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20 17:48:13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小學以教學為主,保育工作內容不多,以孩子季節性傳染病,身體過敏護理為主
教案如下:
一、目標:
1.讓同學們對新冠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消除緊張之心,學會防護措施;2.通過對逆行之人的了解,同學們產生共情,思考“逆行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3.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和愛國之情,思考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二、重點:通過對逆行之人的了解,同學們產生共情,思考“逆行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和愛國之情,思考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三、新課導入
播放一段關于疫情防控的視頻。一場疫情,讓2020年的春節變得與眾不同,在這場疫情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用于擔當責任的人,因為承擔責任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人存在的價值。但是有些人的責任意識并不輕,這些人將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置于危險之中,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應該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四、新課講授
(一)通過新冠疫情我們看到了什么?
1.我們看到了祖國的強大黨中央、國務院快速作出科學決策,各級政府作出積極響應,以最快的速度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2、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團結武漢告急、湖北告急!一聲呼救,即刻,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便一齊涌來:口罩、防護服,一箱箱送達,水果、蔬菜,千里運抵,還有那醫療界“四大天團”,在武漢完成了勝利會師……
跨越萬水千山,疫情無情人有情,距離難隔牽掛心。在這場與病魔的殊死較量中,沒有一座孤島,沒有一個人是獨自在戰斗,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展現出了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3.我們看到了驚人的中國速度十天十夜,7000多名建設者,近千臺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建筑面積3.39萬平方米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實現從零到有。
僅三天后,建設時間同樣只有十幾天的雷神山醫院建成交付,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的又一個核心陣地。中國速度讓國人驕傲,讓世界驚嘆。
4.我們看到了偉大的“逆行者”他們,身穿厚厚防護服的醫護工作者,工作在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奮斗在離感染最近的地方。迎擊疫情,他們珍視每一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用行動踐行救死扶傷、不辭艱辛的醫者誓言。
大醫精誠,大愛無垠,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他們有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就是最可敬的“逆行者”。終南山、李蘭娟、90后護士…..
5.我們看到了人類應該敬畏自然大自然是美麗的,是仁慈的,是慷慨的,它給人類的東西夠豐富了。但人類卻還不斷地向大自然索取,為了追求新鮮、刺激,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成了好食者的盤中餐,一些疾病就從這些生物身上傳給了人類。所以,人類應該學會與動物和平共處,敬畏自然,保護自然。
總結:沒有什么歲月靜好,面對獵人與熊的對立,結合這次疫情,這樣的形容再恰當不過:欲望使人瘋狂,驕傲使人類失去了敬畏之心。破壞與自然界的平衡,槍響之后再無贏家!
6、.我們看到了有同學比我們更努力。總結:責任擔當、愛國奉獻、敬畏自然、敬畏法則、尊重生命、守護健康……
1教育知識和能力考試主要考察應試者在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領域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2這些知識和能力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非常重要,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方案,同時也能夠對教育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遵守和應用。3此外,在教育知識和能力考試中還會考察應試者的綜合素質,如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必備的素質。因此,教育知識和能力考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試,它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
你縱虐我有千萬遍,我仍待你如初戀,醫生,想說愛你不容易啊。
11年高中畢業,當年填報志愿的時候,就在糾結以后當醫生還是當老師呢?最終還是選擇讀醫學,以后當醫生。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11年高中畢業,在我們本省一個醫學院校讀書,專業是中西醫臨床醫學。當時看到這個專業很興奮,既有中醫又有西醫,畢業后想做什么做什么。很適合我。
后來證明我還是太年輕,醫學本科5年,在學校4年,臨床實習1年。4年時間,我感覺自己重新回到了高中時代。中基、中診、方劑、方藥、針灸、金匱、骨傷、中醫婦科學、內科、外科、兒科、西醫診斷、解剖、生理、病理、西醫內、外、婦、兒、影像、傳染、五官等等。
課程表4年都是滿滿的,幾乎每天都是上午5節課,下午三節課。晚上選修課。周末實驗室。大學在學校的四年時間,宛如高中一樣緊張。當時我們學校流行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透露出當時我們是多么厭惡學醫這個行為,考不完的試、背不完的書,到了考試月,天微微亮就要去圖書館排隊,晚上經??磿?.2點。我們不是在考試就是在去考試的路上。
1年實習時間,就是到醫院到免費勞動力,給老師打下手。半夜經常被老師叫到醫院急診手術,同時感謝老師給自己機會學習,但又怕影響第二天上班,那個時候真的很累。
如果你本科畢業出來找工作,你會發現,能去的地方估計只有鄉鎮衛生院或者是私人醫院,因為一般的縣級醫院都要研究生。托關系進入醫院,接下來就是3年規培,規培是國家規定的,政府發工資,我們江西大概就是3000元。25.6歲,拿著3000元的工作,不知道能做什么。
只能繼續提高學歷,考研究生。
總結一下醫生缺點:前期辛苦5年本科+3年規培+3年研究生,工作辛苦,考試多、會議多、加班多。
優點:后期工資高。
老師缺點:工資低
優點:假期多
雖然醫生很苦,但我仍然沒有后悔我當年選擇學醫這個行為。我仍然記得我們入學時。學醫的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當我步入神圣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
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
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若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及點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最大的動力和支持!謝謝!若對我的回答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溝通交流!再次感謝!
