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16 20:53:5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學會依據不同的果蔬、形狀、顏色等運用插接和切挖的方法,進行有趣的組合。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用插接和切挖的方法對果蔬進行創意設計制作。
教學準備:
學具準備:水果、蔬菜、盤子、牙簽、橡皮泥、塑料刀等。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老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大桌的東西,(出示多種水果蔬菜)快來看看有什么?
幼兒:蘿卜、土豆、蘋果……
教師小結:這些給我們許多營養的水果和蔬菜,大家都知道它們的名稱。藝術家能把它們做成很多工藝品,今天我們也來用藝術家的眼光看看它們像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多種形式觀察果蔬
教師分別有側重點的觀察土豆、菜花和蘿卜。
①教師取一土豆,讓幼兒從不同角度(平、豎、側、倒)觀察土豆分別像什么。
幼兒:像小老鼠、小汽車、冰激凌、毛毛蟲、圣誕老人的帽子……
②教師取一菜花,讓幼兒不同角度觀察像什么。
幼兒:像雨傘、大樹、花籃、降落傘……
教師再把菜花切開,讓幼兒觀察小部分像什么。
幼兒:小羊、卷發美女…
③教師神秘的取一蘿卜,讓幼兒分部分(根、莖、頭、整體)觀察像什么。
幼兒:根--像蛇、老鼠尾巴、蚯蚓、蜻蜓和蝴蝶的身體……
根加部分莖--像兩條腿、鈴鐺、高腳杯、帽子……
整體--像大哥大手機、人物……
教師小結:我發現小朋友都有藝術眼光,現在你就來做真正的小小藝術家,配選一種蔬菜或水果,讓它們大變身吧。
2.學習果蔬大變身,熟練技巧
老師出示:材料和工具
提問:現在材料和工具有了,那怎樣才能制作出這么精美的作品呢?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幼兒討論
教師做一半成品,示范插接、切挖的操作手法。
教師小結:你可以用桌子上的任何輔助材料,用插接、繪畫、拼接等各種方法來創造,做自己心中的藝術品。
3.自主創新,制作作品
①每人選一種水果或蔬菜,幫忙設計。
教師:說出你的想法,你們想用自己的巧手做什么樣的果蔬寶寶呢?
②幼兒動手操作:動動腦,動動手,相互幫助,制作出一個果蔬寶寶,比一比誰的設計最妙,誰的作品最美。
③教師巡回指導、解答。
4.作品展示
①老師:到了展覽的時間了,最后5秒鐘修飾。倒計時5-4-3-2-1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分三組放到前
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運用捏、壓扁的方式塑造海底生物的形象
2.合作獎作品粘貼在瓶子上形成海底世界的完整作品,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式裝有藍色水的礦泉水瓶(高低不同)和塑料瓶、橡皮泥、自制樣品、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展示自制作品,引導幼兒感受瓶貼畫的特殊樣式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海底世界去哦,想想去啊
幼:…(交流,創設情境)
師:那就要認真觀察哦,看誰是最棒的
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嘛?那現在我們就要去海底世界探險咧,往這邊看
①教師出示作品:瓶子上有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這樣把作品貼在瓶子上與我們平時直接擺放在泥工板上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發現瓶貼畫是圍繞瓶壁制作的,很具立體感,讓人覺得魚兒似乎真的在游動)-幼兒說居多
②引導幼兒觀察瓶貼畫的構圖特點
老師轉動瓶子,說:仔細看看,瓶子上的魚的位置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由于魚兒位置高低起伏的變化,使畫面更富層次感)
2.師幼共同探索瓶貼畫的制作方法,并鼓勵幼兒大膽交流經驗
師:小朋友們,探險歷程即將開始嘍,你在平時看到的海底世界里面還有什么呢?想不想試一試,看誰的海底世界最豐富最有趣呢?
①幼兒初步嘗試進行泥貼制作,并探究泥貼的方法
師:現在請每一位小朋友都來試一試,用橡皮泥制作一條魚貼在瓶子上,看看怎樣才能牢固地貼上去(幼兒思考空間)
②討論:你用了什么方法能牢固地貼上去?
③引導幼兒,海底世界,除了魚還有什么?開動小腦筋的時刻到了!看誰反應最快。遷移到在瓶貼制作中,除了表現魚還可以表現哪些海底生物呢?例如海草
3.幼兒制作瓶貼畫,教師指導
①每三人小組合作完成2到3個作品,注意整體布局
②提醒幼兒發揮想象,大膽表現魚的外形,要注意色彩的變化
③提醒幼兒在瓶子的下半部分制作一些珊瑚、水草等生物豐富畫面的內容
(指導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幼兒,教他們捏比較簡單的魚,或可以讓一些捏的好的小朋友,在投影上演示。樣品不可固定幼兒思維,盡可能給幼兒展示空間)
4.欣賞和評價
展示每一組作品,幼兒欣賞,老師用相機拍攝,可以將幼兒的作品擺放在教室(賞識教育很重要)
師:海底世界,因為小朋友的到來和參與,讓這次探險變得越來越有趣生動,小朋友,開不開心!
