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時間:2024-04-06 21:22:17來源:本站整理點擊: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西周實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這樣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和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過程: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央實行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贏政規定封建最高統治者為“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規定:皇帝稱“朕”;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本質特征是:皇權至上4、秦朝時,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太尉掌軍事。唐朝時: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宋初,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后增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政,以削弱相權。(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合稱“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除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戰國和秦朝實行郡縣制,漢初郡國二制并行。北宋初年,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將兵權收歸中央(杯酒釋兵權);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地方賦稅大部由中央掌控。元朝除河北、山西、山東歸中央的中書省管,其余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殺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史稱“內閣”。內閣制度正式確立。7、皇太極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親政后,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時,設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8、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積極:我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有得于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等。消極: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約束和監督?;实鄣臎Q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造成官僚機構的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傊鲗V频募訌姡瑯O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6世紀,梭倫改革,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打擊氏族制度殘余,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2、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打破了血緣關系,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3、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會議處理公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陪審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著明顯缺陷。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婦女、奴隸、外邦人及下層公民都沒有真正的民主。5、公元前5世紀中期,《十二銅表法》標志著成文法誕生;6世紀,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撰法律匯編《民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編纂的結晶,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貴族斗爭的結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公民法的發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萬民法的創立(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6、羅馬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承認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作用是維系帝國,影響后世: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系和穩定羅馬帝國統治。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2、責任內閣制是英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負責。首相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主要特點是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而不治(國王的作用:對外代表英國,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征,維系英聯邦)3、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時間:1787年;地點:費城主要內容:規定聯邦的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聯邦政府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個相對獨立的部門。立法權歸國會。行政權歸于總統??偨y由選民間接選出??偨y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軍隊的總司令。美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聯邦法院。5、美國聯邦制的實行,既避免了邦聯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權力的過于集中,既團結了各州,又給各州一定的自治權性質: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法。6、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行政權力歸總統,立法權歸于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7、《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①統一后的德國為聯邦制的君主國家。②皇帝擁有巨大的權力(國家元首,有權統率全國的武裝力量;帝國宰相主持帝國政府工作,帝國宰相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③帝國設立兩院制的的議會作為立法機構。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主要史實①1840----1842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②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④1900----1901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確立2、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恶R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中國的侵略要求(開設工廠),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6月初,八國組成侵略聯軍。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臺。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3、禁煙運動的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的虎門銷煙,以此為借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占了香港島;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到19世紀80年代,俄國共侵占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4、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鴉片戰爭中:廣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中鄧世昌壯烈犧牲;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性質:反帝愛國運動。(注意:不反封建)5、1851年的廣西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政權的初步建立;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國都,同清朝對峙,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1856年,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6、《天朝田畝制度》的土地制度是以戶為單位,按人口和年齡平分土地,產品分配方式是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短斐锂€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短斐锂€制度》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7、日本東京和上海成為資產階級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兩個中心。