的戰術原則,第一時間利用建筑消防設施,開展火情偵察、疏散救人、堵截控火、排煙散熱等作戰行動。
(二)火災撲救中應始終貫徹“救人第一”的指導思想,遵循“起火層—起火層上一層—起火層上二層—頂層—起火層以上其他樓層—起火層下一層”的搜救順序,全力搜救遇險人員。
(三)根據火勢發展變化,及時采取“強攻近戰、上下合擊、內外結合、逐層消滅”的技戰術措施,以班組為基本戰斗單元,快速控制和消滅火災。
(四)在滅火救援中應堅持攻防并舉、安全為先,科學合理設置陣地,嚴格安全防護措施,落實火場安全制度,及時組織力量輪換,提高作戰行動效能。
我軍步兵“三三制”戰術,廣大軍迷是很了解的了,要點就是三人戰斗小組(或三個戰斗小組)之間“進攻-掩護-支援”的協同配合,是我軍經過大量的實戰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班組戰術。
那么,美軍步兵班又會采用什么戰術呢?美國西點軍校圖書館里這方面的述著有幾萬冊之多,有興趣的軍迷可以去翻翻,呵呵。
不過,今天我就試著用一句話給大家總結一下,美軍步兵班的戰術要點就是:火力壓制掩護-進攻-再火力壓制掩護-再進攻。
美軍包括歐洲軍隊崇尚火力、講究絕對力量壓制,一直是他們的傳統。這種作戰觀念,也忠實地反射到他們班排一級的戰斗單位里。
美軍普通步兵班9-10人,一般是這樣的編成:班長(或有1名副班長)加2個火力組;每組包括組長1人、1名步槍手、1名榴彈發射器手、1名M249機槍手。若以單個小組作戰,則機槍手提供火力壓制支持,其他人沖鋒;若是兩小組一同作戰,則一小組掩護、一小組進攻,交替前進。直接、簡單、粗暴!
其實,所有軍隊的進攻都是這樣的:掩護-進攻-掩護-再進攻,只不過是方法手段不同罷了。
美軍的班組戰術與我軍“三三制”戰術不同之處,就是火力大小的區別。過去,我軍(特別是抗戰時),面對日軍或國軍,根本就沒火力優勢可言,只能以靈活、多變的迂回穿插接近敵人,伺機殲敵。而美軍則不同了,無論是二戰還是現在,武器裝備方面從來都比他人高一等,火力優勢一直是他們的致勝之道,所以,他們的班組戰術簡單直接得多。像美軍太平洋戰爭時,美軍攻打硫磺島,上來就是三天的炮火轟炸,打出的炮彈比我抗戰時一年打出的炮彈還多。今天,美軍在接敵時,最喜歡的一招也是呼喚(飛機、坦克、導彈、炮兵)的炮火支援,就是這種火力絕對壓制戰術的延續。
當然,今天世界各國軍隊的交流學習機會已經很多了,各國軍隊取長補短是很平常的事。像我軍的“三三制”戰術,美軍是會研究學習的;而我軍近年來也對班組一級火力不斷加強,使“三三制”戰術更臻完美、煥發更大的生命力。
火力?哦,火力呀。這么說吧“窮則戰術開花,達則炸炸炸”。在二戰時期,公認最強單兵火力的是美國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而最強的班組火力我認為是德國以通用機槍為核心的班組火力。在太平洋地區上美軍的單兵火力是日本單兵火力的至少三倍以上,這樣的火力差距幾乎是壓著日軍打,而美軍的火力是目前公認最強的,在進攻前先用各種炮火來洗地,把地表植物清完之后步兵在推上,在這樣巨大的火力面前太平洋戰爭時的日軍和朝鮮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不得不采用坑道作戰來抵消美軍這樣的火力差距。
所以從那以后兔子患上了嚴重的火力不足恐懼癥,而鷹醬則患上了夜間恐懼癥,所以之后兔子在保持戰術開花的基礎上玩命的加強火力,而鷹醬則在土豪火力的基礎上發展夜視儀。而武器更換自動的突擊步槍后,在保持單兵火力的同時就得看相應的火力配置,也就是班級機槍火力、連級甚至是班級的炮火火力,至于團、營級和空中火力、裝甲突擊火力另外算。而火力的差距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碾壓。
在現代步兵作戰中的火力差距可以說是技術上的差距,不過在小規模的沖突中和城市巷戰、反恐治安戰中火力差距的優勢并沒有顯示出來,畢竟這種本身就是不對稱火力對抗,拿著幾十幾百萬的單兵導彈打幾萬塊皮卡能劃算嗎?在日蘇諾門坎戰役和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蘇聯對日本、中國對越南的炮火對抗中,蘇聯和中國幾乎呈現了壓倒性的火力表現,打得對方直接奔潰。
不是的,三三制戰術最早起源于抗日戰爭期間,成熟于國共內戰,大量運用于抗美援朝戰爭,是我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步兵“班組突擊”戰術。
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八路軍缺乏重火力掩護,經常以密集隊形沖擊日軍的堅固陣地,從而產生嚴重的傷亡。林彪針對這個情況,提出了在中高級指揮官戰略上注重集中優勢兵力(即著名的“一點兩面”)原則上,低級指揮官要注意適當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敵方密集火力的殺傷,強調以密切的協同,層層推進,交替掩護進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