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5 16:56:01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1影子教案應該是丟失了或遺忘了。2可能是因為老師忘記備份或者存放的地方不當,導致教案無法找到。3如果還沒有找到影子教案,教師可以與同事協商,重新制定教案,確保課程的順利進行。同時也需要反思自己備課的管理方式,加強備課的規范化和系統化,以便更好地管理資源。
怎樣才能省力
一、教學目標:
1、能設計并說明用簡單工具是如何方便、省力的.
2、能從生活實際中找到使用簡單機械方便、省力的現象.
3、與同學交流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簡單機械方便、省力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認識使用簡單機械會提高工作效率.
2、生活中使用簡單機械的例子.
三、教學材料準備:
木板1快、圖釘5個、長短不同的鐵片(每組各一份)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許多像搬運東西之類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會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這些工作,比如課本給我們提供的各個時期人們從事的勞動場面圖片中,他們在用不同的方法搬運石頭,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指導學生看圖:人們在不同時期搬運重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確:在遠古時期,人們只用人的肢體搬運重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在勞動中不斷發現:使用工具可以省力.到了現代社會,人們把簡單機械組合起來,制造出現代化的大機械來搬運重物.人們真是越來越聰明!
(二)探究體驗:
1、我們看了圖片,了解了借助工具可以省力,有的同學可能不大相信,是嗎?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小游戲.每組桌面上都擺放著一塊木板,上面釘著5個圖釘,請每組的同學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選用不同的工具拔下一個圖釘,看一看誰先把圖釘拔下來,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與本組其他同學交流.注意體驗用力感受,還要注意不要被圖釘扎了手喲.
(1)學生分組活動:拔圖釘比賽.
(2)交流感受.
明確:使用工具可以省力.
2、既然我沒已經體驗到使用工具可以省力,下面,就請同學根據你自己已有的經驗用你的聰明的小腦瓜來想出巧妙的辦法完成圖中提供的任務吧!
(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一些生活現象有所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經驗,但是這些現象和經驗對于小學生來說只停留在表面想象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科學的思想上來.從生活中來,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科學合理的細化,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您好,教學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態和行為。
2.探討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2.學生的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從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中推斷其社會行為。
2.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觀察和推理。
教學方法:
1.講授和討論。
2.觀察和實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不同種類的恐龍,讓學生了解恐龍的多樣性,并激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
2.引導學生探討恐龍是如何生活的,詢問學生對恐龍的了解和想法。
二、講授和討論
1.講解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如恐龍的群居和群體行為、領地爭奪、交配和繁殖等。
2.通過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讓學生了解如何推斷恐龍的社會行為。
3.討論恐龍的社會行為對它們的生存和演化的影響。
三、觀察和實驗
1.給學生提供恐龍化石、骨骼和其他證據,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不同種類的恐龍,了解它們的外貌和生態特征。
2.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觀察恐龍模型的交互行為和群體行為,從而了解恐龍的社會行為。
四、總結和評價
1.總結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和發現。
2.評價學生對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教學資源:
1.恐龍化石和骨骼模型。
2.視頻和圖片素材。
3.實驗工具和材料。
地球圍繞太陽而運動的現象稱之為地球的公轉運動。所以,地球自然在公轉。
動物種類很多:
1.地上跑的有馬,牛,羊
2.水里游的有魚,蝦,龜
3.天上飛的有小鳥,老鷹
4.泥土里鉆的有蛇,蚯蚓
許許多多的動物,我們數也數不清。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四季的主要特征。
2、相互之間合作嘗試表演四季中的一些場景,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場地劃分春、夏、秋、冬四個區域。
2、標上春、夏、秋、冬的字樣,事先了解好什么地方有樹木和春天開的花。
活動過程:
一、說說四季
1、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幾個季節?這些畫分別代表哪個季節?誰能給他們排排隊?(觀察樹)
2、小結:春天的樹是彩色的,千萬朵花兒在樹上開心的笑;夏天的樹是綠色的,滿樹的綠葉在歡騰的鼓掌;秋天的樹是金色的,沉甸甸的果實金光閃閃;冬天的樹是銀色的,枝干上掛滿了皚皚的白雪。
3、春天是一個怎么樣的春天呢?春天還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4、秋天呢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
5、冬天給我們感覺是怎么樣的?
小結:四季是交替變換的,每個季節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驚喜。
二、表演
1、現在我們把我們的教室分成春、夏、秋、冬四塊,你喜歡哪個季節就選擇相應的地方坐下。但是你們每個季節中的人數不能超過5個人
2、幼兒選擇,你為什么選擇這個季節?
3、現在我們請大家一起合作表演你所選擇的這個季節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4、相互商量
5、表演、評價。
以下是一份“光的傳遞”幼兒教案,供您參考:
一、教育目標
1.知道光的傳遞是不需要物質媒介的,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實驗,體驗光的傳遞過程。
3.了解光的重要性,讓幼兒明白光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4.通過游戲和繪畫活動,讓幼兒感受到光的美好。
二、教學準備
1.白紙、黑紙、彩色透明紙、手電筒、小鏡子等材料。
2.教學PPT或動畫。
三、教學過程
1.導入:通關渠道
在教學PPT或動畫中,展示一張照片,讓幼兒猜測這是怎么拍攝的。解釋照片是通過光的傳遞,從物體反射或者發射出來,被相機接收,變成照片。引導幼兒了解光的傳遞。
2.實驗:黑紙測試
給幼兒每人發一張黑紙,讓他們閉上眼睛,把黑紙放在眼睛前面。教師用手電筒對著幼兒的眼睛照一下,讓幼兒感受到白光。解釋白光是通過眼球的反射和幕后的黑紙把光反射回來,讓幼兒認識到反射的本質。
3.實驗:彩虹拼圖
給幼兒發彩色透明紙,讓幼兒分別把紅、黃、藍三種顏色疊在一起,大家一起看會顯示什么顏色。解釋這個現象是彩虹的顏色是由白光經紅、橙、黃、綠、藍、紫等顏色的彩虹光折射而成的。
4.實驗:光的傳遞
在光線通暢的教室或活動室中,通過手電筒、光線、小鏡子等方式,觀察光的傳遞,并通過簡單的繪畫或游戲,讓幼兒加深對光的理解和認識。
5.結束活動:光之美
總結講解整個教學課程,讓孩子們意識到光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引導幼兒通過繪畫或游戲等方式,表達對光的愛、感謝和贊美之情。
四、教學評估
本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聽課表現等方面來評估幼兒的學習成效。
五、延伸活動
1.游戲:光影越野
可以讓幼兒在光線很強的地方進行一次光影越野游戲,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體驗。
2.親子科普:
可以鼓勵幼兒父母詢問身邊的一些光的應用,并引導他們一起探索和體驗。
以上是一份“光的傳遞”幼兒教案,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