以前,經常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西方傳教士在中國做了那么多壞事,為什么我們還要去信他們的宗教?”
后來所接觸到的有關傳教士的內容也基本都是負面的,如“傳教士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馬前卒”、“從事侵略活動的偽善者”、基督教是“殖民主義的警探和麻藥”等等。在某年的10月1日羅馬教廷將一百二十名在中國的天主教的“殉道者”冊封為“圣徒”,我們的報紙就直接指名道姓的抨擊這些“偽圣者”,對這些在中國橫行鄉里、欺凌百姓,讓人民在反抗中死于非命的“偽圣者”們,一針見血的指出他們真實面目。
這篇文章雖然是抨擊天主教的,但在國人心中,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是沒區別的,他們都是一丘之貉。
事先說明,本人不是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教徒,看到這個問題后,我想用客觀的事實依據來闡述傳教士在中國所做出的行為。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教士在華的行為肯定有不足和錯誤的地方,但如果全盤否定他們在作出的價值,就有失妥當。在近一百五十年的時間里,西方傳教士,尤其是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的文化、教育、科技、醫藥及社會服務等做出的貢獻都是有歷史可考的。凡是對這方面歷史做過研究的人,都不會將其全部抹滅。(文章較長,還請耐心觀看)。
語言和文字的通俗化在舊中國時期,通用的文字是文言文,與平常百姓的口頭語相差很遠,如果沒有長期學習,基本無法正常的閱讀和寫作。那時候的老百姓百分九十都是文盲,這看似是農業社會生產力低下的結果,但艱澀難學的文言文也是一大因素。傳教士們為了讓平常百姓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接受福音,便將書面語言通俗化(把文言文翻譯成通俗語言),他們用最通俗的語言來翻譯圣經,撰寫福音單張,而這是在以白話文為標志的“新文化運動”前半個世紀的事。
(馬禮遜)
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他的助手們,翻譯和編印了許多講解基本信仰的通俗小本子,免費發給中國人,后來許多傳教士也效仿這個方法。如中國第一位牧師梁發所著的《勸世良言》就在當時影響了很多人,就連后來的洪秀全也是在這個小本子的影響下,發起了“拜上帝會”。
1860年,有一百萬份的福音單張分發出去。
1890年,將近兩百萬份單張分發。
1905年,增加至三百七十萬分福音單張。
這些小冊子不只是傳播了福音,同時也起到了推廣通俗文字的作用,掃除文盲,提高了基層百姓的知識水平。
傳播科學知識,興辦教育西方傳教士對教育的重視,直接影響了中國近代的教育。他們每到一個地方,除了傳播福音外,首先做的興辦學校,并非建立教會,傳教士的觀念認為,學校是培養信徒和信仰的基礎;學校才是培養教牧人才的地方。馬禮遜剛到中國時,中國不允許外國人建立教堂和學校,于是他便和米憐、梁發等人,在1816年在馬六甲創立“英華書院”,他們開了中國基督教育的先河。
從那以后,西方式的近代學校隨著傳教士們的足跡,在中國興旺起來。
1876年,在傳教士創辦的學校只有六千名學生就讀,而到了1889年就增加到了一萬七千名。在那時候,國人認為進外國人辦的學校讀書是非常丟臉的,所以就讀這些學校的基本都是生活困苦或被遺棄的流浪兒。但到了十二世紀初時,這些學校已經成為了中上層家庭爭相進入的目標。早在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科舉,興學堂”前,傳教士們已為中國教育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在高等教育方面,傳教士們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他們創辦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圣約翰大學、齊魯大學、東吳大學、嶺南大學、淡江大學等許多中國名校。