(結尾播放《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制作準備:
橡皮泥、沙子(普通沙子或是彩沙都可以)、餅干模具、活動眼睛、報紙。
制作方法:
第一步
準備好所需的橡皮泥,如果有些硬,你可以揉一揉,讓它變得軟一些。
第二步
待橡皮泥準備好后,用餅干模具印出海星的形狀。
第三步
待做出海星的形狀后,把活動眼睛揉進海星橡皮泥里,把沙子涂滿海星身上。如果眼睛粘的不是特別好,可以刷一點水,方便眼睛粘在上邊。
第四步
待一切準備好后,把報紙揉成一個圓球,把海星放在紙球報紙上,晾干。這樣的話,它出來會像一只真的海星。
第五步
你可以與孩子一起創作很多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海星哦。
1、先用淺黃色粘土捏出一個面包,用工具在上面劃一道口子。
怎么用超輕粘土做熱狗
2、把口子掰開,用刷子把面包表面刷粗糙一些。
怎么用超輕粘土做熱狗
3、用紅色粘土捏一根熱狗,注意兩頭用工具劃出褶皺,把熱狗放在面包里。
怎么用超輕粘土做熱狗
4、最后加上白色的芝士醬,簡單的粘土熱狗就捏好了。
一、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使幼兒知道紐扣是圓形的,并且有扣眼;2、幫助幼兒掌握簡單的搓圓、壓扁的技巧;3、使幼兒體驗做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1、橡皮泥、小木棒、紙制的衣服(每個幼兒一份);2、各種顏色的紐扣若干只;3、塑料布(鋪在桌子上);4、輕音樂(幼兒在做手工的過程中播放)。三、活動過程:1.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衣服,可是,它被可惡的巫師施了魔法衣服變得不漂亮了,孩子們你們能讓它變得漂亮嗎?2.出示衣服:a、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看看上面少了什么?讓幼兒自由討論回答,以此激起幼兒的興趣;b、教師總結幼兒的答案,并在此提問:那你們見過紐扣嗎?他是怎么個樣子的?3.出示紐扣:教師出示各色、大小不一的紐扣;讓幼兒觀察紐扣的形狀以及它的基本特征;4.做紐扣:(1)a、師:咱們小朋友想不想幫助老師也做個漂亮的紐扣,讓衣服恢復它的漂亮呀?b、教師示范,并在做的過程中讓幼兒仔細觀察教師是如何做的?(過程省略)(2)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作巡回指導,播放音樂(目的在于讓幼兒在輕松快的氣氛玩中學);5.展示幼兒作品;6.結束活動、整理用具。一、活動名稱:彩泥豌豆
二、活動目標:
1、能熟練運用揉球手法用等量的泥團揉出多個大小相同的圓球。
2、學習球與條壓片造型的組合。
3讓幼兒對彩泥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兒歌“豌豆”跟讀音樂,豌豆范例作品,各色彩泥。
四、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兒歌“豌豆”,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欣賞兒歌“豌豆”,幫助幼兒對豌豆的認知?!巴愣够?豌豆花,花兒謝了結豆莢。豌豆夾,豌豆夾,睡了幾個胖娃娃,變呀變,變呀變,變成豆米香噴噴。豌豆香,豌豆脆,小朋友吃了笑哈哈?!?/p>
(二)教師出示豌豆范例作品,請幼兒觀察豌豆以及豌豆莢的形態。
請幼兒說說該怎么做?(老師提醒幼兒圓球大小要相同,制作豌豆莢要揉2個圓球,分別把它們搓成細條并壓扁做成豌豆莢)
(三)教師先示范豌豆莢的制作方法,再重點講解豌豆結合。
(四)教師發給幼兒用泥,幼兒自己進行豌豆莢和豌豆粒的組合的過程,老師巡回指導。
(五)幼兒相互欣賞對方的作品,并把作品歸位。
您好,教學目標:
1.了解恐龍的生態和行為。
2.探討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3.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1.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
2.學生的自然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從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中推斷其社會行為。
2.如何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進行觀察和推理。
教學方法:
1.講授和討論。
2.觀察和實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圖片或視頻展示不同種類的恐龍,讓學生了解恐龍的多樣性,并激發學生對恐龍的興趣。
2.引導學生探討恐龍是如何生活的,詢問學生對恐龍的了解和想法。
二、講授和討論
1.講解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如恐龍的群居和群體行為、領地爭奪、交配和繁殖等。
2.通過恐龍的化石和其他證據,讓學生了解如何推斷恐龍的社會行為。
3.討論恐龍的社會行為對它們的生存和演化的影響。
三、觀察和實驗
1.給學生提供恐龍化石、骨骼和其他證據,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不同種類的恐龍,了解它們的外貌和生態特征。
2.引導學生設計實驗,觀察恐龍模型的交互行為和群體行為,從而了解恐龍的社會行為。
四、總結和評價
1.總結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和發現。
2.評價學生對恐龍的社會認知和行為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教學資源:
1.恐龍化石和骨骼模型。
2.視頻和圖片素材。
3.實驗工具和材料。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