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06 19:28:4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動手學會自制月餅。
知道做月餅都需要的材料。
活動準備:澄粉、糖漿、食鹽、調和油、各種餡、月餅模、烤箱。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中秋節要到了,我們過中秋吃什么了?
2、小朋友記憶力真好,知道要吃月餅。
3、我們在家吃的月餅是不是都是買好的,回來開袋就能吃啊?
4、買一袋月餅就一種餡,那我們想吃別的餡是不是還得買,吃不了就會壞掉。
5、月餅壞了,還能吃了嗎?不能吃了怎么辦?扔掉還浪費。
6、咱們今天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好不?那應該怎么辦哪?
7、有辦法了,想知道是什么辦法不?我們自己在家做就行了。
8、小朋友們不會做??!那我們學會就行了,想不想學啊?
9、我們來準備做月餅需要的材料——有澄粉、糖漿、食鹽、調和油、各種餡、月餅模、烤箱。
10、小朋友們材料都準備好了嗎?都認識了在做的時候不要用錯哦!
11、中秋月餅的做法——把糖漿和水攪拌均勻,最后摻入澄粉揉和在一起。
——拿出準備好的餡,把準備好的都揉成圓團。
——拿起面團進行包餡,要把餡完全包好。
——包好的要放在月餅模壓好,成型后拿出放在烤盤上,放進烤箱。
12、小朋友手中的月餅都做好沒?。课覀円黄鸱胚M烤箱里吧!你們自己在家的時候,可不許用烤箱,烤箱會燙壞小手的。
13、你們聽烤箱叮的一聲,我們的月餅烤好了,你們靠邊老師把月餅拿出來,你們離遠點小心燙到你們,聞聞香不香???
14、自己做的月餅好吃不???那回家要教家人做月餅,這樣中秋節就不用買月餅了。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設計這節課的目的,讓幼兒認識月餅的制作方法,讓幼兒的制作做進一步的裝飾。但在實際制作月餅時,有些小朋友無從下手,對這些小朋友老師要多在旁邊指導,才能完成制作。
相關文章
《中班主題教案:多彩的顏色》:中班主題活動多彩的顏色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容,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從而理解兒歌內容。學習看圖譜,完整的念兒歌。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課,快來看看中班主題多彩的顏色教案吧。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小草醒來了教案(附教學反思)》:中班主題活動小草醒來了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欣賞散文詩,知道春天到了,知道草綠了,想象春天小草綠了的美景,喜歡春天,適合幼兒園老師
謝邀。??我淺顯的認為:1、教學的核心應該是讓人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2、無論從懵懂的少年、努力發奮的青年、壯心不已的老年,都在學習的路上。3、從書本到工作及社會和世界觀,都需要學習,隨著社會的進步,通過學習,逐漸端正我們自身對世界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4、教學還應包括,不只是知識,也應該教導受教者的思想品德、與人為善、積極向上、胸懷祖國的愛國精神。5、現在的教學方式、方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出現不少對社會進步、對祖國抹黑的人和事,這要求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請各位大神指正。
蹇先艾(1906-1994),遵義老城人。筆名羅輝、趙休寧、陳艾利、藹生等。幼年在遵義讀私塾,出生清末名門,自曾祖父始,累代皆有功名。
祖父官至道員,清同治八年(1869年)奉辦“遵義教案”有功,加賞布政使銜。
父蹇念恒,舉人,曾任今越西等縣知縣。蹇先艾的短篇小說集有《朝霧》、《一位英雄》、《酒家》、《還鄉集》、一《躊躇集》、《鄉間的悲劇》、《鹽的故事》、《幸?!?、《倔強的女人》,散文集有《城下集》、《離散集》、《鄉談集》、《新芽集》、《苗嶺集》,約350萬字,新詩近70首。蹇先艾的成名不得不歸功于他的小說《水葬》,作為一名有代表性的“鄉土文學”作家,蹇先艾與其他同時代的“鄉土文學”作家一樣,在寫作中,往往是在關于鄉土的敘事中來表達時代主題的。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離出來。
過程與方法:觀察和描述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過程,并想象食鹽的溶解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中細致觀察的重要性?!窘虒W重點】描述食鹽、面粉等物質溶解現象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比較食鹽、沙、面粉在水里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窘虒W準備】分組材料:裝水燒杯4、筷子1、高錳酸鉀1、小藥勺、食鹽1、沙1、面粉1?!窘虒W過程】一、觀察高錳酸鉀的溶解1.引導想象: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過程。2.教師講解:為了清晰地觀察到溶解的過程,我們用一種有顏色的物質來做溶解實驗。教師出示高錳酸鉀。(教師取放演示要規范,這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藥品)3.引導觀察描述:高錳酸鉀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4.學生實驗:在一個裝水的燒杯內,輕輕地放入幾小粒高錳酸鉀,先靜觀高錳酸鉀在水中的分散現象,然后用筷子輕輕攪拌一下水,繼續觀察水和高錳酸鉀的變化。(注意學生對觀察到的細節地描述)6.