民主革命思想家有:章炳嶙、鄒容、陳天華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干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8、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率先發動起義,湖北新軍中革命黨人紛紛響應,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以中華民國紀元。1912年2月,在袁世凱威逼下,清帝頒布退位詔書,清王朝結束。9、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還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的標志是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0、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1、五四運動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五四運動發生的導火線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從6月起,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主力軍由學生轉移到工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運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2、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黨今后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還決定成立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總書記。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中共二大中心任務是制定最低綱領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的決定。13、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大會還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形成。14、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15、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抗。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此后不久,寧漢合流。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標志著國民大革命失敗。1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領導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共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1927年,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稱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931年冬,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當選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17、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進行長征,其原因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其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博古、李德“左”傾冒險主義。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18、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作用)。193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19、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均失敗。勝利的戰役有: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總體失敗20、日軍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南京大屠殺,被殺的總計三十萬人以上。②1941年,日軍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慘案,③日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七三一部隊”21、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主動出擊日軍,取得百團大戰的重大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大規模戰役。中共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2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國內: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國際: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23、1945年8月,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24、1946年,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標志著全面內戰的開始。內戰初期,人民解放軍先后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劉鄧率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解放軍先后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25、1949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統治覆滅。2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①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②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③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第五單元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2、1871巴黎公社的成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3、俄國二月革命1917.3直接結果是推翻了羅夫王朝封建王朝。二月革命后,出現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還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钡目谔?,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4、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十月革命的勝利,在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它成功地將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5、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現(1953年~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當選主席。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2、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一屆人大選舉國家毛澤東為主席、劉少奇為委員長3、1949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4、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更明確規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的民主制度建設。建立村民民主自制制度5、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此后為劉少奇案平反。6、1982年,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現行憲法。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把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使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達到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7、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發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呼吁。19.