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3-25 00:20:00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教學設計是小學教師資格中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部分的模塊,除了會出一題40分大分值的教學設計題外,近年來,教學設計在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中也出現了出題的情況,2016年上半年的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就出現了教學設計類的材料分析題,因此未來的考試中有可能會加大針對這一模塊的考核。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即我們常說的科目二,教學設計題有6題,6個題分別類屬于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和美術學科,但是不是每題必答,而是六選一,即在六個題中選擇一個作答即可。由于語文學科相對來說較為簡單,也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針對無教學經驗的學員,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會重點講解語文的教學設計題。
教學設計題一般出現在最后一題的位置,題目的呈現方式是給一段材料,內容是課文的片段,后附三個小問。根據以往的出題規律,語文學科的課文材料有高低年級之分,低年級一般為識字類,高年級一般為閱讀類和作文類。
后附的問題有三問:第一問是文本特點類,即對文本的分析,包括文體、修辭手法、語言特色、文章結構、內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詩歌,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的修辭手法,用詞/語文(準確、優美、形象、生動、質樸、簡潔),通過(總分總/總分/時間順序)的結構/順序(記敘了/描寫了)(某個故事/某地方的優美景色)。第二問包括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針對文章內容、修辭或寫作方法、文章結構,教學難點針對中心思想或主旨、實踐應用,如教學目標一般是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第三問包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有導入類、整個教學過程類、課堂練習類、作業類和評語類。
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憶異逢佳倍插
促深憶異逢
佳倍遙遍插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該詩的寫作主題。
(2)如指導三年級小學生練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并說明理由。
解析:
(1)本篇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通過描寫詩人自己獨自漂泊異鄉生活孤苦,遇到佳節良辰,想到遠在家鄉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發作者思鄉懷親之情。
(2)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會認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茱、萸12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異、逢、佳、倍、遙、遍、插10個生字;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誦讀詩句與小組合作討論體會詩句抒發的思鄉懷親之情,能夠讀出詩句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提高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激發對于古詩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熱愛家鄉與親人的情感。
(3)導入:
采用提問導入法,激趣導入。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學生回答:中秋節、春節、端午節......
教師提問:那大家知道農歷九月九日是什么節日嗎?
學生:......
教師:很好,有同學說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就是一位唐代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的所見所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導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給學生提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鄉愁》一詩的意象選取特點如下:從小小的郵票到淺淺的海峽,逐層遞進,由家至國,反映出詩人隨著成長,由思念親人到心系祖國的熱切情感變遷。
情感上隨詩人成長,時間推移,年代變遷,是遞進的關系。作者把無形的鄉愁比喻化為四種事物,由此可見作者愁思之重。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
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越同同
2小時前·教師資格證持有者教育領域創作者
如何培訓新老師的教學技能及知識技能?
第一,如何培訓教學技能
1??磨課,新教師總是要站上講臺的,那么在新教師站上講臺前,讓新教師先磨課,練好臺風。怎么磨?要有多情景假設的磨。除了要講課的老師外,可以讓其他新老師們,分角色,有的做好學生,有的做調皮的學生等等。培養老師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應急能力。
情景設置要根據該老師所教年齡段的學生特點來模擬哦,會受益非淺的。
2??聽課,聽優秀老教師的課程,并且輸出感悟及收獲,一定要有輸出的過程,不然聽課就沒什么意義,聽過也就沒了。
第二,如何培訓知識技能?