醫療衛生事業在西方先進的醫療和衛生知識方面,傳教士也是功不可沒的。從十九世紀開始,他們就在廣州上海等通商口建立小型的醫院,除了傳播法福音,他們也會教授醫療和衛生知識。傳統的中醫雖然在慢性疾病上有獨到的手段,但在急性病和傳染病方便往往素手無策,如禍亂、鼠疫、猩紅熱、腦膜炎、肺結核等,因為當時的中醫對微生物的傳播特點幾乎沒有認知。傳教士們會盡可能把生理學和生物學知識及衛生觀念傳遞給中國人,使他們掌握衛生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衛生學的生活方式。
我們從課本中了解到,來自加拿大的諾爾曼.白求恩在抗戰中為我國做出偉大的貢獻,但很少人知道原來白求恩來華時,就已經有數百計的傳教士醫生在為中國默默做著奉獻。有的傳教士醫生跑到十分偏僻的地方建立麻風病院,同麻風病人長期生活在一起,那時的麻風病人就連親人都不敢接近他們,但這些“上帝的使者”們通過努力打破了人們以往對麻風病的恐懼,豎立了可以麻風病可以治愈的觀念。
(傳教士與麻風病人)
中國著名的協和醫院、華西醫科大學等也是由傳教士創辦的。在鴉片貿易的初期,人們對吸食鴉片認為是一種無傷大雅的嗜好,而正是這些傳教士醫生在臨床觀察中發現了鴉片會傷害人體,導致家庭破碎,并在他們本國信徒的協助下發起了抵制鴉片貿易的運動。經過長期的抗爭,終于迫使英國政府妥協,取締了鴉片貿易。
扶貧救危,幫組弱苦傳教士們秉承耶穌“弟兄中自小的一個”的精神幫助弱小群體,他們建立孤兒院、收容棄嬰和孤兒。著名的“揚州教案”,因有人惡意制造謠言“傳教士收集嬰兒,用她們的肢體和器官制藥,導致孤兒院差點被關閉。傳教士其實出于愛心收容孤兒和棄嬰,而那些孤兒和棄嬰大多身體虛弱,有的患了不治之癥,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死亡率非常高。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看到孤兒院經常埋小孩,再出于對外國人的偏見,就以為是在虐殺嬰兒。又加上排外情緒嚴重的士紳和官員的慫恿,便發生了暴力圍攻事件,導致戴德生和他太太等人被打傷。
抗戰期間,河南的一位傳教士女醫護人員,冒著被日寇強暴的風險,保護躲在醫院里數百個難民,其中大多數都是老弱婦孺。
美國女傳教士穆拉第,在山東傳教三十年,她為了幫助災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導致她長期營養不良,去世的時候體重只有三十七磅。提高婦女地位,移風易俗傳教士對待婦女的平等尊重,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強大沖擊力。他們創辦女學、傳播男女平等觀念,把很多出生貧困、失去父母、被遺棄的女孩子,培養成女教師、女護士、女醫生等,給當時中國社會豎立尊重婦女的榜樣。
傳教士反對童婚、納妾、包辦婚姻、販賣婦女和奴婢制度,在中國傳統弊病方面不遣余力。隨著傳教士的教育體現壯大,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和大專院校,陪樣了新一代的知識女性,她們也和男子一樣活躍在教育、科技、醫療、護理、新聞、法律、政治等各領域。
雖然不能說傳教士是移風易俗、提高女性地位的唯一推動力,但他們在這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抹殺的。
(教會聚會,中間為戴德生牧師)
西方的傳教士們,把上帝的話語傳遞給了中國百姓,他們為這個黑暗的世界“作光”,給迷失的世人帶來新的盼望和新的人生方向。他們是“上帝的使者”,并且忠實的完成耶穌托付給他們的“使命”,我們應該用正確的眼光來對他們。
他們出于對上帝和對世人的愛,放棄了本土美好的生活,遠離故鄉的好友親人,來到中國。和當時的中國人同甘共苦,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很值得我們尊敬的。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