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耙粐鴥芍啤钡膫ゴ髽嬒耄紫仍诮鉀Q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的運用(最早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8、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香港、澳門回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9、臺灣成立?;鶗?。祖國大陸成立海協會。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就是“九二共識”。第七單元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1、新中國建立初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另起爐灶”(使中國改變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特權);“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2、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3、1954年在日內瓦舉行會議,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會議。4、1955年,亞非首腦在印尼的萬隆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5、7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1971年10月,聯合國第26屆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得益于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幫助。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公報闡述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中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樣,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臺灣問題是中美間的最大難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訪華,雙方簽訂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日本早于美國正式同中國建交。6、中日建交和中美關系的正?;?,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這樣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7、新時期中國國外交政策的目標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8、2001年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1年由中國領導創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標志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的誕生。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1、雅爾塔體系的建立,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框架。2、美國的冷戰政策,目的:遏制共產主義;表現主要有:美國方面:政治上:杜魯門主義——標志美國“冷戰”的開始;經濟上: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軍事上:成立北約1949年,加劇冷戰程度;蘇聯方面: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6月,成立華沙條約組織,從此在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3、“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德國分裂(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主要地點);古巴導彈危機(冷戰);朝鮮半島的分裂;越南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為熱戰)4、歐洲共同體:1967年,三個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并為一個,統稱為歐洲共同體5、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6、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從20世紀七十年代,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7、1989年,波蘭成為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1990年兩德統一。1991年底,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阿拉木圖宣言),這標志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也標志著“冷戰”結束)。9、目前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重點、難點部分的教學是一節課的關鍵,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
一般說來,一節課中學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識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難的地方就是教學難點。表揚我班的王麗同學的確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這學期剛開學,我班成立了圖書角,課余時間大家從圖書角里獲得了許多知識。但由于圖書少,有時有的同學便借不到書。
個性化教育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理念。因為每個學生的背景和需求都不同,所以課程建設需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調整,實現不同程度的個性化課程設計。此外,現代化、國際化和應用性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理念?,F代化體現在教學手段和方法上,要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例如在線課程等;國際化則要關注國際學生的需求,設計能夠幫助他們擴大世界視野的課程;應用性則要將學生學到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到的知識可以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這些都是課程建設的基本思路,需要教師們不斷探索和實踐。
這一教案的原因和晚清歷史上眾多教案一樣,都是因為“剜眼挖心”的傳聞而起。
原來1870年春夏之交,在天津法國教堂附屬的育嬰堂也就是孤兒院里爆發了一場傳染病,三、四十名兒童接連死亡。掩埋者潦草其事,結果孩子的尸體被野狗挖出啃食,狼籍一地。人們紛紛傳說,這些孩子是因法國教士“采生折割”致死。傳教士們剜走了這些孩子的心,挖去了他們眼,然后把他們棄尸荒野。
這一傳聞與教士雇傭人販子收買中國兒童的傳聞一起鼓蕩于天津城鄉,因此天津“民情激憤”。很多人跑到育嬰堂和教堂門口喧鬧示威。駐扎在天津的法國領事豐大業為此與前來處理此事的天津知縣劉杰發生口角,豐大業向劉杰開槍,打傷了他的跟丁。中國民眾壓抑多日的情緒在這一瞬間被點燃?!耙积R動手將豐大業、西蒙(豐大業的秘書)打死?!?/p>
憤怒的人們接著又沖向了法國教堂,六名外國神職人員被殺死。在育嬰堂。為了報復傳說中的“挖眼剖心”,人們對修女們真實地實行了這一酷刑?!巴诘羲齻兊难劬?,切割她們的乳房,撕裂她們,把其心臟拉出來,不慌不忙地將其切成一塊塊,把一份份的肉分給怒火燃燒的暴民。”事后查明,紛亂之中共打死外國人20名(法國領事一人,隨員一人,法國教士和修女十一人,法國居民二人,“俄國之行路人被殺男女三名”,意大利人和英國人各一名。)。
這就是有名的“天津教案”。
你好,我是黃山小莉,下面是我總結的幾點
1: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玩中學,玩中探究進步是幼兒階段接受知識的主要模式之一,通過游戲讓幼兒愿意學,喜歡學
2:幼兒教師應該讓幼兒知道“法”就在我們身邊,讓幼兒教師的法制教育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讓幼兒從小有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做一個懂禮貌有道德守法的好孩子
3:開展多種途徑的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廣播,家委會,幼兒園宣傳櫥窗等多廣角度像家長宣傳法律知識,從而讓法律走進每個家庭,讓知法,守法的家長成為孩子們身邊最直接的榜樣和表率,達到和幼兒言傳身教的目的
加大幼兒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讓我們的下一代都成為優秀的法制傳承者
1.《共產黨宣言》
今年是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的170周年。
《宣言》的問世,標志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正式誕生。它使共產主義運動從幽靈變成一輪噴薄欲出的朝日。
一本書影響了一群人,一群人改變了中國命運。
這本只有56頁的32開小書,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點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更是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大多是讀了這本書后開始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
習大大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
“我們重溫《共產黨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追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理論源頭,提高全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把《共產黨宣言》蘊含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運用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去,不斷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直到今天,這束火炬依然熊熊燃燒。