1??構建新教師的知識體系。很多新教師在入職前往往缺少系統的知識體系的,都是比較零碎。但是要教學生,就必須有系統的知識體系,才能更好的幫到學生哦!比如初中段的老師,要對整個初中階段的知識都了如指掌,小學老師對小學的整體知識脈絡都要很清晰等。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看教材書,然后輸出,做每個單元的思維導圖,列出考點要點。同時也要多結合考綱,多解讀研究。
2??心理學知識培訓。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那么如何去正確的引導這些學生呢,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同時要耐心。
3??各種專題的培訓。比如如何讓孩子喜歡你?怎么讓你的課堂有趣?我想這些專題的培訓也很重要,讓有經驗的老師來分享經驗及成果,會給新老師帶來更多的啟發,也能幫助新老師更快成長。
一個優秀老師,除了專業知識要好,有一顆寬廣的心也很重要哦
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
結構方面:本詩分四個小節,前三個小節為最后一個小節做鋪墊。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將鄉愁依次比喻為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結構嚴謹,很好的表達了本詩的中心。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以“鄉愁詩人”著稱,他的一首意蘊深刻,家喻戶曉的《鄉愁》更是寫出了海外游子的思歸之情,洋溢著詩人魂牽夢繞的“中國情結”。
2017年的夏天,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藝常駐暑期三下鄉實踐隊前往潮州市饒平縣汫洲鎮汫西學校進行支教和調研。
調研王爺公
行走在汫西,意外發現的王爺公,算是一筆意外的財富。
該廟有100多年歷史,在汫西的幾個小型寺廟中,王爺公歷史最為久遠。和大部分廣東地區一樣,初一十五,村民會來拜祭?!俺跻皇?,燒香拜神”。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當地村民的熱情和淳樸。一位阿姨,看到我們在拍照,主動走過來,和我們講解這座廟的歷史。她的臉上布滿汗珠,隊員急忙遞上紙巾,卻被阿姨伸手拒絕,她跑回房間拿紙巾。那份單純為我們講解的心意,讓隊員久久不能忘懷。
獅子寺
建于南宋,毀于潮水。獅子寺的面貌發生巨變,僅存格局。名字由來,獅子是獅子寺守護神,也曾被叫做石獅寺。從一位虔誠的信徒口中了解到,寺廟每月都會有個叫做“佛誕生”,除了本村村民,還會有外市的人過來拜祭。寺廟有個高僧,閉關三年,歷經各種疾苦,也是獅子寺聲名遠外的原因之一。
當地的信徒每天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來寺廟義務打掃,準備拜祭事宜,簡單的事堅持做就不簡單!
潮州民居
民居樣式有“四點金”,“下山虎”等等,前廳——天井——后廳是四點金建筑構造方式。與北京四合院類似,都為四面閉合的四合院。
調研過程中,問及專業人士,最終了解到:“財氣從大門或從天上降臨集聚于天井后,在通過各房窗戶吸進屋里若對外開窗就是葫蘆漏氣,財氣外泄,所以一般不開外窗。”
開元寺
金漆木雕,擁有1000多年歷史,它的金碧輝煌,皇家風范,讓隊員一飽眼福。
天王殿的斗拱,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故又稱“蓮花托”。
嵌瓷,始于明代,這項工藝不斷傳承,一直沿用至今,讓潮州人一直引以為豪。
牌坊街
隊伍在牌坊街進行問卷調查。60%堅持進行基礎保護,40%覺得需要與時俱進,進行現代化修繕,在傳統建筑加入現代元素。
支教文藝匯演
畫畫,折紙,跳舞,唱歌,手語。文藝匯演的表演是另外一份寶貴的收獲!
2.安全教育知識課堂
在讀汫西學校的孩子,已經升初中的,得知藝常駐來了,特意過來探望隊員,大廳以前的師兄師姐的近況。隊員離開,孩子們的舍不得,感激都會是最美好的收獲。
另外
本次調研活動,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份。
參加千校千項,鏡頭中的三下鄉
投稿有大學生網報,大學生聯盟,今日頭條,中國大學生在線,文章吧,大學生知識網,搜狐新聞網,湛江都市網,大學生活網,大學生校內網,愛開大學生網,中國煤礦安全網,金秋網,散文吧,九九文章網,共產黨員網,百姓觀察網,未來網等。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