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6 19:32:59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目標:
1、利用“湊十法”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理解“湊十法”,并能運用其解決問題。
3、培養小朋友學習數學的興趣,訓練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4、使學生明白一位數加一位數結果比10大,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先找到孩子成績差的原因,再找出相應的對策!
1
基礎知識薄弱
這是成績在高分以下學生的通病,如果一百分的考試咱考了96,那么這一條跟你關系不大,但是如果咱考了69,那你就得好好看看這一條了。我之前也遇見過這樣的老師,很少講基礎知識,覺得講這些丟人,結果他沒有怎么丟人,但是他的學生卻一直丟分。
時至今日,還有學生不清楚等式的定義(含有等號的式子),所以他認為1=2不是等式,而認為π≈3.14是等式;還有學生不知道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所以他認為x+1=x-1不是方程,因為它沒有解。此類問題林林總總舉不勝舉。
[對癥下藥]
?不以為了鍛煉孩子做難題為借口忽視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家長們不要總心急想讓孩子趕緊上手做難題,覺得孩子老在學基礎知識、做基礎題很丟臉。但其實,沒有基礎知識,一切都是空談。
?培養學生學數學的信心。
基礎薄弱的學生由于學習差,往往會失去自信,對自己失望,厭倦學數學。家長們要通過語言和行動的激勵消除孩子對數學的恐懼心理,并在生活中把數學問題趣味化,使孩子體會數學的可參與性。
?督促孩子夯實基礎,確保對基礎問題的理解與掌握。
對于容易犯的錯誤,督促孩子做好錯題筆記,分析錯誤原因,找到糾正的辦法。不盲目讓孩子做大量的題目。因為盲目大量做題,有時候錯誤或者誤解也會得到鞏固,糾正起來更加困難。對于課本中的典型問題,要深刻理解,并學會解題后反思。
2
運算能力差
這個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因為只要是小學計算能力一般,初中基本上也會受影響,同時也和學生的習慣有關,有的小孩只要是計算題,就立刻拿出來計算器,啪嗒啪嗒把題算出來了,有時候計算6乘以9,他都恨不得翻出九九乘法表,而不愿意去開動腦筋運算,長此以往,導致計算能力低下,唉,不說了,全是淚。
[對癥下藥]
?夯實各種運算法則的基礎規律規則。
運算能力差,對于運算法則這個根基沒有掌握好是關鍵。家長可以嘗試平時在家偶爾問兩句某個運算法則,考察一下孩子的掌握情況。
?禁止孩子使用計算器等計算輔助工具。
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讓孩子失去對其他運算手段的依賴,才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鍛煉用腦子算的能力。
3
應用能力差
到了方程和不等式,數學就開始和生活結合起來了,架橋修路蓋公廁,應有盡有,不應有的也有。有的學生不是很懂生活,因此應用起來可就要了親命了。
[對癥下藥]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數學的應用場景。
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存在、數學的用處,這樣,才能在做數學題的時候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才能有聯想,不僅使做題過程的趣味性更強,也能讓生活中的小經驗幫助解題的過程。
4
不會推理變通
許多學生希望考試能碰見之前做過的題,或者類似之前做過的題的題,甚至希望數據都不要變,只把小明變成小日或者小月,小花變成小化,小馬變成小驢。新題最好不要出,新題型更不能出,容易暈,推理幾步之后就不知身在何處了。
[對癥下藥]
?多多總結題型和對應的思路。
數學這門學科,在考試時能遇到跟自己之前做過的題的幾率是在太小。與其期盼一模一樣的題,家長更應該督促孩子把自己曾經做過的題好好總結一下,歸個類,再列出對應的解題思路。讓孩子看見題中出現一些字眼時,就能想到相關的一串知識。
5
不細致、規范
缺乏細致的審題和規范的解題習慣,這可能和孩子的性格有關系,我以前也屬于那種趕著投胎型的,邊看題邊做,有時候題還沒有讀完,我這答案就已經做出來了。
[對癥下藥]
?在題目上勾畫,做標記。
在讀題的過程中,養成邊讀題邊勾畫的習慣。最好是不同類型的重要字眼,用不同類型的標記方式(比如直線和曲線)。這樣在做題過程中可以減少審題方面的遺漏。家長可以檢查孩子平時做題時是否養成了這種習慣,如果沒有,需要提醒。
?平時練習中培養答題規范。
家長可以檢查在平常稍長一段時間的作業、隨堂測驗中,孩子有沒有被老師能糾正答題規范問題,有沒有進步。如果沒有進步,則需要提醒督促。
?做完檢查不能忘。
讓孩子在平時做作業時就養成檢查的習慣。尤其是一套類似考試試卷的作業題,從頭捋一遍自己寫上的答案,查看有沒有之前寫錯但是沒有意識到的地方。此外,選擇題也要檢查一下自己打鉤、畫圈的選項和自己最終寫上的是不是一致。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