學生匯報:高錳酸鉀在進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樣的變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嗎?它與食鹽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異同?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1.觀察記錄實驗:進一步觀察食鹽、沙、面粉和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比較它們在水中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觀察結果可直接記錄在書上的表格中)變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嗎是溶解還是沒溶解2.小組交流:修正描述和記錄。3.全班討論交流:物質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們能觀察和區別嗎?我們是怎樣觀察和區分的呢?4.整理記錄:學生對溶解特征的認識記錄在科學筆記本。三、課后總結:四、課后作業:1.高錳酸鉀常被用來(消毒)和(防腐)。2.沙子在水中溶解時顆粒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五、課后反思:1、材料:豬肉餡、香菇、胡蘿卜、糯米飯。
2、調味:香蔥、料酒、鹽、老抽1勺、香油1勺、白糖1/2勺。
3、將放涼的糯米飯內加入1/2勺白糖拌勻備用。
4、豬肉餡加入料酒、鹽腌制10分鐘。
5、胡蘿卜、香菇洗凈切碎末備用。
6、鍋置火上加少許油燒熱倒入香菇、胡蘿卜末煸炒2-3分鐘盛出備用。
7、另將腌制好的肉餡、加少許雞精、香油煸炒至變色盛出。
8、將肉餡、糯米、香菇、胡蘿卜混合加老抽攪勻,制成燒麥餡料。
9、燒麥皮是現成的餃子皮,用搟面杖把皮四周搟薄,就成了燒賣皮。
10、用左手托著面皮,用右手將面皮向上方中心合攏,并在即將合攏時,用右手的食指與拇指在坯子的頸部捏一下,使其口部張開呈花狀即可。
11、蒸鍋水開后,放入燒賣坯,保持大火蒸8分鐘即成。
回答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2.學習包粽子的基本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2.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生包粽子的技巧。
2.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學準備:
1.粽葉、糯米、五花肉、蔥、姜、鹽、醬油等食材。
2.包粽子的工具,如鐵絲、竹繩、剪刀等。
3.端午節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
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10分鐘)
1.老師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2.播放相關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端午節。
二、講解包粽子的基本方法(20分鐘)
1.老師向學生介紹包粽子的基本材料和工具。
2.老師現場表演包粽子的過程,讓學生跟隨操作。
3.講解包粽子的技巧,如糯米的處理、粽子的捆綁等。
三、學生動手制作(30分鐘)
1.學生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準備好。
2.老師現場指導學生包粽子的過程。
3.學生自己動手包粽子,老師在旁邊指導和幫助。
四、總結(5分鐘)
1.老師詢問學生包粽子的體會和感受。
2.總結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學擴展:
1.可以讓學生品嘗包好的粽子,讓他們感受端午節的味道。
2.可以讓學生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如咸粽、甜粽等。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初步感知白糖、鹽溶解在水里后水會變味。
2.幼兒從實驗中體會到操作的樂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水壺、透明一次性杯子若干、碟子
2、白糖、鹽每組一份。
3、記錄表、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主題。
1、看情景觀察:教師表演,口渴了喝水。
提問:你們知道我在喝什么嗎?
對了,我喝的是水,你們都喝過水吧,你們覺得水是什么味道?
小結:白開水淡淡的,沒有味道。我們每天都要喝適量的白開水,身體才會健康。
2.感知水的奇妙。
教師變魔術:把白糖和水混合,然后讓小朋友猜猜水會變成什么味道。
請個別小朋友嘗一嘗,提問:請你告訴大家你喝了這水是什么味道的,你覺得好喝嗎?
3.交流談話:淡淡的水怎么會變成甜甜的水?
二.比較糖和鹽
1、教師出示鹽和糖,讓幼兒觀察,比較鹽和糖有什么區別
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是什么東西嗎?
2、提出問題:淡淡的水加入鹽會變成什么味道,加入糖又是什么味道?
3、教師示范操作。
4、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學習記錄。
三、幼兒探索:變甜甜的水
1.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請小朋友每人拿兩只杯子,嘗試把鹽和糖分別放入不同的杯子里。
2.交流:你剛才是怎么變的?先拿什么?然后做什么?加什么?用標記圖表示出幼兒操作的過程。
3.小結:真奇妙,淡淡的水中加入糖就變成了甜甜的糖水,淡淡的水中加入鹽就變成了大咸咸的糖水。
小百科: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