2.《論法的精神》
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鳩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著作。該書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張法治、實行分權的理論,對世界范圍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很大影響,被載入法國的《人權宣言》和美國的《獨立宣言》。
作者闡述了自然法理論、法和法律定義,法律與政體關系,以及政體分類、各種政體的性質和原則等問題。闡述政治自由和三權分立學說,并以英國為例提出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主張。論述了自然條件同政治法律的關系,認為自然地理環境對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約性。
書中還論述了法律和工業、商業、貨幣、貿易、人口及宗教等關系,主張興辦工商業,發展貿易,反對橫征暴斂,促進國際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論述羅馬繼承法和法國民法的起源和變革。強調嚴格區分各種法律規定的范圍和制定法律應遵循的原則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此書被稱為是“亞里斯多德以后第一本綜合性的一政治學著作;是到他的時代為止的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凝結了孟德斯鳩一生的心血。
3.《中國哲學簡史》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老先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講座教授時關于中國哲學的講課內容,目的是為了向西方人介紹我們中國的哲學體系,因此在語言上帶有簡潔明了的特點,用最簡單的語言傳達最精要的東西。
馮友蘭老先生在講述整個中國哲學史的時候,先由中國哲學的整體情況入手,在開頭交待了中國的哲學精神以及相關背景。之后由總到分,從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代到現代世界的中國哲學,一氣呵成地將中國哲學的發展史串聯起來。
這本書一直是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的入門書。它對當今的讀者有極大的意義,不失為一部可以影響一生的文化經典。
4.《純粹理性批判》
每一本晦澀難懂的書都值得推敲一番,如果不是出自瘋子之手的不知所云,那就一定是出自天才之手的曠世奇作。而康德的書顯然屬于后者。
我們都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偉大的哲學體系,即《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而《純粹理性批判》是最重要、最大部頭、最艱深的一部書。
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所寫的核心概念都是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眼前,所寫的事實又都是從這些概念中派生出來的。簡言之,書中的核心概念和事實對于讀者而言都是第一次見,所以異常陌生,晦澀難懂。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把人類的認識能力分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類,分別對應數學、物理學和形而上學。
他認為憑感性可以認識數學,憑知性可以認識物理學,而憑理性卻無法認識“形而上學”。數學和物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現象世界,而“形而上學”研究的對象是“自在之物”?,F象世界是世界的顯現,可以認識;“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體,無法把握。他還提出了四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認識能力只能認識現象世界,不能認識“自在之物”。所謂上帝、靈魂和自由都是無法確知的,或者說是無法證明的?!靶味蠈W”不能作為一門真正的學問而存在。
康德的哲學,博大精深,自成體系。據說誰要能讀懂康德的哲學,至少就能成為半個哲學家。
5.《資本論》
它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最重要的經典著作。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資本論》是學習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必修課。
《資本論》并不適合一個入門者讀,因為它所描述的情境、模型是以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經濟理論為前提的,因此在沒有對其背景的理論有較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你也許會看得一臉茫然,而看書看得“不明覺厲”不是個好事。
這本書的價值在于,盡管馬克思提出的經濟運行的模式和模型部分存在過時的現象,但馬成書的年代正是各種各樣的現代經濟體制在當年比較接近雛形的模樣,那時候“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還是能清晰觀察到的,很赤裸裸的東西,大家吃人都不帶吐皮。
因此它對于研究現代各國經濟模式的核心目的或者說其實質是有幫助的。
6.《愛彌兒》
盧梭的教育小說《愛彌兒》出版,是法國歷史上可以跟法國大革命相提并論的重大事件,這部作品被稱為西方第一個完整的教育哲學。
這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教育小說,故事優美,文筆生動,富有文學價值。
全書題材新穎,詞語鋒利,尖銳地批判了法國封建社會及其教育。盧梭在書中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獨立自主,追求平等自由,能夠自食其力的“自然人”。他針對虛構的主人公愛彌兒,設計了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個階段的教育過程,分別闡述了其體育、感觀教育、智育、德育和愛情教育的方法。
在兒童心理學發展史上,《愛彌兒》占有重要地位,對家長和教師教育孩子也具有重要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7.《苦難輝煌》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苦難輝煌》講述在20世紀,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龍、從百年沉淪到百年復興這一歷史命運的大落大起。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探測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深度和時代寬度,最終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富史詩意義的壯舉,中國革命也由此從苦難走向輝煌。
該書從有重大影響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對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進行了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境下,建立紅色政權、率領紅軍進行戰略轉移的偉大壯舉,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
本書視野開闊、思路新穎、文筆生動,以熱血、年輕、英雄、理想為主線,把紅軍將士們身上的忠誠、勇氣、堅毅、團結、助人、積極樂觀、不怕死、不怕苦等,展現得淋漓盡致。運用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資料,在許多重大事件上做了獨特的解讀和分析,是一部激勵黨員干部牢記革命先驅不朽功績和崇高精神的好書。
8.《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國著名學者薩繆爾·亨廷頓的代表作,因“文明沖突論”享譽全球。
在這本書里,亨廷頓提出,冷戰后時代的世界是一個包含了七個或八個文明的世界: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一些學者還加上了東正教文明,作為區別于其母文明拜占庭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獨立文明。
他在書中說:“在未來的歲月里,世界上將不會出現一個單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將有許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在人類歷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極的和多文化的?!?/p>
本書所持觀點公允與否,在學術界大有爭論。但書中對現今世界各種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對讀者會有重大參考價值。
9.《超越自由與尊嚴》
斯金納是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心理學教授,也是當今西方行為心理學派中最有影響的代表。他的著述頗多,《超越自由與尊嚴》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該書一經問世便成為風靡北美的暢銷書,隨即流行世界。
書中,他根據行為科學的原理,對傳統人文研究和繼承了傳統人文研究方法的深層心理研究運動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并指出人根本不可能有絕對的自由與尊嚴,人只可能是環境的產物;因此,人類面臨的首要任務是設計一個最適合自己生存的文化與社會。
正如書中所言:“不要把自由和尊嚴當成一種個人特性來加以提倡,而應把注意力放在人們生活的物質環境與社會環境上。要想實現獲得自由與尊嚴的傳統目標,則必須改變環境,而不是改變人類自身?!?/p>
10.《國家間政治——權力斗爭與和平》
這本書中譯本780頁,夠厚,但內容明白曉暢,在同類著作中算是寫得有趣的,翻開以后就想讀下去。
Copyright 2005-2023 yaolan.com 〖搖籃網〗 版權所有 備案號:滇ICP備2022004586號-57
聲明: 本站文章均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侵權刪除 478923@qq.com